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2.7-2.23

全程視頻直播冬奧會

張斌:新新冬奧會 國際奧委會要擁抱美國人

2014年02月19日 08:47 來源:央視網體育 進入體育論壇 手機看冬奧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之中,“更快,更高,更強”,就是奧林匹克。當然,還有一句閃光的言語——“重要的在於參與”。國際奧委會,作為一個有著120年曆史的古老組織,在全球範圍運作營銷奧林匹克運動簡直就是無與倫比。奧運會,作為人類慶典的地位不可動搖。

  電視轉播的興起與冷戰結束,都曾深刻改變奧林匹克格局。醜聞與貪腐,也曾讓五環光芒黯然,12年前的鹽湖城冬奧會,新任主席羅格要用搬進奧運村住宿的舉措來自證國際奧委會尚存清新之氣。當政12載,以71歲高齡離任,羅格的背影已漸模糊,苛責之輩會抱怨比利時人暮氣過重,縱容古老的摔跤項目拖累奧林匹克的現代化腳步。主席先生首先是政治家,平衡不是手段,而是目的。君不見,2011年7月,在南非德班會議上,國際奧委會毅然做出決定,用12個新項目來粧點索契冬奧會,如果那次會議現場一定要高懸標語的話,“更快,更高,更強”之後該有“更年輕”一詞,並就此成為核心價值的一部分。

  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會,是一屆被忽略的歷史性賽事,回看那一屆的開幕式,你必須讚嘆法國人的獨特想象力,對於日後的奧運會盛典是有啟迪作用的。那一屆比賽,共設57個小項比賽,16天比賽裏,節奏略顯鬆垮。22年後,在索契,98個小項讓每一個比賽日裏都滿載著蓬勃生命力,開幕式前還特別增設了一個比賽日。二十年間,多出41個小項,國際奧委會也算用心了,讓古老的冬季運動有了生機,先後增設的短道速滑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讓中國人受益多多。單板U型槽比賽則將極限運動的巨星引入了奧林匹克的殿堂之中,讓那些視奧運會為父輩古舊玩具的新興一代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感,沒有年輕一代的關注與消費,奧林匹克哪兒有未來。數據告訴我們,溫哥華冬奧會是第一屆全心擁抱新媒體的冬奧會,全球有2.72億在線視頻觀看者分享了1.25億條冬奧會流媒體播出,總播出量3800萬小時。拋棄電視,熱戀新媒體的受眾大多數是年輕人,即使有了充足的新媒體呈現,但是全球的溫哥華冬奧會受眾中僅有四分之一的年齡低於35歲。我們似乎可以毫不猶豫地得出結論,奧運會的傳播受眾以及消費人群有強烈的中老年化的趨勢,國際奧委會能不急嘛,年邁的決策者與奧林匹克運動都渴望一顆年輕的心。

  在德班會議上,自由式滑雪障礙技巧賽、單板障礙技巧賽以及單板平行回轉三個項目的名字被羅格主席一一念出,充滿青春韻律的極限運動盎然躍入奧林匹克懷抱。全世界的體育記者和電視評論員都要迅速熟悉“slopestyle”(障礙技巧賽)這個詞以及背後的規則,自由飛翔的姿態以及X Game的風範讓年輕人如癡如醉。索契冬奧會前,極限紅人肖恩·懷特被指因為怯懦才不敢參加slopestyle,觀眾的胃口被吊足了胃口,巴赫賽後接見了單板障礙技巧賽的三位獎牌得主,大讚年輕人“實在酷”,充滿挑戰與叛逆的一代奧林匹克新參與者正式亮相大舞臺。時至今日,還沒有得到關於slopestyle電視收視率的全面數據,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肖恩·懷特真能在這個賽場上飛翔,那最重要的美國電視市場一定會有出色表現的。第三次參加冬奧會的肖恩·懷特雖未能創造連續三奪金牌的傳奇,但是NBC即使是錄播了U型槽決賽,在美國還是有2400萬人收看了晚間的比賽錄像,如果換算成中國的收視人群,那不會少於1.2億的,相當於李娜大滿貫奪冠的收視水平。

  説到收視率,作為冬奧會90年來面孔級別的花樣滑冰正在經受著前所未有之考驗,這項美麗的運動也急需年輕人的垂青。還是以美國市場為例,1988年,當民主德國大明星維特與美國選手黛比·托馬斯爭奪金牌時,收視率可以飆升至46%,與那年我們的春晚完全不相上下。四年前,溫哥華冬奧會時,同是女單自由滑決賽,收視率下探到了13.6%。收視率下滑的原因多重,裁判打分系統幾經變革,觀眾已經完全不能把握,關聯性下降,缺失一代巨星的感召力也是主因之一。但是,從賽程分佈上,即使索契冬奧會增設了花樣滑冰團體賽,但比賽日也不過11個,與雪板賽事的15天比起來,似乎影響力和活力都緩緩下降。當然,如果你置身索契,一定知道,花樣滑冰比賽的門票始終都是“高需求”,不容易搞到的。儘管如此,為美國隊拿下單板障礙技巧金牌的塞基·考森貝格在賽後還是曾得意地説過,“我相信世界需要看到單板障礙技巧賽,雪上單板與花樣滑冰和體操完全不同,因為這項運動正是很多年輕人正在從事的。”

  還是回到2011年的德班會議,當國際奧委會決心從善如流接納slopestyle時,現場的所有委員並非每個人都熟悉這項時尚運動,桌子上擺著貼心的介紹材料,喚起那些運動開展欠發達地區委員們的認同與熱情。三年時間裏,因為冬奧會的引領作用,slopestyle的參與人數增長明顯,對此美國花樣滑冰的專業人士分析,如今的年輕人已經厭倦看到一位位表演者循規蹈矩地出場,他們需要酷似搖滾演唱會的現場,要聽到節奏瘋狂的音樂,要讓巨星的面孔閃耀在大屏幕上,極限運動可以滿足年輕人們的心願。美國NBC奧運報道主管貝爾則有自己解讀的角度,這些新運動中的參與者不再是機器人般的運動員,他們的個性不受束縛,他們在塑造我們的時代。

  有人調侃那些在洛桑國際奧委會商業經營部門的先生女士們,早早就瞄準了那些日常打電子遊戲,癡迷極限運動的年輕人,只要擁有這一人群,自然會有新的贊助商涌入,而這些人就是未來奧林匹克運動最主力的消費人群,這些人與洛桑老派生活的人最大不同是什麼呢?他們的褲子更短些,更肥些,這個玩笑一般,但道理很實在。歐洲人為主導的國際奧委會,要擁抱新新運動中最強勢者——美國人。

張斌:新新冬奧會 國際奧委會要擁抱美國人
860010-1103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