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圖文頻道 >

發改委醞釀基本藥物價格調整 醫藥類上市公司暫時告別強勢格局

發佈時間:2010年06月22日 08: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隨著“暴利藥”蘆筍片和寧波“回扣清單”事件的曝光,藥品價格的監管部門國家發改委終於不再沉默。

  近日,部分藥企、相關協會均接到了國家發改委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國家發改委正在醞釀新一輪的基本藥物價格調整。有業內人士透露,此次降幅將高達30%~40%,相關文件將在本月出臺,這將成為我國第26次藥品大降價。

  此消息一齣,醫藥板塊連續三日跌幅超過10%。根據全景數據終端的統計,6月11日至21日早盤,生物醫藥板塊共有近64億資金出逃,列各行業之首。該消息對醫藥類上市公司究竟會産生哪些影響呢?

  醫藥股大幅下跌

  蓋因長時間持續上漲

  據了解,2010年第一季度醫藥行業持續高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1月至2月醫藥制藥業收入同比增長28.4%,利潤同比增長45.7%。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顯示,從2007年至今,醫藥股基本維持相對強勢的格局(注:2009年略跑輸大盤)。2010年年初以來,醫藥股上漲近7%,同期大盤則下跌19%,相對收益26%。目前醫藥板塊2010年平均預測市盈率是32倍,相對A股溢價率100%,處於合理溢價率的高端。所以,板塊短期調整在所難免。

  一位不願意署名的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醫藥板塊下跌主要是由於前期醫藥股漲幅較大,相對收益明顯。

  此外,發改委近期擬定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目前已完成在各主要協會及其會員企業中的意見反饋,投資者對後續藥品價格下降存在擔憂。

  她還表示,醫藥行業前期漲幅較大,醫藥股大幅下跌的原因首先是技術上的,經過長時間持續上漲之後必然會存在調整或補跌要求。

  還有研究員透露,此次大跌也可能是由於此前媒體對於蘆筍片等藥品價格事件的報道和渲染,市場對此時出臺的管理辦法産生的過度反應。

  短期因素

  不改行業發展趨勢

  據公開資料顯示,醫藥行業的持續高增長反映出醫改擴容效應的顯現。今年隨著基本藥物招標採購的正式啟動,該行業高增有望繼續維持。上市公司方面,一季度,醫藥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747億元,同比增長31.42%;共實現凈利潤72億元,同比增長65.59%。

  上述不願意署名的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發改委基本藥物的價格調整,短期內行業的價格壓力在所難免,但並不會給行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其中受影響較小的是非醫保目錄的OTC品種和質優價廉的普藥。而該消息對板塊投資的心理影響大於實質影響,短期的政策因素不會改變行業長期的發展趨勢。

  江南證券認為,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做為消費領域的支柱之一,相信未來醫藥行業仍將是市場中最為穩健、最具成長性的行業之一,投資者在等待其充分消化不利影響而獲得重新定位以後可給予重點關注。

  “近期可能出臺的基本藥物藥品的重新定價還沒有出來,暫無數據證明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程度。對利潤的影響是一定的,可能會影響上市公司中長期流通環節的利潤,對企業來説,各方面消減成本是唯一的方法。”東吳證券分析師徐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

  眾生藥業董秘肖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基本藥物價格調整屬於國家的政策導向,是為了醫藥行業更健康的發展,所有醫藥類企業都需要面對這個問題。在這個價格下來之前,還不好説對企業的具體影響,而對於企業來説,也只能積極應對。

  強行降低藥價

  或“誤傷”醫藥企業

  蘆筍片事件經媒體曝光後,引起輿論一片譁然。它作為癌症的輔助性治療藥品,出廠價僅為15.5元,但在黑龍江、河南等地的中標價卻均在百元以上。更為誇張的是,該藥在湖南省各醫院的售價竟然高達213元。

  公眾在驚詫之餘又抑制不住極大的憤慨。但很多業內人士看來,這其實是普遍現象,1300%的利潤並不稀奇。甚至有人説,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行業內10000%的利潤也有很多。

  對於醫藥行業的“暴利藥”事件,部分媒體認為是物價部門和流通企業惹的禍,是由於政府價格管制力度不足,這同時也導致發改委的倉促應對。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則表態,如果發改委採取的解決辦法是強行降低藥價,一定會“誤傷”到醫藥企業。

  招商證券分析師姚傑表示,藥品價格的所謂虛高,不可能單純依靠降價行為來解決,公立醫院體制改革才是解決這些癥結的關鍵所在。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關於藥品的定價機制,仍存在一個各方博弈的過程,醫藥生産企業、流通企業和醫療單位等各方意見也將匯總到相關部門,最終出臺的辦法仍然存在變數。此外,藥價過高的根源是以藥養醫的體制,並不是醫藥企業拿多了。在該體制沒有改變之前,藥價不可能真正降下來,數十次的降價已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