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融危機下:中國民企之鄉溫州"用工荒"喜憂參半

 

CCTV.com  2009年09月01日 19:2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溫州9月1日電(記者張和平)近期,“久違”的“民工荒”來襲中國民企之鄉溫州。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全市大約用工缺口15萬人,涉及的行業主要是製鞋、服裝、電子、電器、眼鏡等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産業,大部分緊缺的工種是普工,少部分是熟練工、技術工。    

      各類中小企業用工呈現“爆髮式”增長     

    8月16日一早,浙江萊麗斯鞋業有限公司人事部負責招聘工作的辛建英就在廠門口擺攤設點“急招工”。今年6月份至今,她四處招工卻效果不佳。

    7月30日,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園區就業服務中心舉行了首場企業招聘會。金帝鞋業、法派服裝、長江電子等20家企業推出了300個崗位,2000多名用工需求量,不過進場求職的人員卻不多。

    第二季度以來,溫州傳統主導産業鞋靴、服裝、電子電器、眼鏡、五金……正面臨著用工需求劇增和勞動力減少之間的矛盾。

    溫州市服裝、鞋革、眼鏡等商會會長告訴記者,當前各所有行業用工“吃緊”,缺口8%至10%。

    溫州市職業介紹服務指導中心的一組數據顯示:二季度全市登記招工的單位達7060家,比一季度增加420家。同時,用工需求總數上升到113979人,增長了近20%。減去已安排的用工量,尚缺口48860人,缺口數比一季度增加21.7%。二季度招聘工種達到1328種,比上季度增加292種。金融危機之前的去年7月,這裡登記的用人單位是4199家,而今年不降反升,7月份登記招工用人單位竟有4286家。

    “現在用工需求的增長具有反季節的特徵。”長期關注用工問題的溫州市職介中心黨委副書記兼辦公室主任王甌翔介紹,往年二季度都是求職的淡季,8月底以後才會有新的招工小高峰,今年卻有些反常。

    王甌翔稱,全市用工的缺口總數很難精確統計,如今大部分企業除了向勞務介紹部門登記招工外,還通過自己企業的網站、廠門口設點和直接到勞動力輸出省的勞動部門招聘。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老鄉帶老鄉”。這些用工渠道約佔招工總量的70%。

      經濟回暖、出口訂單增多是用工“吃緊”主因     

    溫州市百特電器有限公司是溫州市甌海高新技術産業園的一家企業。該公司生産的燙髮器、電吹風等美容、美發器具主銷歐美等地。為趕訂單,目前急需一線工人100多人。該公司行政主管黃雪曼説,這幾個月企業訂單都排滿了,啟動了2條備用的生産線,公司曾組織招聘人員前往四川等地招工,但收效不大。由於人員不足,只能把一些訂單儘量壓後了。

    “下半年出口訂單同比去年增加了40%,有點出乎意料,因此員工儲備出現明顯不足,僅新增的一條西服生産線就缺250多名工人,造成整條流水線無法開工,而休閒服這邊還缺兩個班組,大概50人。”浙江闊帥服飾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陳愛民既為激增的訂單高興,又為招不到合適工人而發愁。

    生産車用電子電器開關的溫州長江汽車電子有限公司間接受益於汽車下鄉政策,今年業務量比去年增長近30%,為趕訂單,目前急需一線工人100多人,技術人員30多人。該公司今年前六個月公司已經組織20多批次招聘人員前往杭州、深圳、上海、武漢等地招攬人才,但是收穫不大,根據不斷回升的訂單看,下半年總的缺工數300多人。

    王甌翔告知,去年七八月份開始,由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少企業壓縮生産線,很多工人返鄉。但今年第二季度以來,訂單多了,有的企業生産線重新上馬,有的新增了生産線,“導致‘爆髮式’的增長。”

    記者從溫州海關了解到,今年二季度溫州市服裝、鞋靴、眼鏡、機電、低壓電器等出口主行業呈現明顯的轉機。尤其是7月份,服裝出口1.6513億美元,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12%,鞋靴出口3.3537億美元,同比增長2.7%,環比增長35%。這兩大行業佔全市出口額的45%,佔據近半壁江山。

    溫州市鞋革協會和服裝商會的會長認為,鞋服行業用工緊缺的主要原因是外貿出口出現明顯轉機,訂單明顯增多所致。而外貿轉機來自溫州半年多來“政企聯動”,實施“溫州名購”“名品進名店”、企業技術創新、開拓“會展經濟”、政府服務企業解難題等多項有力度的舉措克服困難。

    王甌翔説,去年底,農民工返鄉潮引發中央政府高度關注以後,四川、安徽、貴州等主要勞動力資源大省的各級政府著力於返鄉農民工安置,從就地就業、技能培訓、扶持創業、困難救助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因此相當一部分返鄉民工已開始了新的創業就業,他們就不再願意放棄既有的工作或者投資,前往沿海地區重新找工作了。

    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説,近一兩年來,中西部地區承接沿海地區服裝産業的力度很大,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建起了許多規模不小的服裝生産基地,這在很大程度上“拉”走了廣大農民工回鄉就業、創業。

    改善用工環境,加強培訓是良策    

    在主要行業“招工難”形勢下,促使溫州市勞動保障部門和企業考慮採取相應的對策。

    溫州市就業局副局長閩銳認為,從政府層面來説,解決市場用工緊缺的矛盾主要靠市場機制,不能強行干預。但政府要做好引導、服務、扶持等工作。要加大免費登記就業的優惠政策,加大力度培訓就業人員。企業要切實做好員工的社會保障,要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

    從國家層面來説,要儘快實行“社保大統籌”。目前社保政策要繳滿15年社保金才能享受社保待遇。但實際上全國各地農民工流動性、選擇性大,許多人夢想回鄉創業或到更好的環境就業,他們在一個城市連續務工15年不現實,到頭來很多人實際上享受不到社保待遇。因此,許多農民工認為,反正享受不到,不如現在拿錢更實際。如果建立“社保大統籌”,將對穩定用工起到積極的作用。

    王甌翔認為,關鍵的問題是企業改善用工環境,提高員工隊伍的穩定性。除提高工資待遇外,還要多多體現人文關愛。

    他説,東藝鞋業公司實行滿1年以上員工每年組織旅遊、提供5大社保等的“8大關愛”和康奈鞋業提供設施高檔、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園地、全面培訓技能和知識、全力為員工解決子女入學的“4大開心”值得借鑒。這些都能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使他們真正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這樣的企業不僅能順利招到人,也能留得住人。

    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提出,化解企業“用工難”,政府和企業加強員工的培訓是關鍵一環。要走出花錢培訓員工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誤區,實際上越不培訓員工越走得快,越培訓越招得到人、穩定人、留住人。

    今年5月份,溫州市職介中心組織了一批溫州企業前往青海省招工,為溫州輸入了一批勞動力資源,並在當地建起了勞務輸出基地。有識人士建議,溫州企業可以抱團出去,與外地的一些職業技能學校合作,讓對方代為培訓員工,以“訂單培訓”的模式招工。

  相關鏈結:

 


 

責編:陳平麗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