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6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光大IPO後,預計工、中、建、華夏、浦發等銀行將再融資,分析人士認為——
記者 劉振冬 吳黎華 北京報道
證監會發審委將於今日審核中國光大銀行首發申請。此時,距離“超級航母”農行正式上市僅僅過去7個交易日,光大銀行的IPO進程有些出乎市場意料。在光大銀行IPO之後,預計還會有工行、中行、建行、華夏、浦發等銀行的再融資行為,其中工、中、建三大行的再融資規模或超過2000億元,而此前中行、交行、興業、招商等銀行今年在A股市場已完成了一波近千億元的再融資。
對於銀行業這輪募資潮,分析師認為,前期信貸擴張造成的資本金壓力和監管標準的提高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對銀行業未來風險預期的提高。
光大銀行的招股説明書顯示,該行的資本補充已經迫在眉睫。截至2009年12月31日,該行資本充足率與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10.39%和6.84%,離10%的資本充足率監管紅線僅一步之遙。該行此次擬發行不超過61億股,所籌資金將全部用於充實資本金。同時,該行還將採用“綠鞋機制”,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則至多發行70億股。
“初步估計光大的發行價格應在2.8元左右,市凈率(PB)為1.5倍。”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對記者説。以此測算,光大銀行若全額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在發行70億股的情況下,募集資金將達196億元。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記者表示,同國有四大行相比,光大銀行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成長性應更高一些。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週五,A股上市銀行周平均市凈率為2.05倍。
光大銀行200億元融資,其實僅僅是今年以來銀行業洶湧融資潮中的一朵浪花。就在農行上市剛剛塵埃落定,工、建、中三大行再融資風聲再起。有消息稱,建行750億元A+H配股計劃將有望于10月份完成,中行公佈的600億元A+H配股方案也有望在8月20日股東大會結束後的1到2個月內獲得監管層批准,而市場傳出的工行700億元可轉債加“A+H”配股方案,則可能安排在11月份。與此同時,A股剛剛從2319.74的低點中走出。投資者不禁要問,IPO加上再融資,銀行業這種融資盛宴何時才能結束?
對於銀行業這輪募資潮,分析師認為,前期信貸擴張造成的資本金壓力和監管標準的提高是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則在於對銀行業未來風險預期的提高。國內評級機構——新世紀資信的《2010中國銀行業信用分析報告》稱,中國銀行體系信用風險上升。銀行業在經濟刺激政策實施過程中承擔重要作用,在保障經濟穩定的同時,亦面臨較大風險隱患。銀行信貸結構失衡加劇,資産質量因資産價格泡沫隱患與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負擔加重面臨考驗,而信貸規模的迅速膨脹使資本充足度下降,風險抵補能力受到削弱。
“銀行監管標準的提高和2009年至2010年銀行的信貸擴張是造成銀行資本金壓力的主要原因。”中原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南漢馨對記者表示。為應對金融危機,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背景下,銀行信貸規模超常增長,2009年信貸投放量達到9.59萬億元,2010年上半年新增信貸總額已經達到了4.63萬億元。與此同時,2009年10月下旬,銀監會向各商業銀行下發了《關於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要求發行次級債務及混合資本債券等補充附屬資本時,主要商業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7%。由此,商業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問題便凸顯出來,各大銀行都有了充實資本金的要求。
“最根本的可能還是商業銀行對於未來風險的擔憂。”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銀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二季度末,我國境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4549.1億元,不良貸款率1.30%,繼續保持“雙降”。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達186.0%,比年初上升31.0個百分點。但記者接觸的分析師普遍表示,由於宏觀經濟的增速放緩,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未來都有反彈的可能。“雙降是貸款核銷以後的結果,並不意味著高風險類的信貸投放大量減少。況且銀行的項目貸款目前還沒到還本期限,金融危機以來的信貸高速擴張的風險還遠遠沒有暴露出來。”前述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撥備覆蓋率的大幅提高可能也是出於這個考慮。”
在商業銀行面臨的諸多風險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最為引人關注。在銀監會日前舉行的2010年第三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強調,“銀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面臨多方面的挑戰,特別是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産、過剩産能等領域的風險值得關注”。
地方融資平臺的融資額的存量目前仍未有確切數字公佈。中金的一份報告顯示,2009年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達到約6萬億元至7萬億元,此後還進一步上升。而另一位分析師向記者透露,目前地方融資平臺的貸款存量約為7.45萬億元,貸款集中度高達17%。“這些融資平臺本身多數並不具備還款付息能力,且其還款意願較弱。同時地方政府往往通過多個融資平臺公司從多家銀行獲得信貸,銀行無法真正掌握償債主體總體負債規模和償債能力。”“不過也不用過於悲觀,最後很可能還是財政來買單。”前述分析師表示。
一位銀行業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03年的17.9%下降至2009年底的1.6%,不良貸款餘額從2.1萬億元下降到了0.4萬億元,期間除了銀行業自身的改革和不良貸款的二次剝離外,“宏觀經濟的繁榮客觀上也起到了稀釋銀行業風險的作用”,但“中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單一,主要依賴放貸規模的擴張來獲取利潤。經濟繁榮的週期內,企業經營狀況普遍良好,還貸不成問題,風險會被掩蓋。現在(宏觀經濟)放緩了,企業利潤下降,銀行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