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賓、現場同學、網友積極互動
人文學院新聞系05級大學新生俞磊:我是第一次參加這個活動非常激動,想問一下李岩老師,我覺得我們在對韓劇熱播以及冷思的過程中是能夠體會到一些問題,但是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學習這些問題,我覺得剛才老師説我們學習了他們的一些文化,韓國人學習了我們的文化打開了我們的市場,我有一個疑惑,我們想打開印度市場,我們在做電視節目和文化傳播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先去學習別國的文化,然後再打開別國的市場,這是不是比較適合文化傳播的路線?
【特邀嘉賓:李 岩】謝謝同學的提問,你這個問題應該是李傑老師談到的,因為我談的是我看韓劇,它首先感動我的是中國文化的因素,而不是看到韓國文化的因素,而在我們自己電視劇中這些東西有種久違的感覺,而韓國劇中給了我這種回應和滿足,這裡面我們看到中國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在中間我思考的是傳統和現代的一個融合,我想同意的話這個問題就轉交給李傑老師。
【特邀嘉賓:李 傑】我覺得,李岩老師和中國觀眾確實可以在韓劇裏面看到一種久違的中國文化,他鄉遇故知的審美的驚喜,這是韓劇在中國成功的一個因素,但是並不是意味著凡是主動出擊就要用本地的文化來取勝。比如美國的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席捲,但是它就是地道的美國的東西,所以成功不只是一種模式,我們如果要去印度行不行呢?我想理論上是行的,但是我剛才講過了,這要靠實力,不是主動上講加一點印度的東西就行了,這是很複雜的東西。謝謝!
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告係學生朱雪嬌:我想問李岩老師,您剛才説看了《人魚小姐》和《大長今》比較冗長的電視劇,我想問這兩部電視劇都是同樣的女演員為主角的,可以説女演員撐起了半邊天,在韓國這樣男權至上的環境裏,反而襯托出這個劇的魅力,你對此怎麼看呢?
【特邀嘉賓:李 岩】其實這個問題我也在關注,我在看《大長今》的時候,這是一部有一點女權思想的電視劇,她把家務勞動從正面給予歌頌和肯定,因為《大長今》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做飯要吃得人開心和高興,而這個不僅講給閔政浩,皇帝也記住了,做飯一直是家務,傳統經濟學理論中,就是一個區別性別的,以婦權為主的經濟學理論,這個理論中家務勞動不能記入經濟活動的。以前我也在想,家務勞動是自産自銷,沒有進入市場的流動,就是我做了,花了很多時間,備了一頓飯花了兩個小時20分鐘就吃完了,不進入市場經濟流動中,不會變成錢,不會産生再造財富,這樣就使家務這個勞動永遠被處在一個次要的位置,但是我覺得《大長今》突然一下子把這個活動變成一個主要的活動了,而且給了它一個比較高的評價。因為我們知道《大長今》後來成了醫官,這也體現了在他們的傳統中,我沒有研究過這段時間韓國的歷史,片子給出了我們,有宮廷的秩序,男女是有別的,但是似乎又和我們了解的傳統的男尊女卑又不一樣。
《人魚小姐》裏面也有很多做飯,好象韓國人吃飯特別講究,其實我先生到韓國最不喜歡就是韓國的飲食,他們吃的東西太單調了,看到都是煮白菜,泔水桶裏很少有倒掉的東西,《大長今》我也看了,好象做出來也沒有特別別人達不到的美味,她主張清淡,一個巧妙的搭配,使得一個最佳的效果在一個場景裏面出來。所以我看這部影片播放之後,很多杭州女性就回到廚房,也願意做一頓,讓吃她的飯的人非常開心,這件事情本身有了價值,剛才我講了在傳統經濟的市場中,家務沒有價值,但是今天我們對價值有了一個新的思考,價值不是換到更多錢的就有價值,其實讓別人開心一次也是價值。恰恰在廚房,女性活動的主要場所女性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其實就是對家務評價提升到一個社會層面上,而且給人開心,給人情感上的慰藉。
人文學院新聞傳播係0502級新生林群:李傑老師説過如果將西方娛樂看成強大的魏國,而我國就是一個比較弱的蜀國,您認為我們是否應該聯合起來,應不應該達到文化強國?
