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作者:范宇斌 20歲 浙江省杭州市人)
第一部分 龍遊天下·石窟探秘
八月份的尾巴總是相對涼快點,這種天氣特徵有一個專用成語叫做“七月流火”。杭長高鐵開通後,早在寒假就有前往衢州地區的打算,這個暑假我參考《遠方的家》精心策劃好行程,就這樣也不算是説走就走的旅行就開啟了。Lonely Planet創始人托尼·惠勒説得好“只要決定出發,最困難的部分就已結束,那麼,出發吧!”學生時代,資金有限,並不是能走得太遠,世界那麼大,浙江那麼美,我決定我的旅行就從走遍浙江開始。出發前還在糾結到底要不要去?一旦下決心買了動車票就鐵了心的準備出發。
第一站:龍遊縣(D81次15:12杭州東—16:28龍遊)這座位於金衢盆地中部的小城如果翻開它的歷史,從春秋時期的古姑蔑國算起,龍遊縣已有2200多年的建縣歷史,可謂是歷史悠久,人文氣息濃厚。
龍遊縣旅遊局喊出了“東遊西遊,不如龍遊”這樣的霸氣口號。那麼走進這座城市,我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龍遊生活,神奇的北緯30°,不僅饋贈給龍遊絕佳的自然環境,也蘊藏了很多人類文明的寶藏,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在龍遊,有一個景點不得不提,那就是,名聲在外的龍遊石窟,1992年,世人傳説中的"無底塘"在四個當地的農民的隆隆水泵聲中“水落石出”。龍遊石窟(小南海鎮石岩背村)就是在龍遊的秘境,它的開鑿年代、開鑿人、開鑿目的到現在還存在著很多猜測,成為難以破解的千古之謎,也被當地人稱之為"世界第九大奇跡"。整個景區是個開放式大公園,只有進石窟才檢票,一共有24個大小不一的地下洞穴,與龍門石窟、大同石窟、敦煌莫高窟等有著明確用途和清晰的史料記載不同,這個規模宏大的地下工程,竟然沒有被記載在任何史料上,但龍遊石窟卻成為了我國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築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一大奇觀,是至今被發現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築。從已開發出其中的5個洞窟來看,這些洞窟的形制、規模大體相當——洞廳面積小則數百平方米,大則逾千平方米;洞高在20至40米不等;洞口均呈矩形;洞壁陡峭,洞頂則呈圓弧形斜伸;洞中有2至5個粗大石柱撐頂,其橫截面均為熨斗狀,大者需5人合抱;洞頂、洞壁和石柱的表面無一例外地鑿刻著細密的斜紋,狀若虎斑;從洞口至洞底均有一條寬大石階,石階呈波流形;每個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兩個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關於龍遊石窟大批專家和學者紛紛對石窟形成的年代及用途提出各種不同的推想和論證:採石場、墓穴群、藏兵站、儲冰庫、巨石文化、“道家福地”、“造反的採礦人安身之處”等等,眾説紛紜。窟中的重重謎團,更使得觀者“入窟儘是探奇者,出窟全變猜謎人”。
石窟
關於龍遊石窟有太多的未解之謎:石窟係何人開鑿?鑿于何時?有何用途?石窟為倒鬥狀,口小底大,如何採光?石窟並行排列,並行的石室間隔僅50厘米且互不溝通,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用什麼方法做如此精確的測定? 24個石窟,開鑿出的石料估計會有8萬立方米,都運到哪去了?洞中有鳥、馬、魚的石雕圖案和閃電狀刻紋,表達什麼意思?石窟的數量究竟有多少個?石窟曾是石背山上的明代古剎竹林禪寺的放生池,放養了許多魚鱉,為何將水抽幹之後不見一條魚或鱉,難道它們都土遁了不成?如此龐大的工程,史書、方志以及典籍均無任何記載,連民間傳説也沒有,為何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之好?
