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8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戴爾憑一條財務醜聞緊追高盛,前幾天登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下稱“SEC”)官網頭條,他們得到的結果均是大額罰單。
SEC表示,2008財年之前的多個財季,戴爾涉嫌將來自英特爾-T的“回扣”計入公司運營利潤,導致亮麗財報欺騙了投資者。該機構認定戴爾這一行為屬“會計造假”,判定其支付1億美元罰款。
戴爾同意支付罰款。其創始人兼CEO邁克爾 戴爾也將為此額外受罰400萬美元,以了結信息披露的責任缺失指控。此外,戴爾前CEO羅林斯、前CFO施奈德同樣破財免災。
回扣曾佔單季運營利潤76%
這一財務醜聞主要發生在2001財年到2006財年,長達5年。
“英特爾支付大筆回扣,以換取戴爾不使用競爭對手AMD的處理器。”SEC的指控稱,每當這些回扣計入運營利潤,戴爾當季業績就不錯,一旦英特爾削減這些回扣,戴爾運營利潤就應聲下滑。
SEC在長達61頁的起訴書中説,如果沒有這些回扣,5年中戴爾任何一個季度的實際盈利都低於分析師預期。
而2007財年第二季,戴爾擁抱AMD後,英特爾氣憤地削減了該筆款項,直接導致戴爾當年利潤大幅下滑,戴爾股價也是大幅縮水。而CEO羅林斯也因此下課,當年惠普也因此超越戴爾。
事實上,早在2005年中期,在舉報人支持下,SEC便開始調查戴爾的財務漏洞。而在調查公開後,戴爾曾連續“抗爭”兩年。邁克爾 戴爾與其他高管多次表示,公司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是成本削減、零部件成本下降等。而事實上,英特爾這筆額外款項不斷增加,2003財年佔其運營利潤的10%,2006財年則為38%,而2007財年第一季竟然高達76%。
2007年,迫於調查壓力,戴爾無奈進行內部自查,並對過去4年的財報進行了重編。
本報2007年曾報道過戴爾重審後的凈利比報告前結果減少5000萬美元到1.5億美元。其中2003財年第一季、2004財年第二季戴爾凈利均下調近13%。
不過,儘管已經和解,戴爾仍不承認公司行為存在任何不當或非法。戴爾董事會認為,和解符合公司、客戶及股東最大利益,因為歷時5年的調查畫上了一個句號。
上一季,戴爾凈利高達44.1億美元,1億美元罰款看上去受損不大,但是,處於復興中的戴爾的形象卻將再度面臨修補了。
“血酬定律”下的交易
戴爾挨罰,其實只是重復了PC業過去多年的“潛規則”。在英特爾主導PC處理器渠道體系下,關鍵品牌廠家幾乎全部依靠返點,進行一種“寄生式”生存。這種模式也被稱作“血酬定律”。
幾年來,有關PC回扣的話題幾乎全部與英特爾有關。後者多年來在歐洲、美國、日本、中東遭受的壟斷指控理由,與戴爾財務醜聞中反映的問題完全一致。
較早時候,AMD在歐洲以反不正當競爭為由,指控英特爾操縱市場,最終英特爾被歐盟處罰10多億美元,導致去年第一季出現歷史性虧損。
本月中旬,華南PC品牌七喜電腦也爆出與英特爾的矛盾,與AMD走得越來越緊密的七喜電腦突然被英特爾降級:由Local OEM合作夥伴降級為Channel OEM客戶。七喜電腦公司副總裁毛駿飆隨後向媒體爆料稱,由於在市場上處於絕對壟斷地位,英特爾擁有絕對的CPU定價權。而對待七喜電腦這種Local OEM級客戶的商業模式就是:原本成本是20美元的東西,英特爾卻一定要賣60美元的價格,當廠家把60美元的貨款給了英特爾後,英特爾再拿出20美元,根據Local OEM客戶的忠誠度進行不同的“賞賜”。英特爾對客戶實行分級管理,最高級別是MNC,一線PC廠商,如惠普、聯想、戴爾等都屬這個級別,因為這類客戶規模足夠大,拿貨價格好,返點也多。
本報2008年的一則報道中也曾提到,2007年初,廣州兩家渠道夥伴騰龍、匯林曾將英特爾告上法庭。理由是,後者拒不兌現渠道返點。當時,騰龍總經理張春如對本報説, “返點”就是英特爾典型的渠道生意模式。為了拿到返點,很多渠道甚至不惜“高買低賣”,從英特爾拿貨環節自損本錢,接著低價出手,然後去領回扣,只要回扣比例大於價格損失,就可以生存。
這種模式,被認為是PC市場中典型的“價格倒挂”。這導致英特爾的銷售模式存在“類金融”嫌疑。同時,華南一家IT零售渠道人士説:“你也不要只看英特爾,AMD也一樣,只是沒那麼嚴重罷了。”
對上述指責,英特爾官方很少作出回應。只有2006年戴爾遭遇調查時,它曾跳出澄清,但如今則像鴕鳥一樣把頭深深地埋到了沙子裏。昨天,面對回扣問題,該公司總部未發聲音。該公司中國大區發言人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個需要我們的合作夥伴來回答,而且也需要問我們總部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