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股市 >

基金非理性投資行為放大了股市波動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3日 09: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目前,機構投資者在中國證券市場上舉足輕重,其行為對市場的穩定有重要影響。考察機構投資者的行為是否促進了中國證券市場的穩定,探討影響和制約機構投資者發揮穩定市場作用的因素,有重大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本文以行為金融學和數量經濟學為基礎,採用規範分析和實證研究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出發,檢驗中國機構投資者是否存在羊群行為和正反饋交易,並深入分析機構投資者行為對市場穩定性的影響。

  研究發現,國內基金的羊群行為仍要遠大於國外1990年代的水平,表明基金的非理性投資行為仍然存在。正反饋方面的檢驗結果也顯示出,基金正反饋交易一直存在,且遠高於國外。基金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較大,其羊群行為和正反饋交易會産生較多噪音,對投資者的心態形成一定影響,進而放大股票的波動。

  本文原題為《中國機構投資者與市場穩定性研究》。本成果榮獲中國證券業協會2009年度基金公司類科研成果一等。這裡選載其結論與對策部分。

  機構投資者的崛起是全球金融體系近30年來最重大的變化之一,目前機構投資者已經成為世界主要資本市場的主流投資力量,對全球的資源配置、資本市場穩定和公司治理等都産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998年4月,中國第一支規範的封閉式基金成立並上市,這標誌著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機構投資者開始建立。進入2000年,隨著開放式基金的發行成立和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的入市,中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進入了迅猛壯大的階段,機構投資者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也在對市場産生越來越大的影響,而其中最突出、最顯著的影響就是對證券市場穩定性的影響。

  本論文以行為金融學等經濟學理論為基礎,採用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我國機構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反饋交易效應以及信息影響機構投資行為等問題的考察分析,以深入研究機構投資者對證券市場穩定性的影響及其制約因素。

  主要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了機構投資者對中國證券市場穩定性的影響,實證分析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偏好、羊群行為和正反饋交易行為,及其對市場的穩定性的影響。同時,本文還從國際比較的視角分析了制約中國機構投資者發揮市場穩定性作用的因素。

  第一,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是影響市場穩定性的重要因素。在對基金交易行為的定量檢驗中,我們發現,國內基金的羊群行為仍要遠大於國外九十年代的水平,表明基金的非理性投資行為仍然存在。正反饋方面的檢驗結果也顯示出,基金正反饋交易一直存在,且遠高於國外。基金在市場上的影響力較大,其羊群行為和正反饋交易會産生較多噪音,對投資者的心態形成一定影響,進而放大股票的波動。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基金的羊群行為正在逐步下降,正反饋交易也趨於平穩,這表明基金的投資行為越來越理性化,對市場穩定性的影響也在朝正面且積極的方向逐步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