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第四屆全球華人藝術展”在何香凝美術館開展

來源:新華網 | 2022年01月25日 15:19
新華網 | 2022年01月25日 15:19
正在加載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劉北立 《惑》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劉北立 《惑》

1月22日,作為“文化中國”系列活動之一,由中央統戰部指導,何香凝美術館主辦的“文化中國·第四屆全球華人藝術展”在何香凝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以“在工作:藝術實踐中的女性——海外華人藝術家邀請展”為主題,將目光聚焦于海外華人女性藝術群體,試圖探討當今社會勞動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本次展覽著眼于跨時代中作為勞動生産力的女性藝術家,從農耕種植到工業生産再到智識生産,所付出的體力、情感與智慧。通過考察她們的藝術創作,引導公眾重新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海外華人女性為社會發展、文化交流、知識創新所作出的努力。共邀請了常羽辰、董春華、關莊、郭鈺鈴、靳華、李韻霆、劉北立、劉多妮、駱佩珊、馬文、毛羽麗、沈採、王美佳、王凝慧、張瀟月、張亦飛共16位長期生活在海外或來往于海內外的女性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以影像記錄、藝術表意、空間再造的多維創作方式,集中呈現她們在藝術實踐中的階段性工作成果,以及她們對這些工作與角色的闡釋。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常羽辰 《使用價值(一塊田)》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常羽辰 《使用價值(一塊田)》

本次展覽分為三大版塊:第一版塊“記憶/遷移”,聚焦海外華人女性藝術群體處理集體記憶與個體記憶的工作,包括遺産與傳承、移民與遷徙、飲食與文化等主題。該版塊以生於深圳、現居美國的藝術家劉北立創作的、係著縫衣針的千條紅線作品《惑/歸(深圳)》作為開端,牽引著觀看者的目光與思緒一同進入海外華人的記憶之旅。第二版塊“日常/非常”,關注海外華人女性藝術群體如何在家庭日常與藝術實踐之間完成身份轉換與身份突破。該版塊通過考察女性藝術家在家庭勞動與社會實踐中的角色轉換,來討論當代女性在社會中的生産價值與生産創造。常羽辰的作品《使用價值(一塊田)》就是對這一情況的思考。她通過在家製作圍裙這種個體化的、有形化的勞動,探討了女性藝術家在社會中的工作價值與藝術創作價值之間的關聯。第三版塊“契機/轉機”,展示海外華人女性藝術群體對社會發展、科技未來等宏觀話題的詩意想象與縝密沉思。該版塊從當下人類面臨的新情況出發,在忖量科技發展、語言同化帶來種種變革契機的同時,面向未來展開想象。李韻霆的《第二語言》設想了一種人們在未來世界可以無障礙交流的全新語言,通過這種語言的訓練,人們將生活在一個語言互通的社會,從而推動一個和諧與相互理解的未來。

據展覽策展人李貝殼介紹,這16位華人女性藝術家的作品,有的以細膩敏感的情緒記錄時代中的女性,有的探討家庭勞動的意義,有的則以超越性別的眼光展開對未來的想象。它們展示了海外華人女性群體對個體、集體、世界、歷史、社會的觀察、思考與感受。在全球疫情期間,藝術家、策展團隊、美術館通過線上合作等形式促成了展覽的實施,既回應“在工作”的展覽主題,亦展現了海外華人女性藝術群體新的工作方式。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李韻霆 《第二語言》

部分展覽作品欣賞:李韻霆 《第二語言》

“全球華人藝術展”是以海外優秀華人藝術家為邀請對象的大型展覽項目,旨在團結凝聚海外僑社文化界代表人士,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通。作為“文化中國”系列活動之一,“全球華人藝術展”系列展覽已成功舉辦了三屆。自2020年起,“全球華人藝術展”正式由何香凝美術館主辦,每年一屆,作為何香凝美術館重點學術項目之一。作為中央統戰部直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何香凝美術館堅持以“特色立館、學術先行”為辦館宗旨,以“何香凝研究為中心,關注女性藝術,弘揚傳統文化,兼容並蓄,面向未來”為發展方向。肩負著促進東西方文化藝術交融的責任與使命,一直保持著對海外華人藝術的重視和關注。

據悉,本次展覽將於3月27日落下帷幕。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