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兵工集團獲進口原油牌 中石化稱會走鐵礦石老路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2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振華石油獲得進口原油權已經不是新鮮事了。”6月21日,一位接近振華石油的人士對記者説,“早在去年下半年,振華石油就打破重重阻力,成為除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外唯一一家將海外一手原油直接進口到自己煉廠的公司。”

    上述人士表示,由於振華公司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工業公司的特殊背景,加之原油進口權的敏感性,公司上下一直對此保持刻意低調的態度。

    而隨著振華悄然獲得原油進口支配權,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在原油進口上的壟斷已經被實質性的打破。

    “對於振華獲得這個原油進口自由支配的資格,我們非常關注。”中化集團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隨著我國企業在海外擁有越來越多的石油資産,允許獲得資質的企業自主支配進口原油已經是大勢所趨。

    “神秘“振華

    或許是由於背景特殊,成立於2003年的振華石油在迅速壯大的同時,幾乎完全不被國內公眾所了解。路透社曾評價他為“一家不為人知的石油公司”。

    根據振華石油的官方資料介紹,目前振華石油已經在俄羅斯、法國、埃及、敘利亞、阿聯酋、伊朗、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南非、委內瑞拉、泰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形成了國際化的營銷和信息網絡。

    到2010年,振華石油海外油田作業産量將超過500萬噸,石油進口量超過1000萬噸。而在整個“十一五”期間,振華石油計劃建成8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和65萬噸乙烯年生産能力,從而擁有完整的石油化工産業鏈。

    “振華石油獲得原油進口權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振華利用北方公司的特殊渠道已經在海外獲得了很多石油資源。現在中海油、中化等央企也在積極爭取原油進口資格,目前國家有關部門還在通盤考慮。”上述接近振華石油的人士説。

    事實上,振華石油介入石油可謂偶然。

    由於北方工業公司與伊拉克有著長期合作關係。2001年,伊拉克同意北方公司可以採購伊石油,參與聯合國石油換食品計劃。但是,當時的北方工業公司並沒有石油進口權。為此,北方工業公司不得不找到一家美國公司作為合作夥伴,才完成了這第一筆石油交易。

    而不久之後,中國入世給了北方公司一個新的機遇。中國政府在世貿協議中承諾,允許一批企業以原油非國營貿易名義進入石油進口貿易領域。

    2003年8月,振華石油成立。隨後,利用北方工業公司原來的國際關係,振華石油迅速切入上遊領域。

    目前振華石油已經在伊拉克、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及敘利亞等國擁有石油項目。

    其中,最大的油氣田項目是與中石油合作開發的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

    資料顯示,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位於伊拉克中南部,石油儲量4.27億噸。全部建成後每天將出産原油11.5萬桶,年産量超過600萬噸。

    上述人士介紹,除自有石油項目外,振華公司還利用軍貿“溢出效應”擴展第一手油源。去年,振華石油分別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剛果(布)國家石油公司、美國康菲公司等石油生産商簽訂了大額原油採購合同。

    而利用艾哈代布油田啟動的契機,更與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簽訂長期合同,成為伊拉克原油亞洲地區的第二大買家。

    2006年3月,振華石油母公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收購了遼寧華錦化工集團。這再次給振華石油創造了新的機遇——打通上下游産業鏈。目前,振華石油進口的原油全部供應給華錦集團。

    根據計劃,遼寧華錦化工集團計劃進行改擴建,到“十一五”末,將擁有800萬噸煉油能力和65萬噸乙烯年生産能力,成為一體化的石油煉製、化工生産基地。

    原油進口權爭議

    事實上,關於是否應該放開原油進口權限制在石油業內早已爭論已久。

    目前,中國原油進口分為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國營貿易進口權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珠海振戎五大石油央企手中。四大石油巨頭外,珠海振戎公司是國務院、中央軍委授權專門從事軍品易油的貿易公司。

    除上述五家企業之外,根據我國加入WTO時簽訂的協議,我國從2002年起開始允許部分其他企業從事有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目前,具有非國營資質資質的企業已有22家,而成立於2003年的振華石油即是這22家企業之一。

    “雖然是以非國營貿易的名義來進行石油進口貿易,但獲得資質的大部分仍然是國有企業,其中還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的一些子公司。”中國工商聯合會石油流通專業委員會會長趙友山説。

    而更重要的是,根據我國現行規定,無論是獲得國營貿易進口權還是非國營貿易進口權的企業,其進口的石油都必須交給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


“中石油、中石化系統外的企業若進口原油,必須持有這兩大集團出具的‘排産’(安排生産)證明,海關才給予放行,鐵路部門才安排運輸計劃。此外,進口原油後還必須返銷給兩大集團,銷售由其統一安排。”一家民營石油企業老總説,“對於兩大集團以外的原油配額的持有者來説,配額的意義只是可以轉手賣給中石油或中石化賺取一筆差價。”

    “目前這樣的政策,阻礙了民營企業海外找油的積極性,政府應該放開對進口石油的限制,以鼓勵民營企業利用各種資源,充實國內原油進口渠道。“趙友山認為。

    今年兩會上,全國工商聯就曾上交提案,建議相關部門取消“原油非國營貿易配額只能用於中石油、中石化煉廠加工,不得供應地方小廠”的規定,准許原油進口後在市場流通,供應地方煉化企業自主煉油、加工和銷售。

    而對於放開原油進口權的呼聲則遭到中石油,中石化兩大企業的反對。

    中石化旗下一家石化公司老總表示,儘管我國原油進口量不斷增大,但在國際原油市場並沒有話語權,一旦放開管制,“鐵礦石進口問題的今天,就是原油進口的明天”。

    對此,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認為,“石油市場與鐵礦石市場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簡單類比。”

    “石油市場賣方眾多,而鐵礦石市場是由少數賣方控制;此外,原油進口並不像鐵礦石進口那樣直接談價格,而是談價格公式,雙方承擔的風險一致。”董秀成建議,“為了防止貿易企業低價進高價賣來投機,‘排産’證明不應該取消,但應該擴大範圍,原油接受主體不僅僅限于中石油、中石化,還可以是地方煉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