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財經新聞 >

2010年區域經濟振興半年報 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出臺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2日 08: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毫無疑問的是,區域發展規劃如今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在每一份包含著管理層與地方經驗、心血的“發展規劃”獲得批復後,上到政府、資本,下到企業、民眾無不例外地迸發出大幹一場的強烈熱情。

  更加不可否認的是,面對長期以來我國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尷尬現狀,系列區域發展規劃的出臺,實質是引導地方因地制宜的發展經濟,各取所長亦或是協同配合,極具針對性地醫治了我國經濟的“不平衡症”。

  時至2010年,我國經濟發展轉型的重要關頭,不論是東部的長江三角洲、海西、江蘇沿海,西部的成渝、關中—天水、重慶兩江新區、青海省柴達木、西藏、新疆,南部的海南國際旅遊島、廣西北部灣、珠三角;又或是北部的京津冀、遼寧沿海、圖們江,中部的如皖江城市帶、鄱陽湖、黃河三角洲等。已在祖國各地處處開花的區域發展規劃,為傳統産業的轉移提供通道同時,更通過對各方積極性的充分調動,將淘汰落後産能等經濟發展轉型中所不得不承擔的代價降到了最低。

  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長三角、青海,甚至包括深圳、廈門經濟特區擴容等陸續獲得批復,我國迎來了區域發展規劃的密集發佈期。不但區域發展規劃對實體經濟的拉動效應得以凸顯,其更已成為資本市場中最為熱門的投資話題之一。《證券日報》意通過對2010年上半年已批區域發展規劃的梳理,探求未來區域發展規劃中的投資路線。

  西部大開發戰略

  1999年9月,被譽為我國區域發展規劃的鼻祖——西部大開發戰略首次登上歷史舞臺。

  十年後,一組數據充分展現了我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卓有成效:2008年西部地區進出口總額達1068億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長23.2%;進出口總值佔全國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10年來,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由1998年的23.51億美元增至2008年的66.19億美元,增長181.54%。

  事實證明,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十年裏,西部地區經歷了經濟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十年。然而,這只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良好開局、打下堅實基礎的十年,隨後,它將迎來承前啟後、深入推進,更為關鍵的第二個十年。

  西部地區特指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廣西、內蒙古12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內陸唯一國家級新區——重慶兩江。作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具體落實,今年6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掛牌成立。“兩江新區”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我國第三個國家級新區、內陸唯一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位於重慶市主城區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包括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三個行政區部分區域,規劃面積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開發建設面積550平方公里。重慶對“兩江新區”的戰略定位是:立足重慶市、服務大西南、依託長江經濟帶、面向國內外,形成“一門戶兩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長江上遊地區現代商貿物流中心、長江上遊地區金融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和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內陸國際貿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長江上遊的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産業化基地。

  國內陸地區首個保稅港區——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今年5月11日,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通過國務院驗收。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于2008年底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是我國內陸地區首個保稅港區,也是國內第一個“水港+空港”雙功能疊加的保稅港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主要有港口作業、空運服務、對外貿易、出口加工、商品展示、保稅多式聯運和金融商貿服務七大業務功能,先期將重點發展保稅物流業和加工貿易。該保稅港區有望成為輻射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保稅加工、物流中心,對推動西部地區對外貿易及外向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保稅港區工程總投資約100億元,規劃面積8.37平方公里,于2009年6月開工建設,其中,一期工程規劃建設面積為2.67平方公里。

  國家十大政策支持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同樣作為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步驟,今年3月15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由國家發改委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編制的《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這是國務院批復的第二個區域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之上,中石化、中航、華能、國投、中廣核等國內500強企業,紛紛趕赴海西參觀考察、尋求商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規劃》提出了國家對加快試驗區發展的十大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將試驗區重大項目納入國家的産業發展規劃;對試驗區機場、鐵路、給排水、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給予支持;在試驗區發展過程當中,對急需解決的公共技術、延長産業鏈的關鍵技術給予研發經費支持;進一步支持資源開發集中區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支持電網建設等。

  長江三角洲經濟區

  早在九十年代初,上海、無錫、寧波、舟山、蘇州、揚州、杭州、紹興、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興、鎮江14個市發起、組織,成立長江三角洲十四城市協作辦主任聯席會。1997年,上述城市政府和新成立的泰州市組成新的經濟協調組織——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概念展現在人們面前。

  而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打造世界級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獲批。今年3月28日,滬、蘇、浙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在上海簽署“共同推進長三角地區金融服務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

  今年5月24日,國家發改委宣佈,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並明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5年,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正式獲得批復。

  中部地區崛起

  我國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人口3.61億,佔全國人口的28.1%,其中農村人口2.44億,佔全國農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2004年3月,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

  2009年9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會議提出,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爭取到2015年,中部地區實現經濟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的目標。

  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獲批。今年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關於批准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原則同意修訂後的《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通知》指出,湘潭市是長株潭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湖南省重要的工業、科技和旅遊城市。在《總體規劃》確定的1069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範圍內,實行城鄉統一規劃管理。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一江兩岸”的山水城市佈局,以湘江為紐帶,形成“五片一中心”的組團式佈局結構。到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要控制在110萬人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110平方公里以內。

  首個國家級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今年1月,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這是中國批准設立的首個國家級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它標誌著産業梯度轉移正式上升為中國國家戰略之一。

  《規劃》設定的目標為:到2015年,示範區生産總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達到56%。

  生態産業集群——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今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根據這項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包括江西省會南昌、著名瓷都景德鎮等3個城市和38個縣(市、區),面積約為5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三成;人口約2006萬,接近全省總人口的一半,經濟總量佔全省的六成。

  到2015年實現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位居全國前列,率先在欠發達地區構建生態産業體系,生態文明建設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到2020年,構建保障有力的生態安全體系,形成先進高效的生態産業集群,建設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