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與數字時代

來源: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5月30日 17:09
中國文化報 | 2022年05月30日 17:09
正在加載

日前,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四方沙龍”系列學術講座2022年度首講拉開帷幕,主題為“美術館與數字時代”。北京師範大學未來設計學院院長、今日美術館原館長高鵬在講座中暢談數字美術館的未來發展,並分享了他擔任美術館長期間的數字化實踐及思考。

 隋建國《運動的張力2》的未來館實體圖以及增強現實效果圖

隋建國《運動的張力2》的未來館實體圖以及增強現實效果圖

進入數字化時代之後,藝術也擁有了更大的想象和創造空間。為了更好地展示藝術作品,未來的美術館需要承載更加自由的想象。網絡及虛擬世界的産生迫使公共空間發生了轉移,美術館亦不能僅僅作為一個簡單的容器而存在。空間不再受限于實體,藝術創作未來具有多樣性及流動性。數字語言的應用、信息的傳播、網絡的普及以及新媒體藝術的出現,使人們徹底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亦改變了藝術欣賞模式。在科技的推動下,藝術創作的展示方式和傳播方式註定發生改變。

美術館在數字時代該如何更好地行使其展示職責?顯然,僅僅依附於數字化,簡單地將實體作品資料留存在網上是不夠的。線上美術館這個創意逐漸從單純的記錄轉向創作,在逐漸發展越發成熟的路上又被賦予了傳播的巨大功能。今天的線上美術館已經可以脫離實體,創造虛擬空間的“元宇宙”展覽。今日美術館作為中國美術館界的第一家當代美術館,一直探索著藝術未來發展的方向。2015年今日美術館推出“今日未來館”,其技術端和藝術概念在360度全景展覽和藝術展數字化網絡再現的基礎上再次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旨在探討美術館最具先鋒性、未來性的空間概念,由實體展覽、虛擬展覽及第三方(增強現實)展覽三部分組成。

“未來館”與其他虛擬博物館最大的區別在於,其藝術作品需要被“創造”,而不是簡單“記錄”。所有藝術作品都由藝術家重新創作,而非對實體作品的線上保存。它的優勢在於,可以滿足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創意,可以呈現藝術家理想中“真正”的效果。實體館毋庸置疑,落地於今日美術館現場, 展出藝術家們的實體作品。而雲空間內的虛擬館,實體館無法承載的展覽將得以實現,並且成為一個能夠不斷生長的文化共生系統,承載數以萬計的展覽。例如,“未來館”為藝術家塑造了一個特殊展廳,通過兩側墻體投影和正面地面的鏡面組成的傾斜光帶,呈現具有科技感及幾何美感的彩色三角形。當觀眾在這樣的特殊展廳裏緩慢前進,伴隨著聲音,整個隧道發出持續而夢幻的光芒,似乎永無停歇的纏綿,低聲述説著“你是如此溫柔”。諸如這樣的呈現在實體館中幾乎是無法實現的,無論是展覽經費還是場館本身都難以承載這樣的展示。這種“未來館”的“創造”概念將逐漸徹底與實體館區分開來,作為一個美術館而非虛擬館而存在。

除此之外,“未來館”部分作品還將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在第三空間呈現,作為實體館與虛擬館的互動環節。觀眾需要通過安有“未來館”APP的移動終端,才能在屏幕上看到虛擬和現實作品的結合,或者是完全另外一件藝術品的展現。以藝術家隋建國為例,在增強現實部分,原本靜止的鐵球將在手機屏幕上不再受重力的限制上升到天空中。Suzanne Anker老師將其對於生物、藝術以及數字化的理解完美地融匯在實體作品中,用具象的作品表現了意識以及想象源於人腦對信息的自由感知這一觀點。每個人身體中美好的願望,都如同藏在腦海深處不斷揮動翅膀的蝴蝶。在展廳中使用手機“增強現實”功能掃描作品後,觀眾將能夠看到高速變換的同系列作品,顯著提高藝術作品帶來的衝擊感以及趣味性,讓意識的閃動更加靈性可見。虛擬模型與實體展品的結合完全超越了傳統的展示方式,更能夠提高觀眾的互動體驗。

2017年,今日美術館繼續擴充未來館的概念,為大眾再度呈現第二屆“今日未來館—.zip·未來的狂想”,推出集黑科技與藝術為一體的全新展覽,通過觀眾的想象力與互動參與,沉浸式的體驗,通過聲音與視覺的交叉呈現,跨媒介交互與信息的藝術處理,使展覽中的藝術表達被盡情釋放。該展覽將不同格式的作品融合在一起,發起不同維度的參觀體驗,利用認知世界的“界面”的相關性與場異性,開啟不同認知維度的探索,為觀眾編織一個交疊時間、空間、信息的共生系統,在展覽中感受對未來的想象與思考。從第二屆今日未來館的概念開始,未來不只是需要被專業人士研究和預見的,而是在每個普通觀眾的想象中,投入最大的熱情去表達。

第三屆“今日未來館·機器人間”在延續和發展前兩屆未來館核心概念的同時,將主題聚焦在人工智慧AI與人機互動的藝術創作研究方向,邀請更加新銳的策展人與藝術家參與到項目中,拓展未來藝術與人類未來世界的邊界。展覽在觀展體驗上首次開放雙向觀展線路,提出以人工智慧“索菲亞”與“艾莉克莎”為暗語的兩條觀展故事線索,分別從“探索未來”與“未來考古”兩個角度,邀請觀眾在觀展過程中感受截然不同的策展敘事發展。第三屆“今日未來館”援引古代哲學關於世界起源的啟示,從物質出發到物與物之間的關聯,人類幾千年來關於“人從哪來,要到哪去”的思考;物與物群之間的錯生體系,共築的歷史時空中關於“存在”的認知。計算機的時代,在更大範圍傳遞信息,創造圖像,以電腦和其他綜合媒體産生的逼真行為逐漸混淆真實和虛擬世界的界限。

歷經了五年三屆的“今日未來館”的探索與沉澱,從2015年提出探索美術館未來空間的發展理念,到2017年創新打造震撼的全維度沉浸式觀展體驗,再到2019年再次開拓性地邀請觀眾與人工智慧AI共同探索未來、創作藝術,突破傳統新媒體藝術的界限與創作禁錮。借由“未來館”虛擬館,今日美術館也同時為數字媒體藝術家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Future 雲端館”APP。“今日未來館”以它創造性,探索性的策展理念,攜手大眾經歷了想象的未來,體驗了未來的狂想,最終見證了機器人的到來。最後,我們也不禁再次向自己發問:未來已來,大家準備好了嗎?

虛擬美術館是實體美術館向虛擬空間的延伸,是對於未來美術館理想空間的一次探索。“未來館”將我們生活的已知經驗和未知經驗,呈現在一個由網絡和移動終端所編織的無形的公共領域中,虛擬展覽將承襲實體美術館的展示、教育、娛樂與研究使命,在實體性、虛擬性及與觀眾互動性等多方面共同推進,完全突破舊有的策展及展示體制,其漸漸顯現出來的優勢已經逐漸為人們所接受。但是,對於致力於美術館與數字時代的藝術工作者而言,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探索。(高鵬)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