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經濟臺滾動新聞 >

[財經下午茶]你的年代誰最“狂”?(上)(2010.8.2)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2日 16: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交易時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進入[交易時間]>>


    主持人:沈 竹

    嘉 賓:孫立軍 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院長

    嘉 賓:陳 可 職業藝術家

    嘉 賓:高 瑀 職業藝術家

    孫立軍:加片,可能全世界人民都知道的,迪斯尼早期起家的時候,它其實就是在電影院前面畫加片的,對動畫廣告開始,然後動畫短片,才有了後面的所謂的動畫王國。

    沈竹:那時候還沒有進入主流的市場是嗎?

    孫立軍:還沒有,就像剛才我們説,70後提出來的,其實很多人,就在美國也是這樣,早期的時候,他們對動畫在剛誕生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叫動畫,後來就是到電影院,就為了看前面的加片,才買票進去,所以當時的那個影院的總經理,老闆,就考慮動畫這東西這麼短,而且可有可無,於是就不約迪斯尼做這個作品,可是後來反而他的票房下來了。後來才知道。

    沈竹:反而配菜成了主菜。

    沈竹:我們老是説迪斯尼,迪斯尼,但是這兩天我翻看中國早期的動畫片史,我就挺震驚,五十年代,四十年代,誕生了好多好多的。

    高瑀:看三十年代萬氏拍《鐵扇公主》,那個什麼叫大片?其實後面那個,整個它的那種片子,在今天來看,就是非常注重市場研究,非常的流行化,而且絕對是給成年人看的。

    沈竹:看了《鐵扇公主》之後,你對對鐵扇公主,或者對中國的文化有非常但的這種?

    高瑀:你會覺得,實際上那個時候,他們已經把商業動畫片做的很好了。從技術上,到它的故事架構,到很多細節,當中我記得特別清楚,有一場豬八戒裝牛魔王騙鐵扇公主,鐵扇公主就給唱了一段歌,就是唱了三十年代上海灘的那種,像周璇她們唱的那種。

    沈竹:夜上海,夜上海。

    高瑀:不是,就是什麼郎什麼的,什麼小娘子苦等你什麼的。那個特別的,又好聽那個歌,又特別的。

    沈竹:特別女人味是吧?

    高瑀:對對,特別性感的那種。

    孫立軍:你看我們講《鐵扇公主》也好,包括後來的《大鬧天宮》等等,當時的這個整個創作的方式,就是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內幕,就是嚴謹度,比如説《哪吒鬧海》,八十年代,我當時的老師去上海美影廠實習,就是一個鏡頭,改了十八遍。

    沈竹:太經典了。

    孫立軍:我們現在呢,一個動畫片中的一個鏡頭,能改到兩遍的都不多了。實際上就是區別於所謂的藝術,或者前進還是倒退的。

    孫立軍:比如説在日本,日本的動畫公司,師父就是撕徒弟的畫稿是常事,就是你畫的不合格,讓你改一遍,如果你沒有用心改,第二遍的時候,他甚至可能罵你,到第三遍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有用心去改,給你撕掉了,重新來了。

    沈竹:嚴格。

    孫立軍:這個跟商業化其實並不矛盾,所謂商業化就是我們講物美價廉,如果你不美,你價再便宜沒用,成垃圾了。

    沈竹:所以那麼好的動畫片,一定對當時那代人有很深的影響的。

    孫立軍:你包括剛才講《鐵扇公主》,《鐵扇公主》出來以後,實際上影響到誰呢?影響到日本的手冢先生,就是《鐵臂阿童木》的導演。

    沈竹:咱們那時候就文化輸出了?

    孫立軍:也不是叫輸出,那時候,特別是二戰之後,作為日本的戰敗國,它也有一個百廢待興的時候,日本政府就提出來,讓日本的民族,信心不要沒有了,各行各業都重新喚起自己的精氣神,於是,政府也給了手冢的一個應該説是命題作文,因為它當時是一個漫畫家,但是又沒錢,所以我們現在看日本的動畫,形成了它一個獨特的風格,應該説跟手冢先生的貢獻是不可分割的。

    孫立軍:當然可以了,現在實際上我們動畫圈,或者漫畫圈,也或者叫動漫圈裏面,其實相當多的作者,應該説做著苦行僧的日子。

    沈竹:怎麼苦他們?

    孫立軍:比如説現在表面上看起來我們很轟轟烈烈,我們有幾十萬人在學動漫,我們有幾十萬的就業大軍等等,這當然是一個好的事情,實際上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其實就做著ABC這樣基礎的事情,就是幕後的英雄。

    孫立軍:我舉個例子,我因為在大學裏面,我們每一屆畢業生裏面,他如果想真正做原創,可能是收入最低的。

    沈竹:一個月多少錢?

    孫立軍:一個月像在北京的通州,就是我們剛剛畢業的大學本科生,到那去一個月大概只能拿到八百塊錢,三個月以後考核。

    沈竹:還不如農民工了?

    孫立軍:沒有農民工,但是他就是因為想做原創,他可以發揮他的理想

    孫立軍:我去過宮崎駿的工作室,本來我是想去會會他,因為我也是他的粉絲。

    沈竹:孫老師跟宮崎駿的親密接觸。

    孫立軍:但是去了以後,真的也挺不走運,真的沒見著,就是他的製片人鈴木敏夫有過十幾分鐘的交流,我參觀他公司的時候,確確實實,他所有的地方,都讓你看到這個藝術家與眾不同,他非常注重細節。

    沈竹:比如説呢?他對歐洲的東西他非常感興趣,裏面很多是歐洲的,包括靴子,還有一些都是歐洲的東西。

    沈竹:是一個收藏家?

    孫立軍:也不是,我覺得他是一個很浪漫,追求完美的主義者。比如我問他的助手,全世界都在數字化的今天,為什麼宮崎駿還推崇用傳統的畫紙,染料,他説宮崎駿先生認為,動畫片之所以成為藝術,它首先是物質的,因為當你的影象變成全數字,它離開物質,所以他還是用膠片,或者哪怕用拍攝的方式,通過空氣,來感受你的畫質的魅力。

    高瑀:因為我們這一代人,一方面是,比如説是經過了我們長輩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但是其實在我們年幼的時候,又是一個才從文革結束,然後改革開放的初期,要不很多老的那種意識形態的東西,價值觀對我們還有很深刻的影響。

    陳可:其實比較糾結。

    高瑀:一方面也有受到傳統的理想主義的教育,但一方面又經過在市場經濟的這種商品化裏面又經過了磨礪,所以這是一個比較。

    沈竹:你覺得你的價值觀,更多的是被歐美的,日本的童話故事,還有動畫作品影響?還是被一些英雄主義重拍的革命戰爭片影響?

    高瑀:還是被我們小時候看的那種國産的動畫片所塑造的。

    稿件來源: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交易時間》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