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公司新聞 >

信誠人壽首席執行官陳嘉虎離職 外籍高管退潮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9日 09: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7月8日,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嘉虎離職的消息,引爆了稍顯平淡的七月保險業,也掀起了信誠人壽高管本土化高潮。

  接任陳嘉虎的代理首席執行官譚強,雖來自英國保誠香港公司,但是信誠首個大陸本土的CEO。譚強目前已赴信誠廣州總部熟悉工作,此任命還需等待保監會批准。

  高管本土化

  8日晚間,信誠人壽表示,經雙方股東協商同意,譚強代表保誠方股東出任公司董事,並擔任代理首席執行官職務。而信誠人壽原CEO陳嘉虎因個人原因,決定離開英國保誠集團並辭去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職務。

  據記者了解,陳離職後將赴新加坡大東方人壽亞太區任要職。

  譚強生於湖南長沙,具有近20年的保險行業從業經驗,先後在中國平安保險、美國安泰集團、德國安聯集團和英國保誠集團擔任多個管理職務。

  譚強是信誠開業來首個來自內地的CEO。信誠人壽歷任的四位 CEO李源祥、謝觀興、鍾家富和陳嘉虎,均非本土人士。李源祥來自香港,鍾家富是英國人,謝觀興和陳嘉虎都是馬來西亞華人。

  這也是信誠人壽此輪本土化浪潮的最高潮。去年以來,一些外籍高管相繼被“勸退”。意外險部、健康險部的負責人都曾是外籍高管,離職後,職位便一直空缺。劉鐵山、胡國萍等本土高管分別入駐擔任首席人力資源官和首席營銷業務官等要職。

  目前,信誠人壽僅有包括首席財務官在內的不到10位外籍高管,而此前一度曾多達三四十名。

  信誠人壽表示,陳嘉虎的離職是個人原因,但該公司一位內部人士認為,應該是內外因交織的結果,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股東與外籍經理人在理念上不同,對業績也不太滿意。

  該人士表示,外籍高管領銜的信誠人壽在開業之初的高歌猛進後業績便一直徘徊不前,陳嘉虎之前的兩任外籍CEO均因業績原因離職。

  2009年,信誠股東對信誠人壽下達了收支打平並盈利的指標,信誠雖然如約實現了盈利,但在外資保險公司中的排名已由最初的前三退至今年的第六,尤其是中外方股東都很看重的個險渠道的部分指標出現了負增長。“有董事對此表示了不滿。” 這位人士説。

  事實上,近年來,保險公司高管的本土化趨勢明顯。去年,蔡強成為自2003年友邦首設中國區首席執行官以來的第五任,也是友邦中國區第一位來自內地的首席執行官;今年6月,任匯川接棒梁家駒成為平安集團副總經理兼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標誌著馬明哲高管“外腦”路線的變化。

  “外籍高管在最初帶來新型的思維和經驗後,很快會面臨本土化的問題,很多外籍高管並不能很好地轉換思維。”信誠人壽一位高層説。但他仍對領銜信誠人壽兩年半的陳嘉虎的業務管理思路給予了肯定。他認為,陳是臨危受命,短短幾年實現公司盈利,並不容易。但由於外籍經理人長期以來無法在業績上令股東滿意,對經驗豐富的本土高管的需求呼聲日漸增多。

  信誠此次對新任CEO的本土經驗寄予了厚望,認為譚強積累了公司戰略、銷售、並購及資本市場運作等方面的豐富經驗,相信在其帶領下,“信誠人壽將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可持續發展”。

  否認中資股東擴權

  作為保誠股東方代表的陳嘉虎離職,引發業界關於信誠人壽中外方股東將打破股權均衡的猜測。市場傳言稱,中信集團有意模倣光大集團對旗下保險公司的股權重組形式,通過增資使得信誠“外資變中資”。

  在今年保誠嘗試收購友邦保險(AIA )的過程中,在友邦和信誠誰會被捨棄的問題上,彼時關於中信集團增資信誠人壽的傳言一度甚囂塵上。

  “人事變動與股權並無關聯。”信誠人壽一高層透露,至少從目前的交流情況來看,並沒有這方面的動向。

  他説,增資往往是因為償付能力告急,目前信誠償付能力不存在問題,增資暫未提上日程。

  事實上,去年年底,中信集團和保誠集團已向信誠人壽增資1.35億,使公司總註冊資本增加到21.15億元人民幣。

  此外,可以佐證這一説法的是,本次高管人事變動後,對公司進行決策的董事會構成並未發生變化——董事會成員由中信集團和保誠集團各派三人組成,後者派駐人員包括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一名董事。

  合資公司“中資化”已屢有先例。尤其是光大永明自去年宣佈股權重組後,今年保費規模大增,今年5個月保費收入已由去年的外資壽險第11名躍居第4。

  中信集團會否效倣光大集團積極擴張股權?失利於收購AIA後,面臨可能高達7億英鎊的分手費和董事局重組,忙得焦頭爛額的保誠對在中國唯一的合資壽險公司信誠人壽將會採取什麼舉措,是否會就此減少或讓出信誠股權,還有待時間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