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6日 13: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環球財經連線
在奧巴馬政府推出的金融監管大改革中,唯獨看不到金融海嘯“肇事者”之一——評級機構的身影,有評論認為,由於評級機構成為漏網之魚,美國金融監管機構之間的混亂局面也還沒有得到有效清理。
評級機構向金融公司提供付費的評估服務,就好像好萊塢片廠付費給影評家,評論其叫座的電影。然而在金融監管改革法案中,對這一問題的立場卻明顯“避重就輕”。法案僅呼籲評級機構改善信息披露,公開更多細節內容與妥善控制利益衝突,對於付費評級的模式卻只字未提。新法案完整地保留了華爾街評級機構受到譴責的運行模式,即債券發行機構向評級機構付費給金融産品定級,這種模式被認為存在潛在的利益衝突,評級機構為保證業務量可能會提高其客戶的産品信用評級。雖然新法案也明確規定,將用兩年時間研究信用評級機構如何做出經營模式調整,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不足以改變現行信用評級界巨頭們的運營方式。經過金融危機的衝擊,如何監管信用評級機構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有評論人士認為,奧巴馬政府只是抓住評級機構的“衣領”晃了幾下,然後説了一句“好好做”,就結束了。在這次金融監管的改革中,美國政府也就此錯過了整頓評級機構的絕佳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