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鍛鍊隊伍,提高業務素質,認識基本國情。其實,《邊疆行》對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來説,並不是一個全新的題材,早在上世紀的1996年,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曾經拍攝播出過一個100集的《邊疆行》系列節目,在CCTV-4《中國新聞》裏播出,每集不到5分鐘。當時,為了能夠展現邊疆人民真實的生活狀態,確保攝製組深入到邊疆的最基層,沿途縣級以上的地方,攝製組一般都不做報道。讓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個系列節目在當年竟然引發了一場收視熱潮,很多觀眾天天守在電視機前等著收看;部門每天都能收到一大摞來自世界各地觀眾的來信;臺領導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個節目是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一個典範。節目也開創了深度採訪和發現式的電視新聞報道之風。十幾年過去,電視製作手段日新月異,如今,《邊疆行》再次以100集、每集45分鐘的面貌出現,對於創作團隊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今天的《邊疆行》節目定位是快速紀錄片,既不是精雕細刻的紀錄片,也不是通常意義的專題片,這種要求對這支隊伍挑戰更加嚴峻。在不到5個月的時間裏,攝製組要接力完成22800公里的邊疆旅行,其中出鏡記者只有12位,主創人員平均年齡只有30歲。泥石流、塌方、高原反應、車輛險情,一路上攝製組遇到了很多挑戰,但都繼續堅持拍攝,對於年輕記者來説,這是一次難得的歷練,它也將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錘煉出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邊疆行》外景記者田川在參與拍攝之後説:“作為一名80後,特別是一個在城市長大的孩子,有這樣一次機會讓我深入到了基層百姓中,和他們聊天,一同吃飯,一同勞動,這對我來説是非常寶貴的經歷,在邊疆的每一天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這讓我想到了中國新聞界出名的一句話:“一頭汗兩腿泥”才能寫出好新聞。作為一名專題節目主持人,以前的很多串詞和提問往往是編導設計好的,而這次邊疆行,我所説的話百分之八十都是自己現場有感而發的內容,都是“真聽,真看,真感受”。我想這也許就是對上面那句名言的一種驗證吧。”
《邊疆行》的意義還在於讓參與其中的記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的基本國情。廣闊邊疆就是中國國情的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採訪實踐既可以讓年輕記者感受到祖國邊疆面貌的巨大變化,感受到邊疆民眾生活水平的巨大進步,也可以讓他們深刻認識到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深刻認識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深刻認識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在認清國情、認清大局的基礎上,類似《邊疆行》這樣的採訪實踐可以幫助年輕記者明確工作定位,找準工作坐標,從而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更好地促進改革發展、維護和諧穩定。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重在聯絡實際、貴在取得實效。目前,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邊疆行》攝製組已完成廣西、雲南、西藏、新疆、甘肅等省區的拍攝,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區的拍攝工作正在陸續展開。在前一階段取得實際成效的基礎上,中文國際頻道將繼續把《邊疆行》打造成為一個特色的“走轉改”活動載體,力爭使“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成為每一位編輯記者的自覺行動,多生産出有著正確輿論導向、觀眾喜聞樂見的好節目。在《邊疆行》節目結束之後,中文國際頻道還計劃推出《沿海行》等系列節目,把“走轉改”活動繼續推向深入。
《邊疆行》的採訪實踐以及播後效果證明,“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絕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它是堅持黨的新聞事業性質宗旨、履行新聞工作責任使命的必然要求。事實證明,堅持“走轉改”,把這項活動各項要求落到實處,我們的節目就會煥發新的活力,就會受到更廣大觀眾的喜歡,我們的新聞宣傳工作也就可以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