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美育:​架起“專業”與“普及”的橋梁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11月11日 12:58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11月11日 12:58
正在加載

近年來,隨著書法進入中小學課堂、書法與美術並列進入一級學科等政策引導以及社會對書法藝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書法藝術作為社會文化藝術普及的重要內容,給人們的精神生活帶來了新的附著點。與此同時,書法的專業創作與大眾普及之間仍然缺少必要的橋梁。專業創作的審美評價如何與書法藝術欣賞的大眾視角形成正向的互動等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思考。

北京懷柔區教委與中國國家畫院深度合作打造的“書法進校園”活動

北京懷柔區教委與中國國家畫院深度合作打造的“書法進校園”活動

為“專業”到“普及”積蓄力量

從2021年12月,書法和美術並列擬定為一級學科,到2022年9月,書法和美術並列,制定為一級學科,可以説,這兩年圍繞書法展開的最大討論莫過於書法學科升級。與此同時,我們看到高校紛紛將書法專業從其他綜合學科中提取出來,更名為獨立的書法學,再有如中央美術學院將中國畫學院更名為中國畫與書法學院。伴隨著高等書法教育層次的提升和對書法學科的重視,高校書法專業招生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高等書法專業教育有了發展,中小學書法教育也逐步推行。從2011年《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指出“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到2013年書法教育正式被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2014年教育部審定通過11套書法教材,再到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小學書法教育經歷10年的探索和發展,發生了積極的變化。這些舉措無不為書法從“專業”到“普及”營造了良好氛圍,積蓄了充分力量。

書法美育不再只是小眾人群的精神消費,各類成人、青少年書法興趣小組和活動不斷開展,或展開教學,或引導鑒賞,或採用實體書院,或推出線上直播課程,形式多樣。另外,書法美育遊學也開展得如火如荼,在高校,書法專業教學也愈發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和田野考察。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倪文東介紹:“每年暑假前後,在陜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漢中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院、安陽殷墟博物館、山東曲阜碑林、泰安岱廟碑林等都可以看到高校書法專業師生的訪碑身影。”  

不僅是高校,大眾的書法美育遊學活動也逐漸普遍起來,雖然近兩年受到疫情影響,但依然無法沖淡人們對尋古訪學的嚮往。實在無法抵達現場,關注滿目琳瑯的書畫美育公眾號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國圖公開課“此心光明——紀念王陽明誕辰550週年”《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閱讀推廣活動

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國圖公開課“此心光明——紀念王陽明誕辰550週年”《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閱讀推廣活動

整合社會資源 拓寬書法美育的外延

近年來,國家鼓勵整合利用社會資源,搭建“文教合作”平臺,提升青少年審美素養。許多藝術機構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開展了多樣化的書法美育活動。

誠然,相較其他方式促進書法美育的開展,美術館、博物館、文化機構有著相對便利的條件。“這其中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通過策劃書法展覽或學術活動,向觀眾開展美育教育,普及觀眾文化藝術認知。依憑書法展覽策劃公共教育或志願者導賞活動,拓寬書法美育的外延。但這幾年最明顯和最可喜的變化是,越來越多的學校將美術館展廳作為學生獲取書法美育的‘第二課堂’,而越來越多的美術館也將學校看作傳遞書法作品之美、促進精神活化的‘第二展廳’。”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傅強認為,美術館作為實施書法美育的平臺在當下受到越來越多參與者的認可。

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鄭曉華介紹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在推進書法美育方面的進展。他説:“中國書法家協會這些年來充分發揮書協系統的組織優勢和專業優勢,積極組織發動各地骨幹會員,通過常態化志願服務活動,努力在全國範圍內推動書法美育教育。如通過與教育部門合作,舉辦‘翰墨新傳——全國中小學書法教師培訓項目’,為全國基層書法教師提供高水平專業培訓;開展全國書法公益大講堂,把書法美育送到基層一線等。此外,還組織書法家們進工廠、進機關、進軍營、進學校舉辦展覽、講座等形式,提高全社會書法審美水平。”2020年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與北京市懷柔區教育委員會開展“書法進校園”項目,選派藝術家在懷柔10所學校授課、講座、講評,開展實踐指導。2021年該項目的教育合作成果——“書道薪火”師生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

書法美育交互式節目《妙墨中國心》在杭州西子湖畔搭建的第二現場“妙墨賞習屋”

書法美育交互式節目《妙墨中國心》在杭州西子湖畔搭建的第二現場“妙墨賞習屋”

“互聯網+”助推書法美育熱潮

隨著傳統文化的升溫,大眾對書法藝術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享受通俗的、現代化的文化藝術內容服務成為流行,大眾傳媒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普及作用,最明顯的變化是,近幾年來電視藝術創作對美育專題欄目的重視程度和策劃能力越來越強。獨立性書法類電視文化綜藝類節目也次第涌現,如2021年底浙江衛視推出了一檔書法專題電視綜藝——《妙墨中國心》;2022 年初,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中國書法家協會合作的《中國書法大會》也已開機。

談到當下書法美育節目的製作定位,《妙墨中國心》總導演周路莎説:“文化美育節目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大眾‘審美提升’和‘知識獲得’兩大訴求。早些年文化節目喜歡一鍋燉,現在則需要精細分化,創作手法上從規矩風變為混搭風。打破次元限制,重視跨界交互,尋找最能激發受眾情感愉悅度的接受方式。”

國家圖書館社會教育部近幾年也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大趨勢,採用線下錄播、線上播放的公開課方式,為更多受眾帶去化一為百、化百為千的知識服務。觀眾身邊只要有電腦或者一部手機,就可以觀看到權威與活潑並存的大美育文化專題策劃。

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研究員方建勳近幾年一直從事書法美育的互聯網教學活動。在他看來,近幾年書法美育一個很大的變化是成年人日益增多,“這些人大多數不是為了成名成家,就是為了自己在書法中得到一種安定感,找到一個寄託。”方建勳説。

探索普及仍需重視專業導向

雖然藝術學科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顯著提高,美育工作也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重視,但也要看到書法美育教育重外在形式而忽視內在涵養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因此,充分發揮專業媒體的導向作用十分必要。

近年來《書法》刊發了一系列圍繞著書法美育的文章。《書法》雜誌副編審楊勇説,關於書法美育,《書法》雜誌主要圍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是對於當下一些書法現象的辨析甚至批評,另一方面就是對於書法美的內涵的分析和解讀,特別是圍繞一些經典的作品做一些深入的解析和討論,這樣有助於廣大書法愛好者和讀者深入了解書法的美,它包含很多要素,比如,蘇東坡説好的書法應該“神、氣、骨、血、肉”俱全等。

2022年《書法教育》全面改版,開設了《今天我寫》《名師講書法》《我的書法生活》等欄目。《今天我寫》圍繞時事熱點,有冬奧、航天、中考等內容,把書法學習融入現代生活;《名師講書法》邀請全國各地的名師針對書法學習的具體問題進行講授;《我的書法生活》欄目通常以專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通過書法的方式去理解自己和世界。人民美術出版社副編審、《書法教育》副主編劉亞剛對這些欄目設置的接地氣程度充滿信心。

當然,“美育”是個界限相對模糊的文化概念,其內涵與外延常常不易被厘清。僅以書法美育為主題的各類書院教育為例,其中門道也是琳瑯滿目,這就需要大眾具備相應的識別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説,美育教育前途可觀,也任重道遠。

藝術教育事業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重視。有學者提出,在強調藝術美育價值的同時,還要注意將美育模式化、扁平化的現象,要警惕以工具理性取代人文理性、以功利主義取代精神價值、以指標至上取代人格塑造。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