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發掘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價值

來源: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4日 17:53
人民日報 | 2022年11月14日 17:53
正在加載

圖①:莫高窟第148窟數字化採集工作現場。 圖②:《敦煌山水畫史》書封。 圖③:《敦煌藝術大辭典》書封。 圖④:“雲遊敦煌”小程序界面。 圖片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圖①:莫高窟第148窟數字化採集工作現場。 圖②:《敦煌山水畫史》書封。 圖③:《敦煌藝術大辭典》書封。 圖④:“雲遊敦煌”小程序界面。 圖片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趙聲良(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

對文化遺産所蘊含的各方面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進行深入挖掘,取得大量研究成果。這是創新的基礎。這些成果經過轉化,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新知、啟迪心靈。

敦煌是一個文化寶庫,它裏麵包含著很多形象的歷史,包括宗教的、藝術的、民俗的……把敦煌搞懂了,我們就可以解析出一個立體的古代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中國有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産,如良渚、三星堆、孔廟孔府孔林、莫高窟、長城等,它們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今天,我們如何對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進行充分發掘和弘揚?如何讓這些內容廣博的文化遺産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揮更大作用?在我看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

我們首先要對文化遺産所蘊含的各方面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技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等,進行深入挖掘,取得大量研究成果。這是創新的基礎。這些成果經過轉化,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新知、啟迪心靈。

比如在敦煌藝術價值挖掘方面,我們編寫了《敦煌藝術大辭典》。全書收錄28類近3000個詞條、1000余幅圖片,約140萬字,集納了敦煌石窟(包括建築、彩塑、壁畫)、敦煌歷史遺跡遺物以及石窟考古與藝術研究領域學術詞語和專業知識、歷史人物、著作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書裏還有古代天文學、農學、化學、軍事等方面的詞條。一冊在手,就可以全面了解敦煌藝術。此外,我們還不斷推出一些具有欣賞價值的普及性讀物,讓更多讀者了解敦煌藝術的價值和魅力。

創新性發展,還意味著要為今天的社會創造出更多的文化産品、精神食糧。這需要各領域的文化藝術工作者深化合作。在文藝領域早有不少成功範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就是從敦煌藝術中汲取的靈感,“敦煌舞”甚至成為一個專門的舞蹈門類。由故宮博物院藏畫《千里江山圖》而創排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深受觀眾喜愛。這表明,那些代表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一旦得到很好的傳承創新,就會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近年來,敦煌研究院一直在努力推動敦煌文化的數字化傳播,開發了很多數字化産品。如“雲遊敦煌”動畫劇,讓人們熟悉的九色鹿、反彈琵琶等壁畫形象動了起來,上演精彩大戲,觀眾在手機上就可以觀看,還能為裏面的角色配音。今年,我們推出了虛擬人物“敦煌仙子伽瑤”,深受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歡迎。敦煌石窟以及各地的文化遺産中,還有很多特別有趣的動漫形象,等待著今天的文藝工作者去挖掘。近年來,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各種多媒體産品點擊量累計超過兩個億,一些作品還獲得了國家級獎項。今後,我們還會沿著這條道路不斷開拓創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這為我們未來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敦煌文化展現了1000多年來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歷程,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開放包容的精神。敦煌學是世界性的學問,如今,我們每年都在舉辦國際性的學術會議,與各國學者共同研究挖掘敦煌文化的價值。通過敦煌文化遺産保護工程,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建立起合作交流關係。我們也在不斷推動敦煌藝術以展覽的方式走出去,目前已在世界上20多個國家舉辦過敦煌藝術展。將來,我們還會不斷加強同國內外的聯絡,講好中國故事,把敦煌藝術展示好、傳播好。

敦煌是一個文化寶庫,它裏麵包含著很多形象的歷史,包括宗教的、藝術的、民俗的……把敦煌搞懂了,我們就可以解析出一個立體的古代社會。目前,全社會對敦煌文化的挖掘利用還遠遠不夠,至少跟它本身的豐富性是不相稱的。比如在美術價值方面,我有切身感觸。

敦煌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我以前在做講座時,好幾次都有觀眾問:敦煌壁畫怎麼看起來不像中國畫?這讓我意識到,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國畫”僅僅是指那些絹本、紙本的卷軸畫。但中國古代繪畫其實是非常豐富的,壁畫就是其中一個重要類型。從漢朝到唐朝,各地都流行壁畫,宮殿、寺廟、豪華的民居都會請畫師來畫壁畫,只是這個傳統後來逐漸消失了。敦煌壁畫系統保留了這一歷史印記,讓我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了更加豐富、更加完整的認知。

另外,傳世的卷軸畫作品大多年代較晚,在五代北宋以後才逐漸豐富起來。隋唐及更早的中國繪畫是什麼樣子?過去很少有人知道。而在敦煌,從魏晉南北朝一直到元代,這1000多年間的作品展現了一段完整的中國繪畫史。一些著名畫家,如顧愷之、吳道子、閻立本等,他們的作品原本沒能保留下來,但他們的繪畫風格在敦煌被保存下來,可以與古代的記載、摹本相互印證。

不僅僅是繪畫,敦煌還能展示出中國的雕塑、建築甚至音樂、舞蹈、服飾的發展史。敦煌還有極為豐富的裝飾圖案紋樣,能夠為今天的建築裝飾、文創産品開發等提供無窮無盡的靈感。研究人員至今仍在不斷挖掘敦煌藝術的價值。

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個説法,叫“一人一窟、一事一生”。我們有很多專家一輩子就做一件事情,每個人都有一個投注感情最深的洞窟。我本科讀的是中文系,但我對美術非常感興趣,畢業後就自己要求到敦煌來工作,一直都在研究敦煌美術。從1984年畢業至今,我已經在這座寶庫中浸泡了38年,這是我的幸運。敦煌石窟現在有壁畫、有塑像的洞窟有492個,每一個洞窟都非常美。比如61號洞窟。這個洞窟是五代時期建成的,有一幅壁畫五台山圖,長度超過13米,詳細描繪了唐五代時期五台山的寺院建築及周邊數百里的山川、風土。圖上共有195條文字題記,大部分字跡模糊不清。我曾經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泡在這個洞窟裏,每天拿著手電筒,一點一點地辨認出上面的地名、人名等,與歷史文獻相對照進行考證,逐步弄清楚畫面的內涵。有時看了好長時間,終於認出一個字,那種興奮,我至今刻骨銘心。

希望越來越多的文化工作者來研究敦煌,研究所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把蘊含其中的價值充分挖掘出來併發揚光大,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力量。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