【特邀嘉賓:李 傑】你首先把我們比成一個蜀國,我倒覺得我們是睡獅,我們是一個龐大的巨人還沒有覺醒,現在我們還沒有充分意識到這麼一點,就是在我們身上聚集著巨大的能量,這種能量我們有一種自卑感,就是説好象西方的就行,現在又變成了韓國的就行,實際上我們看到韓國有些有活力的東西實際上是我們民族也有的,可能我們發揮出來更好的這麼一個東西,所以我想還是兩句話,一方面要海納百川,因為很多網友喜歡韓國劇而喜歡韓國的一切,他説沒有道理,只因為韓國,恰好就有一個韓國的學生就説我就很韓國,那已經到這一步了,因為看了韓劇想交韓國朋友的佔了 20%,其中想交男朋友的有5條,其中一個想找有個性的韓國女朋友的,53.6%喜歡韓國,三年之後去韓國留學,有這樣回答的。剛才我説的軟實力是符號的戰爭,文化的戰爭,確實不是虛言,已經來了,我本身不贊成我們是弱小的蜀國。所以後面的問題沒法回答你,抱歉。
浙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崔婧:我想問吳飛老師一個問題,你沒有看過韓劇,但是應該看過國産電視劇吧,我想問國産電視劇如何成功推向市場,發掘它的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
【特邀嘉賓:吳 飛】我剛剛坐在這裡就想這個問題,為什麼韓國的美國的這些片子在中國流行,中國的東西在國外似乎沒有什麼市場,我不知道講得對不對,其實一個好的片子和文化産品,最重要的是精神內核的東西在裏面,比如香港的片子他們宣揚的東西和強調的精神訴求的東西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這些東西是我們大陸中所喜愛的,這是每一個社會群體裏面都有這種希望類型的訴求,韓國我的片子我不知道,我看過明成皇后,裏面那批弱小的人要跟日本強大的勢力戰鬥,他所追求的就是一種非常執著的精神。我們反思中國的片子訴求的是什麼,是一塌糊塗,沒有中國傳統文化內核的東西,哪怕張藝謀的《英雄》追求的是什麼,不過是一些形式上的美觀,儘管可能有一些人也是好“色”之徒,但是那是淺層次的,中國的文化要想走向世界舞臺的話,要有中國文化精神內涵的東西,把這些東西作用我們的主旨,我想可能會成功!
人文學院中文系0501的新生施含笑:大家好,我想問一下邵老師,我的很多同學也很喜歡韓劇,但是我覺得他們看過哭過之後並不會很深入的思考,我覺得我們應該如何引導這樣的情況,應該得到怎樣的效果來推動我們自己文化的發展?謝謝!
【特邀嘉賓:邵培仁】剛才這位同學説怎麼看韓劇,我覺得是這樣,首先韓劇進入中國已經有22年的歷史了,大約1983年中央電視臺首次引進韓國電視劇,但是真正能掀起一股熱潮的恐怕是《大長今》,這裡面既有偶然,也有必然,説它是偶然,是因為《大長今》進入中國影視市場正好是中國影視劇“找不著北”的時候,市場上面也確實沒有更好的中國産的影視劇。第二,西方的這種影視人們也看得太多,現在好象正好是倒胃口的時候,這可能是一種偶然。説它是一種必然,是因為韓國的電視劇同西方同中國的電視劇相比,它有它不同的電視技巧,它的審美模式等等,有這樣一些東西。比如説《大長今》,裏面就內化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一看就感覺到有一種親切感和熟悉感,比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要付出,不求回報,這是中國傳統文化裏面老子反復講的東西,這些東西倒能夠對中國觀眾審美産生共鳴,能激起中國人思想中一些優美的回憶。第二,《大長今》的中國傳統雖然源於中國,但是實際上又有不同,韓國老人在家庭中有至高無上地位,可能又和我們不一樣,正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和美好的回憶。劇中那種獨特的東方式的愛情也是讓許多女性著迷的,在現在許多的西方的和中國的影視劇當中,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往往是赤裸裸的,有的甚至是無法讓人接受的,而韓國的愛情感覺比較含蓄,比較美,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這和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找到了最好的傳統點。第三,就是裏面的主人公的挑選韓國人也是非常講究的,他挑選女演員的時候都是比較漂亮的,比較善良,展示的時候總是近景,特寫,最美的一面總是展示給人,拍攝技巧非常精到,另外人物的精神百折不撓的精神也是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這是我們在看韓劇的時候應該學習的地方。
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研一陳藝超同學:我想在這裡問李傑老師一個問題,文化産業現在已經成為經濟的主要來源,比如英國的音樂、美國的電影,包括現在的韓劇等,中國作為五千年文化的大國,在文化事業轉向文化産業的過程當中,文化振興的過程中,如何比較好的選擇商業化的路線?因為商業化無非説有比較大的市場,這跟大市場會不會有矛盾,比如有的電視收視率很好,但是文化品位不一定高,而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含量很高的節目卻不被大家接受,我們整個的發展過程中如何能夠跟商業很好的結合,走一個商業的路線,讓中國的文化很好的振興?