不管哪一種學説,在科學的論據得到之前都只能是假説。千古之謎,解好?還是不解好?有人説謎是一種資源,保持千年之謎,等於保住了龍遊旅遊的巨大魅力,謎若解開了,魅力也就消失了。因此龍遊縣針對石窟的開發和保護提出“保持謎面,形成謎團,定位旅遊,科學建設”的方針。在我看來,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未解之謎,他們吸引著後人,有些謎團或許人類永遠都解不開,但是人類去探索發現解密的過程都是人類科學水平的一次次提升,石窟之謎也一定是中國古人的所為,古人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留給我們一座座龐大的地下宮殿,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它,一切起于神秘的事物,都將終於理性。
在龍遊的行走,原本打算去城北郊的三門源或者是南郊的六春湖、浙西大竹海,無奈進程緊湊。當地同學的爸爸讓我不用去看龍遊民居苑了,推薦了我一個在建景區:年年紅景區。第二天一早,傅同學和我一同騎車前往。
年年紅傢具集團前身為義烏市紅木傢具廠,創建於1989年。1997年成立浙江年年紅實業有限公司。集團總部地處浙江省義烏市稠江街道江灣工業區,同時在浙江龍遊建立生産基地,合資建立浙江年年紅家居有限公司,投資建立龍遊年年紅水上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年年紅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中式傢具研發生産基地之一。
浙江“年年紅”實業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金樟溪認為設計藝術就是默想,洞察自然,而觸到自然運行的精神;矚視宇宙,而在方寸之中創出自己的天地,這才是心靈的莫大愉悅。年年紅的傢具設計強調得更多的是對對立面之間的滲透與協調,而不是對立面的排斥和衝突。作為效果,它強調得更多的是情理結合,情感中潛藏著智慧以得到現實人生的和諧與滿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間的信念;作為現象,它強調得更多的是情感性的陰柔和陽剛,而不是宿命的恐懼或悲劇性的崇高。所有這些中國古典美學的“中和”原則和藝術特徵,都無不追溯到中國人的原始精神世界。如同內心的圓融與和諧,是他追求的幸福感和心靈至境一樣,人格和器物就這樣自然地融合交匯,天與地、物與人、樹木和傢具,就這樣轉化、昇華、輪迴。金樟溪出身農民,也許在其樸素的內心深處,土地、陽光,日出日落、季節變幻、萬物更替與輪迴,這些最普通的自然現象滋養了他“土地之子”的樸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許他流淌的血液裏,天然蘊含著祖輩做好人、做善事的基因,唯因他的企業家角色,這些關於樹的命運歸宿的“對立衝突”在他的心裏常常攪在一起,才使他有了“用一棵樹,種十顆樹”的植樹育人的美譽。自責與信仰,使得金樟溪對每一塊木材都懷有敬畏和感恩之心,這就難怪年年紅有200多名這樣龐大的設計師團隊,依天然的木性進行科學而藝術的設計,儘量使每一棵樹物盡其用、物超所值。
而金樟溪曾描繪過他心中的“理想國”:讓員工們生活在度假區裏,青草湖畔、江波泛舟、紅墻綠瓦、綠樹成蔭、鳥兒鳴囀……如今這個理想國正在龍遊興建中,投資80多個億,2018年建成,到時候我想這會是龍遊旅遊業興盛的開始,因為這一個景區就像一座皇宮,還有歡迎每一個人感受的紅木精品,總是有人説人造的景區不好,其實這些人都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事物,如果沒有古人建造的各式建築,經過歷史滄桑,如今都成為了人們爭相遊覽的風景名勝,那麼我們這個時代能留給後世什麼呢?我想這個龐大的年年紅景區的工程,宛如宮殿般的大氣,就是我們留給後人的風景!
