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威耀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武備展”在嘉德藝術中心展出

來源:中國藝術報 | 2022年07月29日 16:37
中國藝術報 | 2022年07月29日 16:37
正在加載

金銀絲花紋緞櫜鞬 ©故宮博物院藏

金銀絲花紋緞櫜鞬 ©故宮博物院藏

  武備文化集精神、智慧、技術、財富、審美于一體,是國家和民族不可磨滅的歷史記憶。在故宮博物院的眾多藏品中,清代宮廷武備文物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為清代軍事和宮廷生活的縮影,清宮武備文物時代跨度長、體系完整。它們中的大部分為清代皇帝的御用品,亦有皇室成員、侍衛親兵、八旗軍兵之物。包括盔甲、盾牌類的防護裝具,馬鞍、馬鞭等騎乘裝具,弓弩、箭支一類的遠射兵器,刀劍、匕首之護體兵器等,種類豐富、工藝精湛、材質優良,兼具禮儀性、實用性與藝術性,是了解、研究清代典章制度、宮廷歷史的實物佐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學術價值。


  7月22日至10月30日,由故宮博物院、嘉德藝術中心主辦的“崇威耀德——故宮博物院藏清代武備展”在嘉德藝術中心展出。展覽甄選故宮珍藏武備文物150余件(套),以清代禦制藏品為主體,按照武備文物在清代的功能,以“禮遇天地”“神鋒握勝”“寶冶凝濤”三個單元分別對應禮儀、戰爭、藝術與武備的關係,綜合反映武備文物在皇家祭祀、秋獮狩獵、部隊閱兵、行軍打仗、收藏品鑒等諸多方面的運用。“本次展覽充分吸收了以往展示和最新的研究成果,經過雙方策展團隊的精心策劃,嚴格篩選150余件武備文物予以展示,集禮儀、實用、藝術于一體,堪稱清宮武備的上佳之作。每一件都有歷史,每一件都有故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表示。

黑漆飾金嵌寶石盔 ©故宮博物院藏

黑漆飾金嵌寶石盔 ©故宮博物院藏

  對刀劍情有獨鍾的人,大多知道《清宮武備圖典》這部書,裏面的很多文物在本次展覽中得以呈現。刀劍文物在通常的展示裏往往不會“出鞘”,而此次展覽,這些刀劍首次“亮劍”,可以使觀眾近距離欣賞其造型、工藝,以及百年之後依舊鋒利如初的刀身劍刃。一直以來,乾隆御用刀劍都是眾多武備愛好者關注的重點。在“禮遇天地”單元,有一件清乾隆年間的鯊魚皮嵌寶石柄鋄金鞘神鋒劍,它是乾隆十五年倣照皇帝吉禮隨侍佩刀“神鋒”而特別打造的。“小神鋒”屬乾隆皇帝的貼身之物,平時放置於寶座旁,出行則有侍衛背負。無論是“神鋒”還是“小神鋒”,它們均倣照金川地區的藏刀裝具風格製造,這與前一年朝廷取得第一次金川之戰的勝利有關,同時也是乾隆皇帝對上天感恩的表現。“小神鋒”作為本次展覽的首件文物,于修復後第一次走出故宮。

  與“金川之戰”“廓爾喀之役”相關的武備文物在“神鋒握勝”單元裏呈現。“神鋒握勝”本係盛放乾隆皇帝禦制“天地人”寶劍的劍箱之名,這四個字恰好又出現在了木柄鯊魚皮鞘腰刀——遏必隆刀所附牙牌之上。這把刀充滿了傳奇色彩:康熙十二年,遏必隆病故,其刀被收入宮中。直到乾隆時期,被貯藏七十餘年的遏必隆刀以“尚方寶劍”的身份再次問世。是時,朝廷與金川土司爆發了第一次戰爭,被乾隆皇帝推崇至極的遏必隆之孫——軍機大臣、保和殿大學士訥親,以統帥身份奔赴戰場,但他卻因貽誤戰機兵敗,被定以“誤國之罪”。乾隆皇帝派大學士傅恒取而代之,並賜遏必隆刀。乾隆十四年,為警示眾將,乾隆帝命傅恒用此刀將訥親正法。以祖傳之刀取孫兒之命,乾隆皇帝的果敢剛毅以及取勝的決心,足以震懾三軍。最終,乾隆皇帝以此刀立威,取得了金川之戰的勝利。