【特邀嘉賓:李 傑】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這不僅是我們國家面臨的問題,也是西方國家很尖銳的問題。比如美國的電影業和法國的電影業一百多年的較量,最後美國好萊塢戰勝,我們談到文化品位和高級藝術的時候有兩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先澄清,第一個問題,文化的結構是一個金字塔結構,它是合理的,所謂金字塔結構就是精英文化屬於金字塔高端,數量來説,最大的還是大眾文化,中間是一個層次,因此,有看數量和看質量兩個方面,如果看數量大眾文化是優勢,如果看質量,精英文化是優勢,但是這裡面又有一個互動在裏面,精英文化經常從大眾文化中汲取營養,因為大眾文化也創造文化,大眾文化它的功能是接受精英文化所傳來的這種創造力。如果我們明白這一點我們就知道,我們的電視是什麼,我們的電視就是家用電器,它要服務的是誰,不是少數的學子和文化精英,它是大眾,因此我們不要用這麼一個標準去看大眾你這個就低俗化了,他不是要給你講什麼韓國文化和浪漫愛情,他就是娛樂,我們不要用一種標準去衡量另外一種標準。從這個標準看我覺得他們不是低俗化,他們是真實的,這就值得我們慶倖。長期以來我們傳下來一個虛假的東西。不管再低俗只要真實就是合理的,它要提高,只有先回歸本才能談提高,而中國的問題就在於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公開申明我不喜歡這一套,這是低俗化嗎?這是歷史的最大進步,大眾有它的權利,有時候虛假到什麼地步?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要什麼,把假的東西內化成你心裏的一部分,讓你自以為這是你真的想法。另外一方面,我們的文化品位跟大眾又不是矛盾的,比如看到的戲曲很大程度上就是大眾文化,只不過現在欣賞的人少了,我們以為它是經典藝術,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欣賞的人少,很少人能懂。第二由於歷史發展很長,它的藝術形式進化就很完備,我們的詩經就是當年的流行歌曲,由於它那麼早産生了,來的是那麼自然,那麼純真的一種東西,所以它就能夠逐漸成為我們的經典化的一個過程。而我們現在喜歡韓劇,為什麼會喜歡呢?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真,所謂真不是韓國就是這樣,而是説在人性層面的真。這麼動人的愛情是真正的韓國嗎?這只是符號化的,這也是韓國人夢寐以求的,我們要的是什麼?就是一種率真,包括野蠻系列,在我們中國來説就是對假的東西、偽道學做一個反彈,並不是真正喜歡女朋友拎他的耳朵,這樣一個女孩子怎麼想怎麼做,多痛快一件事,你那麼假説一句話都是哼哈半分鐘,如果説我愛你,那人家還肯定以為是騙人的。
韓國留學生裴成煥博士:老師們好,大家好,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聽懂我的講話,我要先提兩個問題。第一個,為什麼這裡的老師們和學生們算是文化侵略呢?為什麼沒有提到過香港的劇和日劇,我聽説過日劇十年之前在中國蠻紅的,香港劇在韓國甚至現在都是很紅的,這也算是文化侵略嗎?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韓國有好處的地方一定要學到韓國好處的地方,如果中國有好處的地方韓國也一定要學到這種東西,這是很自然的,我就提到這個問題,請多多指正。
【特邀嘉賓:吳 飛】我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要討論這是一種文化侵略?其實他自己已經給了答案,我是部分贊成他這個答案的,韓國電視劇在中國有影響這是對的,但是説在中國産生一場文化的危機有點言過其實,各個國家互相影響,有正面的也有側面的,各個國家採取了一些不同的策略。我個人認為,政府做一些適當的干預是合適的,我們不能説中國人一天到晚看的都是韓劇和美國劇,那我們自己的文化在哪?是需要做一些限制,但是沒有必要談虎色變,從人類進程發展中看,進化是一個主旋律,從這個意義上能夠真正産生世界影響的文化要素一定是積極向上的,一定不會是低級和墮落的。青少年模倣從衣著或者談吐、行為舉止,我覺得這只是文化非常外顯的一種行為,不會有太大的危機,就像中國一句俗話説公雞插再長的毛也不會變成孔雀。像這位韓國留學生看起來就是戴了一頂帽子不太一樣,我覺得外形的影響是不太重要的,舉止行為,就像他們也談到了,以前我們日劇和香港劇也流行過,我們中國人內核的東西不會變,所以我們不要考慮更多的文化侵略和危機。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今天“大學生談電視 浙大篇”受到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他們很多人都發表了自己對韓劇熱播與冷思的看法,還有給各位老師提了一些問題,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只挑選了一個問題,給邵培仁老師提的,問題是您覺得《大長今》的熱播是否説明了市場經濟初步發展的加速時期,國內對傳統文化的回味和嚮往呢?請邵老師回答。
【特邀嘉賓:邵培仁】我覺得是這樣,確實是引起了我們的嚮往和回憶,我剛剛講了,《大長今》電視劇裏面確實有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因為亞洲國家文化圈某種意義上是儒家文化圈,韓國劇裏面反映的很多內容雖然是韓國的,但是也是中國的,這一點引起了中國人的關注興趣。另外韓劇裏面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對愛情表達的模式等等,也是中國人能夠認可和願意學習的。最主要的,我覺得他們在拍攝的時候,場面的調度和拍攝的技巧也是反映了東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