結束在年年紅景區的行程,我們冒著大雨趕回龍遊縣城,在城北工業開發區兜兜轉轉,差點迷路,來到縣城,龍遊縣城不像大都市那樣都是嶄新的高樓大廈,寬闊的柏油馬路,擁堵的交通,渾濁的空氣……縣城不大,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水泥馬路不寬,不過交通秩序井然而又通暢;空氣中和很多江南小城一樣水水潤潤的清新,在興龍北路和招商路交叉口,我來到當地同學推薦的龍遊特色美食點:楊愛珍大排檔。這是一家連韓寒都特別喜歡的店,在電影《後會無期》中還用到了楊愛珍大排檔的秘制辣椒醬。因為我不吃辣,而龍遊人是非常喜歡吃辣的,龍遊小辣椒都成了特産。絕對辣死人的“三頭一掌”我是不用嘗試了,我點了龍遊發糕、小籠包、肉圓、皮蛋瘦肉粥。龍遊發糕這家店是油煎的,口感有點像杭州的霜糖糕,但發糕是有孔的,外面油煎的脆脆的皮,而裏面卻是糯糯的口感。小籠包,在各地都很常見,杭州小籠包很有名,但這次在龍遊的吃到的小籠包卻很不一樣,它不像杭州小籠包那樣用死皮裹得,一口咬下去裏面全是燙口的湯汁,龍遊小籠包更像是杭州肉包子的縮小版,不過,我個人覺得這家店的肉餡又超級好吃,也不知道除了豬肉、香蔥還放了哪些料。肉圓,在杭州就是剁碎的豬肉,用手搓成肉球狀,而在龍遊,肉圓不是球狀的,而是圓餅狀的,芋頭蒸熟,到軟爛為止,然後弄成泥。把豬肉切成丁狀,可以小一點,最好是用五花肉。把豬肉、芋泥、豆腐、小蔥混合攪拌,加入適量鹽和味精,再加入紅薯粉和水,用量自己把握,反正就是稠稠的,但是又不能太稠的樣子。在這一步要加一些食用油,和幾滴香油,會更好吃。在蒸鍋上鋪一層紗布,把糊糊倒上去,倒成一小灘一小灘的,厚度就不要超過一厘米了,蒸熟即可。哈哈,我把做法都弄清楚了,什麼時候我在家也要嘗試一下這種口感QQ的肉圓。還有一種美食是在同學家吃到的:豆豉。用南瓜幹、糯米粉、秘制辣豆醬、紅、白糖等用竹制蒸籠蒸熟,再烘乾而成。而我吃到的感受就是第一口咬下去像是在嚼牛肉乾,但是馬上嘴巴裏的味道就變成火辣辣的辣椒味,辣辣辣,真是一道重口味的食物,不過也算是地方特色。
小籠包
説完了在龍遊的旅行的兩個景點,介紹完了龍遊吃到的美食,最後描述一下我住的同學家的那個村子,新山水村,位於龍遊城北小南海鎮,一聽名字以為是一個有山有水的新村,事實這是一個,只有土坡起伏和小河彎彎的田園式村莊,和很多農村一樣,大部分年輕人都外出上學就業,只有老人和村子裏散養的雞鴨、巷子裏趴著的狗狗看護著這座村子,村子通電但沒通自來水,所以我在村子裏喝的用的都是地下90多米的地下水,不過説實話,這種水比杭州的自來水好喝,異常甘甜,新山水村家家戶戶的房子造的並不是很緊湊,使得每家每戶都有大大的院子,有閒情逸致的人家在院子裏種滿鮮花、果樹、還有各種蔬菜,當然少不了龍遊小辣椒!村子一派田園景象,四週都是綠油油的農田,特別是水稻田,還沒有抽穗,綠的格外養眼,鴨子在池塘裏遨遊,山羊在土坡上吃草,狗狗懶散的趴在家門口,看到有人來立刻跑過來揮動著尾巴,蹦上跳下的,老母雞在院子裏東啄西啄,荒廢的村子學堂被雜草掩映,村口的大樟樹默默庇蔭著全村,老人還在幹著農活。這樣的場景對於每個有過農村生活的人來説都並不陌生,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對於現在的都市人是一種羨慕、嚮往、也是一種回歸,然而真正設身處地的村民更多的是拼命地走向外面的世界,農田荒蕪了,老屋頹廢了,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只要人們彼此間的親情還在,那麼屬於這座村子的溫情和生命就將一直延續下去。
8月13日下午枕著夕陽到達龍遊,8月14日上午的大雨中展望龍遊,8月14日的下午在神秘的地下洞窟著探索龍遊,傍晚又是枕著美麗的夕陽,告別這座充滿生活氣息,平凡而又有希望的城市,再見龍遊,前往站是有“五路總頭·四省通衢”之稱的衢江邊上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兼得的浙西最大城市:衢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