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新”和“變”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3年03月16日 15:15
中國文化報 | 2023年03月16日 15:15
正在加載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雕塑) 韓曉冬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雕塑) 韓曉冬

黨的十八大以來,主題性創作逐漸成為新時代美術創作與研究領域的焦點和顯學。自2012年開始,國家級主題性美術創作工程相繼立項,從“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到“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從“真理的力量——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主題展覽”到“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在這些美術創作工程的引領下,新時代正在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和社會現實生活得以在美術創作之中鮮活生動地展現出來。尤其是近五年來,美術家們積極圍繞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新中國成立70週年、改革開放40週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帶一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黃河、奧運等重大主題,創作了一系列尺幅巨大、意義深刻、水準較高且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那麼,如何來看待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成果?從藝術家創作態度與創作理念上、從藝術作品的題材內容與語言風格上,有沒有創新與突破?有哪些能夠立得住、叫得響、傳得久的優秀作品?主題性美術創作中存在哪些困難與挑戰?如何實現《“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中提出的“構建新時代藝術創作體系”,使得優秀美術作品不斷涌現、青年藝術家不斷成長?本期特別圍繞主題性美術創作的上述問題展開探討。

 共享單車(國畫) 2019年 馬鑫

共享單車(國畫) 2019年 馬鑫

還原歷史真實  回應時代關切

新的時代語境賦予了美術創作以新的審美要求與題材選擇:一方面,從視覺藝術的角度,表現當下的社會主題與時代新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如何將中國藝術的傳統資源與當代社會的建構相結合,將藝術審美與日常審美相結合,進而從視覺語言的本體規律入手,塑造新時代的圖像楷范;另一方面,如何將國家、民族意志的維度與藝術家個體圖像敘事的能力有機結合,也成為當下中國主題性美術創作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隨著“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型美術創作工程”等國家級美術工程成果和展覽的舉辦,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歷史題材美術新作進入人們的視野。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展出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美術作品展覽”中,諸多尺幅巨大、描繪人物眾多的黨史題材美術作品,連同黨史館廣場前《旗幟》《信仰》《偉業》《攻堅》《追夢》五組大型主題雕塑,都以視覺形象的方式展現了中國共産黨一百年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鬥歷程,在今天愈發展現出巨大的藝術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

對於歷史題材主題美術創作的當代價值,中國美協副秘書長王平強調:“歷史題材的主題性美術創作通過畫家基於歷史真實創作的藝術真實,讓我們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歷史,進而凝聚歷史共識,認識到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的偉大價值;歷史題材主題性美術創作是以當代人的精神觀照為內核,更多的是在挖掘歷史事件的時代感,著重其對現代生活的積極影響;近年來的歷史題材主題性美術創作體現出極強的藝術價值,不僅與其結伴同行的現實主義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有新的發展,而且傳統、當代的藝術語言也都成為表現歷史題材主題性美術創作的重要語言。”

互聯網的春天——農村電商(油畫) 2019年 郭健濂 褚朱炯

互聯網的春天——農村電商(油畫) 2019年 郭健濂 褚朱炯

除了通過從還原歷史的厚度和細節的深度,來展現歷史事件、人物形象的時代課題,近年來,主題創作在共克時艱,回應時代關切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藝術作為情感形象表達的載體,以其對心靈的撫慰和精神的支撐作用而愈發顯現出重要價值。而在近年來涌現出的表現脫貧攻堅主題的美術作品中,也可以看到諸多優秀作品以人物群像展現各地脫貧案例的具體場景,如張見、齊鳴、李玉旺、李朋幫、李丹、管海龍的中國畫作品《助夢》選取了四川大涼山火普村表彰脫貧示範戶的場面,以傳統工筆畫的語言為彝族同胞群體寫真,從一個局部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帶領彝族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時代畫卷;王奮英的中國畫作品《暖心——十八洞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公示會》以工寫結合的墨色表現、暖意融融的畫面氛圍,呈現了基層扶貧工作者與村民們凝心聚力、落實精準扶貧識別的情景;郭健濂、褚朱炯的油畫作品《互聯網的春天——農村電商》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生動展現了互聯網時代電商經濟給農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化科技的共享時代(國畫) 2021年 桑建國 張學枚 路美玲 黃曉雨 劉玉梅

文化科技的共享時代(國畫) 2021年 桑建國 張學枚 路美玲 黃曉雨 劉玉梅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國家主題性美術創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將其視為新時代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史詩圖景與時代現場。“如何以視覺的語言展現脫貧攻堅的磅薄歷程,以美術創作的手法展現家國社會的時代變遷,努力創作出既可信、可親、可感,又具溫度、力度、深度,既能觸動人心、感人心智,又禁得住推敲的藝術佳作,成為中國美術家新的創作課題。而在美術展覽之外,美術的跨媒介、綜合媒體表達,也成為近年來中國美術發展中一個令人矚目的景觀,比如在2021年‘七一’前夕于國家體育場盛大舉行的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特別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這些現象級的項目,反映了新時代語境下美術在大眾接受及社會影響力與貢獻力方面的巨大突破,更顯現了以美術內容追溯黨史、以藝術視角講述黨史的新角度和新趨向。”于洋説。