鯊魚皮嵌寶石柄鋄金鞘神鋒劍(局部)清乾隆 ©故宮博物院藏

鯊魚皮嵌寶石柄鋄金鞘神鋒劍(局部)清乾隆 ©故宮博物院藏

  在展廳的八旗盔甲大閱場景中,有一把清乾隆年間的木柄黑漆金銀絲鞘太阿腰刀,它是內府用7年時間打造的地字一號腰刀。作為乾隆“天地人”系列刀劍中唯一一把黑漆鞘腰刀,一直以來,人們對它的關注都在其特殊的材質和獨特工藝上。“太阿”腰刀原本計劃放在“寶冶凝濤”單元裏與其他“天地人”刀劍一起展示,但在策展期間,故宮博物院專家在查閱檔案時發現乾隆皇帝命內務府造辦處打造“太阿”腰刀時,即打算將其在大閱時佩帶使用,便為其更換了展位。至於乾隆皇帝的“天地人”系列刀劍,是乾隆十三年始至乾隆六十年止,由內務府造辦處打造的30把寶劍、 90余把腰刀的總稱,每把刀劍帶有“天”“地”“人”的編號。在“寶冶凝濤”單元展出的12把“天地人”腰刀、寶劍中,其中有10把刀劍均為首次走出故宮參展,為了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它們的歷史背景,展覽特意安排了從未展出過的乾隆御用刀箱。這些刻有製作年份、刀劍名稱的楠木箱是研究“天地人”刀劍的重要資料。

  “天地人”刀劍和眾多精美匕首展示出的是清宮武備獨特的藝術魅力。特別是乾隆年間禦制的寶劍、腰刀,可以説是清代冷兵器製作的巔峰。從乾隆十三年開始,到乾隆六十年結束,內務府造辦處按照皇帝的旨意,分四批製作了120余把“天地人”刀劍。從製作之初繪畫紙樣,到不斷修改後製作木樣,再至最終打造完成,無論是刀劍的刃、鞘、柄,還是上面的花紋、裝飾,每一個步驟及每一個細節,乾隆皇帝本人幾乎都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嚴格把關,不惜工本。每一把“天地人”刀劍在其刃的底部都有專屬的編號、名字以及對應圖案。

  對喜愛拉弓射箭的人,在展覽中會看到30余支造型、用途各異的箭矢。它們從故宮收藏的近一萬支箭中甄選而來,依照功能分為吉禮、大閱、狩獵所用,按照箭的類型又分為鈚箭、骲箭、哨箭等。其中狩獵的箭支就包括射熊、射虎、射狼、射鹿、射兔、射鴨、射魚等。每種箭的材質、形狀、用途都有文獻記載作為參考依據,可以使觀眾近距離地觀看每種箭支的差別,同文字記載進行對比,感受滿族人對於箭支的重視。

  此外,眾多精美的匕首也是展覽的亮點。這些匕首做工精細,造型精美,集防身實用性和收藏藝術性于一體。據清代很多檔案記載,皇帝的寢宮內、床上都會放置匕首。在這些匕首中,有的是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製作的,有的具有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應係通過貿易、進貢而來。這些形態各異的賞玩小刀,為清宮武備的藝術性增色不少。

  在文物實物展示之外,展覽還輔以相關文獻及宮廷繪畫資料,讓觀者更為清晰地了解清代政治、軍事以及宮廷生活的另一面,認識清代皇家大閱、狩獵、操練及兵制等情況,展現一個“崇威尚武”的王朝,還原一個“耀德尊禮”的時代。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