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印象??文明的曙光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5:39)
1973年6月的一天,寧波余姚縣河姆渡村的村民在建造排水站時,無意間從地下挖出了一些黑色的陶片、獸骨。一個掩埋在地下7000年的遠古文明就這樣被發現了。而正是這縷文明的曙光給人們帶來了對於寧波這片土地最早的印象。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一直認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因為那時發掘出的原始社會遺址大多集中在黃河沿岸。但是當河姆渡遺址在寧波出土後,它完全改變了考古界的這一傳統觀念。證明了遠古時,南方的文明並不落後於北方,也就是説中華文明是由長江、黃河共同孕育出來的。
1973年當考古學家在對河姆渡遺址進行第二次考古發掘的過程中,六支木船槳的出土再次使人驚嘆。船槳的槳葉多呈扁平的柳葉狀,且自上而下地逐漸減薄,製作工藝之精細令人稱奇。它證明了寧波地區是中國最早的航海活動的發生地。
有槳就會有船,有船自然會有停泊船隻的港口。早在7000年前,寧波便已開始了它作為港口的歷史。
西周時,寧波屬越地管轄,曾經擅于航海的越人把船作為貢物送給周王。但那時南北還沒有開鑿大運河,想要把船貢獻到中原地區的國都鎬京,只能取道海上。
越人的這一舉動不但證明了早在戰國時他們就有了高超的造船技藝,還説明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航海技術。據記載春秋戰國時,越國還曾建立過一支擁有300多艘戰船的水師。戰國時,越王為了發展水師,增辟通海的門戶,在寧波出海口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句(guo)章城,句章港成為了戰國時著名的港口之一。而當年句章港的繁榮要歸功於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內陸的河運與海運在這裡交匯,匯聚的結果是城市商業的興盛。
寧波有三江地域之稱,姚江由西向東,奉化江自南向北與姚江交匯,然後注入甬江,流入東海。早在漢代,三江地區便已江海相通。到東晉時,海上的航線北可至渤海灣,南則通達台灣、海南島等地。內陸的漕運從三江地區可直抵京都建康。一時間海內外的商人云集三江口,這裡成為了商業貿易的中心地。今天走在寧波街頭,商業的繁榮依然使這座城市洋溢著勃勃生機,而這些曲徑通幽處的書院、祠堂又展現出寧波古遠深厚的文化內容。這種文化與經濟的交相輝映産生自唐代,那時是寧波港口歷史上最輝煌的一章。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