秀美家園、悠悠鄉思(版畫) 2019年 王超

秀美家園、悠悠鄉思(版畫) 2019年 王超

敘事模式和審美趨向多元並存

如今,美術家面對的時代主題、社會語境和文化氛圍都發生著巨大變化。面對新時代人們對文藝産品需求的新變化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多變與個性化新特徵,面對文藝創作和文藝作品傳播方式的新變化和國際傳播的新需求,無論是藝術家,還是美術創研單位,都面臨多重機遇和挑戰。

從主題性美術創作中的宏大敘事與個人化敘事著手,中國國家畫院理論研究所副所長陳明總結出越來越多元化的敘事模式。比如,宏大敘事更加注重歷史圖像現實感和精神性,讓人物形象更加貼近於當代人情感審美,《共和國的將帥們》中的人物形象充滿生活化的氣質。《啟航——中共一大會議》畫面構圖也非常自然,將領袖人物安置在畫面偏中,回頭眺望的身姿突出人物重要性,烏雲、曙光,還有啟航的紅船則帶有象徵意味。《天下大同》這樣的作品也用超現實構圖方式,以及充滿哲學思考的藝術內涵表現天下大同的理念。再比如,在個人化敘事模式下,圖像選擇則更加取決於個人經驗,《長征途中的賀龍和任弼時》這件作品,即描述了日常化的畫面,完全拋開了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束縛,通過不被人注意的場景暗示紅軍長征的艱苦和將領們舉重若輕的大無畏精神,表現戰爭硝煙散去的那個時刻。

“因為歷史觀念和觀察角度的變化,兩種敘事模式下的圖像選擇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反映出不同時代下藝術語言、風格形態、題材內容以及觀看策略的變遷。從藝術史發展的角度來講,敘事模式的多元並存體現出當代文化的審美趨向。近十年來,主題性美術創作在語言手法、風格形態、藝術觀念上都有了新的發展,儘管宏大敘事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個體經驗式的敘事模式已經相當普遍且越來越有影響。”陳明説。

天梯(油畫) 2021年 趙曉東

天梯(油畫) 2021年 趙曉東

回顧新時代以來主題性美術創作中的重點選題,從早期的軍事的、政治的題材,發展到如今更多的關注歷史、關注文化。結合多年來對重大題材美術創作教學和研究的經驗,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鵬指出:“相較中國五千年文明與新時代豐富的社會生活圖景,當下美術家尤其是青年美術家在題材選擇上還略顯貧瘠,因此,在題材的選擇上,既要從現實生活中抓問題,還要從歷史脈絡中找尋一些規律,從畫史角度找到一種講好中國故事的規律,這對於青年畫家來説很重要。將現實主義精神與浪漫主義情懷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力,如此主題性美術創作才能夠發展到一個更高的審美層次。”

談及主題性美術創作的創新與突破,北京畫院研究員薛良表示,要有新的角度、新的手法,呈現新的面貌和新的氣象。這種創新既可以指選題的多元化與自主化,也可以尋求與地緣文化的結合,還要充分調動藝術家的真情實感,調整藝術語言的豐富性和多元化。“主題性美術創作還是要以觀眾的審美為導向,雖然説其目的是促進創作,但是我們的作品最終面向的還是普通觀眾,普通觀眾的審美取向需要我們在迎合的同時做好正確引導。”薛良説。

最美太湖水(油畫) 2019年 商亞東

最美太湖水(油畫) 2019年 商亞東

“藝術地言説主題”  能力有待加強

顯然,主題性創作最主要的功用就在於它高揚現實主義理想和藝術精神,關注這個時代、關注人,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精神需求。如何昇華主題?在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馮遠看來:“如果想讓作品感動別人,先要讓作品感動自己。這就需要創作者在創作之初就帶著滿腔熱情投入進去。生活無時不在,你就在生活中,生活靠積累,不是為了創作臨時去討生活,體驗生活是為了感受和收集素材。即使是一個指定性創作任務,你也需要滿腔熱情、竭盡全力地去創意,去搜盡奇峰打草稿,去賦形、賦彩,直至作品的完成,不然不會有優秀的作品輕易降生。”

當然,我們也應注意到當前主題美術創作中的一些傾向性問題:程式化、概念化、説教化及過於宣傳化。出現這種現象固然有多重原因,但馮遠認為,藝術創作者“藝術地言説主題”的能力和本領不夠、不強,應當是主要原因。“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思想精深’是要藝術家們賦予主題深度,包括高度、廣度、溫度、銳度等;‘藝術精湛’,是讓我們創造更好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來豐富延展主題的深度。離開了這兩點,縱有深邃的思想也有可能流於簡單圖解化。更要防止生編硬造、人物形象概念化、方法形式單一化、製作技巧生澀怪異化。務必要警惕某種藝術創作思維定式的影響,這種定式往往讓我們在趕任務過程中忽略很多東西,從而影響了好作品、優秀作品的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達到三者合一必是精品,在現實中確實有難度、也容易顧此失彼,但這不能成為放棄努力的理由。”

當下中國的美術作品以及美術家隊伍,量質都呈上升發展之勢。伴隨著國家高質量發展建設,對文藝作品的質量要求也將不斷提高。誰來完成這個任務?這需要藝術領域的管理者和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共同完成。在不斷提高藝術家綜合素養、文化修養、藝術學養的同時,共同維護藝術創作環境、尊重藝術創作規律,共同助力創作生産更好的作品。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新時代的精神氣象就是永恒的主題。古往今來、古今中外,能夠在不同時代和人民心中留下記憶的,一定是能夠代表那個特定時代的主題性藝術精品。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