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8日 09: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楊顥
“小麥的價格已經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點,而且,根本收不上來!”7月6日,河北一家大型麵粉加工企業負責人説,目前小麥的收購價為1.03元/斤,而2009年時,在0.96元/斤左右。正常情況下,企業每天要加工2500噸小麥,但前一天,一共才收上來1800噸小麥,根本滿足不了生産。
這一説法在另一家河南麵粉企業那裏也得到印證。“包括我們在內,很多大廠現在全部要用去年的存麥進行加工,否則原料跟不上。”
在企業看來,造成如此尷尬局面源於今年小麥的減産,以及隨之而來的農民惜售。“單河北而言,小麥減産量就在20%-30%。”
各方對於小麥的爭奪,更加劇了小麥供不應求。這其中,包括中儲糧下屬的各個代收代儲點,還包括內外資各大麵粉加工企業,尤以益海嘉裏和中糧為甚。
最大炒家:托市收購的貓膩
“現在大部分小麥,是被中儲糧下面的代收代儲點給收走了。”上述河南麵粉企業表示。
這一情況源於政府為保障農民利益每年進行的托市收購。但在上述麵粉企業人士看來,今年收儲“有些失控”——作為托市收購主體的中儲糧,其代收代儲點為了搶奪小麥,不斷抬高收購價格,現在一些地方收儲價格已經遠遠高於當初制定的托市收購價!
根據《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白小麥(國標三等,下同)、紅小麥、混合麥最低收購價分別為0.9元/斤、0.86元/斤、0.86元/斤。很多地方今年小麥開秤價格即達到0.99元/斤左右,遠高於托市價。
按照常規,如果市場價格已經超過托市收購價格,托市收購也將隨之停止。近期,中儲糧已經相繼暫停了河南、山東、河北等地的托市收購。
“但是,很多地區還在繼續收儲,而且包括河南等一些明令暫停收儲的地區,下面也在偷偷地收,而且是加價收!”一位熟悉托市收購的人士透露。
其中大有玄機。
“主要就是賺取保管費!”他算賬稱:目前托市收購的貸款利息是由國家承擔的,且每收購1斤小麥國家將補貼收購費用0.025元,每斤的保管費為0.035元,而收儲庫點在收購和保管中實際支出費用不到0.01元。這加起來每斤就有5分“利潤”。以河南省2010年小麥最低收購價國標一等白麥0.94元/斤計算,儘管很多收儲點的收購價已經達到了0.97元-0.98元/斤,甚至更多,但是一旦加上這5分錢利潤,每斤收儲等於還賺上1-2分錢。
如果收儲1000噸小麥,就意味著有2萬-4萬元收入。而小麥的收儲通常以萬噸來計算。此外,如果小麥銷售,收儲點還能拿到每斤出庫0.015元。
自2007年以來,由於中儲糧把收儲貸款主體放到中儲糧的各直屬庫,其他收購單位必須通過中儲糧各直屬庫才能參與國家的托市收購。
在這種情況下中儲糧的各承儲庫就有了審批代儲庫的特權,這就給了部分人發政策財的機會。
“有個人,有民營企業,也有地方的糧油企業,一旦找到中儲糧拿到這個托市收購的指標,就可以拿國家補貼,參與收儲。”他説,而且由於都看準這一塊“肥肉”,從2008年以後,利用收儲搶購小麥的情況越來越多。
而上述麵粉企業人士則表示,與這些收儲點相比,加工企業在收購小麥上並無優勢可言。“他們可以直接拿到農發行的貸款進行收購,而一般企業則資金有限,不能大量收購。”
益海嘉裏與中糧的爭奪戰
在這些加工企業的眼裏,他們還面臨著與中糧、益海嘉裏等大型糧油企業的原料爭奪。
此次中糧也是托市收購的主體之一。2010年,全國小麥最低收購價預案中增加了中糧集團和中國華糧物流集團為托市收購企業,從前中儲糧一家收儲局面被徹底打破。
作為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貿易公司,中糧小麥業務涉及國産小麥收購、倉儲物流及小麥的銷售等各個環節。國産小麥收購中,中糧在中儲糧之後位居第二。此前國産小麥的年收購量約在9000多萬噸,中糧的收購量約在400萬噸。
以“全産業鏈”為口號的中糧目前正在小麥各個環節延伸。
2009年12月底,中糧在河南新鄉投資7.74億元的現代糧食産業化基地項目正式開工,未來小麥的中轉量超過100萬噸。中糧利用訂單種植所掌控的糧源,推出“中糧”系列的小麥原料。
在麵粉加工環節,中糧已經形成包括瀋陽東大、瀋陽香雪、秦皇島鵬泰、山東魯德、鄭州海嘉、濮陽中糧、廈門海嘉、漯河中糧8個獨資或控股的麵粉加工廠在內的麵粉加工體系,麵粉年加工能力180萬噸,與五得利、今麥郎並稱國內麵粉加工業三巨頭。
此外,中糧還收購了五穀道場,將小麥産品延伸至最下游。
中糧的老對手,來自新加坡的益海嘉裏在這方面的擴張也毫不遜色。
同樣在小麥主産區河南,今年4月,益海嘉裏(鄭州)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糧油項目奠基,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日加工小麥制粉2400噸,日罐裝小包裝食用油350噸等。
而早在2005年,益海嘉裏便在河南週口成立了益海(週口)小麥工業有限公司,日加工小麥1000噸,開始進入小麥加工領域。
益海嘉裏早在2007年左右,已經開始在山東省內收購小麥等原料。而據兗州糧食部門負責人稱,僅益海嘉裏的加工項目,就可以消化掉兗州所産的小麥,還將輻射整個濟寧的糧食主産區。
益海嘉裏母公司豐益國際2008年財報顯示,益海嘉裏在中國已經擁有了9家麵粉加工企業。而在一年前,這個數字還僅為5家。而到了2009年,益海嘉裏在國內已經有12家麵粉加工企業,除了鄭州項目外,在小麥主産區山東有德州和青島兩個項目在建設中,另外在麵粉主銷區浙江也有一個麵粉項目在建設中。
“他們(益海嘉裏)現在在全國各處收購小麥,需求很大!”上述國內麵粉加工企業的負責人認為,目前麵粉加工利潤薄弱,而為了搶購小麥,益海嘉裏不惜賠錢加工銷售。“他們主要是戰略性投資。”
下游漲價聲起
“春江水暖鴨先知。”小麥的“搶手”和價格一路走高,已經在最直接的下游加工領域——麵粉企業身上有所反映。
“肯定得漲價啊,這個小麥高價肯定得轉嫁到消費者那裏。”上述國內大型麵粉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生産的麵粉已經較麥收前,每斤漲了3-4分錢,如此算來,每噸的價格上漲100多元。
而前述河南麵粉企業的人士也表示,麵粉出廠價每噸已經漲了100元。
而在更下游的食品企業,漲還是不漲仍然是一個糾結的問題。
“我們正在和供應商就麵粉價格進行談判。”7月7日,思念食品採購總監朱泓冰對記者表示,作為國內大型的專業速凍食品生産企業,一直從麵粉加工企業那裏獲取主要的原料。其實在新小麥入庫前,麵粉加工企業已經預測到今年小麥價格的高企,並提出了漲價的要求。雖然目前價格還在協商,但“麵粉漲價不可避免”。
但朱泓冰表示,儘管原料價格上漲已成定局,但終端産品是否會隨之提升還不得而知。“公司希望儘量通過內部管理來消化這部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