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歷史頻道
|
首頁
3月7日(星期一)寧波印象——文明的曙光
1973年6月的一天,寧波余姚縣河姆渡村的村民在建造排水站時,無意間從地下挖出了一些黑色的陶片、獸骨。一個掩埋在地下7000年的遠古文明就這樣被發現了。而正是這縷文明的曙光給人們帶來了對於寧波這片土地最早的印象。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一直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因為那時發掘出的原始社會遺址大多集中在黃河沿岸。但是當河姆渡遺址在寧波出土後,它完全改變了考古界的這一傳統觀念。證明了遠古時,南方的文明並不落後於北方,也就是説中華文明是由長江、黃河共同孕育出來的。
3月8日(星期二)寧波印象——東南大埠明州港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一首詩人林升用來譴責南宋朝廷在國家多難的時候,卻在杭州過着醉生夢死生活的諷喻詩。而當年支撐起杭州城繁榮的卻是旁邊一個名叫明州的海港。
四明山是寧波境內的主要山脈,因此人們也稱寧波文化為四明文化。當唐代決定在寧波設立州治時,便取了四明山中的“明”字,稱這裡為明州。曾經在余姚江、奉化江、甬江的交匯處,建有一座明州城,它內有湖泊,東鄰江水,西南均有河流注入城中。江水、湖水、河水、海水成就了明州這座東南大埠商業的繁榮。
3月9日(星期三)寧波印象——五口通商話寧波
一提起外灘,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上海的外灘。可是它並不是我國最早的外灘,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後,寧波被開闢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三江口成為了歐美商船雲集之地。中外商家爭相在岸邊興建店舖門面,於是這個地方也被人們稱為外灘,寧波外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外灘。
寧波自唐代開埠以來,便一直是我國東南沿海上的通商大埠。宋元時,寧波的繁華依舊。只是名稱由明州改為慶元。當明太祖定天下後,他認為“慶元”有慶賀元朝的意思,於是又把名字改了回來。可是後來到了明洪武年間,統治者又認為“明州”的明與國號相同,需要避諱。當時便有人建議説明州緊靠定海縣,可以取“海定則波寧”之意,將明州改稱寧波。於是地圖上終於有了寧波這個名字。
3月10日(星期四)寧波印象——寧波商人走四方
一個多世紀以前,當鴉片戰爭的硝煙還未徹底從上海灘頭消散的時候,一水之隔的寧波人便已背井離鄉,來到了這片新天地。他們在黃埔江畔結營搭寨,建起了上海灘最早的棚戶區,憑藉着手中的理髮刀、菜刀和裁縫剪刀,開始了他們“三把刀闖天下”的創業之路。從此風雲際會的上海便難離“寧波”二字,寧波商人在上海的開埠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明清時,我國的社會經濟出現了一種十分引人注目的現象,那就是地方商幫的興起。今天説來,在當時尤以晉商、徽商為代表的十大商幫最為著名。在十大商幫中,寧波商幫雖然興起較晚,但當鴉片戰爭爆發,五口通商後,他們異軍突起,很快便成為了中國近代最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幫。
3月11日(星期五)寧波印象——三江匯聚的繁榮
寧波市最繁華的地區,也是整個城市的中心,俗稱“三江口”。三江指的是由西向東流的姚江,自南向北的奉化江,兩江在三江口處匯合,注入甬江向東流入杭州灣。這三條涌動的江水便是孕育了這個城市繁榮的秘密。它是寧波江海連接的樞紐。所以歷代在寧波建立州治時,都選擇在三江地區建立城池。
不過最初城市的中心並不在三江口,城池多建在姚江和奉化江的西南部。這樣的做法是出於了對城內水利的考慮。城西南有河流直接注入城內,而城裏月湖和日湖又為百姓用水提供了便利,圍繞城池的江水是貨物運輸的幹道。“瀕江帶海”的位置成就了港口的繁榮。這樣的城池設計一直延續到清朝末年。
地圖上的寧波
河姆渡遺址
明州城
寧波港
寧波商幫
三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