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0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第一時間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讀報。
此前媒體披露了一份1457宗閒置土地名單,就在昨天,坊間熱議已久的囤地炒地問題終於有了官方數據。《人民日報》説,昨天國土資源部公佈,截至5月底,全國共上報房地産違法違規用地宗數3070宗,其中,閒置土地2815宗,佔到九成。之前的新聞也跟大家説了。
全國居然有2815宗閒置土地,比此前媒體披露的還多出一倍,很多人就好奇了:有關部門三令五申之下,開發商究竟是怎麼囤地的?《北京商報》就曝光了開發商利用鑽政策漏洞的幾大捂地伎倆。咱挑幾個説説。
伎倆一:挖坑待建,坐等升值。一般土地出讓合同只規定了開工日期和竣工日期,但這期間究竟如何進展,均無從界定,於是很多房地産項目在房子打完基礎後停工,在象徵性地賠償施工單位損失後,把地塊曬在一邊,曬地生錢。
伎倆二:開工大限前改規劃,囤地獲利兩得益。因為根據規劃部門的工作流程,開發商在提出修改規劃申請後,必須經過最少30天的公示,而無論最終能否獲批,都給了開發商拖延工期的理由。
伎倆三:推脫周邊居民反對,囤而不建。由於可能存在的“擋光”、拆遷補償等問題,有的開發商時至今日仍未見開工,給出的理由就是,建築方案或賠償方案遭到周邊居民反對,或是在已竣工的樓盤中建設新的商業配套時常會被業主反對,這都正好成為開發商拖延不開工的藉口。
伎倆四:大地塊分批開發,延期蓋房“順理成章”。在預期未來房價看漲的情況下,開發商拍得一塊土地後,故意將土地分割成若干小塊多批次開發,北京西南三環的一處大盤,自2004年第一次開盤後,6年的時間共調整了41次價格,而其具體開盤了多少次,連項目經理都數不清楚。就這樣,有的開發商靠曬“曬太陽”,12年竟增值11倍。
對此,《證券時報》説,政府部門對閒置土地分佈、閒置原因、閒置時間等相關信息分別進行了披露,無疑有利於整治閒置土地。而要徹底整治囤地開發商,還要做到以下幾點:及時公佈囤地的詳細名單,通過媒體及社會的共同監督迫使開發商儘早動工;加大懲罰力度;除了掛牌督辦,應該對不同原因的土地閒置拿出對症之藥,以提高清理閒置土地的效率。
好,一樣的新聞,不一樣的説法,接下來是讀報留聲機。
故宮擴容不漲價,別的景區好意思漲嗎?這是今天《新華每日電訊》一篇文章的標題。昨天,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ji)翔表示,故宮整體修繕完畢後,故宮的開放面積將從現在的30%達到70%,同時,擴容後的故宮並不漲價。
公立幼兒園要面子,私立幼兒園要票子。這是一些家長對幼兒園現狀的描述。《中國青年報》説,現在在有的地區,等著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擠破頭”,上私立園收費動不動就幾千,都趕上一些家長一個月工資了。而且,花了大價錢還不一定能物有所值。看來,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還得先管好起步的源頭。
有實力玩得起中國足球的,也就只有房地産企業了。這是不少球迷的感嘆。《南方日報》説,仔細梳理2010年中甲、中超29支球隊背後的投資者,其中房産商、地産供應者和相關衍生産業鏈的商家,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以滾動開發為運營特徵的地産大佬,到底能在各自俱樂部傾注多大的精力,現在還真説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