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印象??東南大埠明州港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04日 15:54)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一首詩人林升用來譴責南宋朝廷在國家多難的時候,卻在杭州過著醉生夢死生活的諷喻詩。而當年支撐起杭州城繁榮的卻是旁邊一個名叫明州的海港。
四明山是寧波境內的主要山脈,因此人們也稱寧波文化為四明文化。當唐代決定在寧波設立州治時,便取了四明山中的“明”字,稱這裡為明州。曾經在余姚江、奉化江、甬江的交匯處,建有一座明州城,它內有湖泊,東鄰江水,西南均有河流注入城中。江水、湖水、河水、海水成就了明州這座東南大埠商業的繁榮。
唐代,明州便已躋身於中國東南沿海名港之列,通過隋代開鑿的大運河,明州城中的貨物可直接運抵當時的國都長安,水路通暢。
公元842年,也就是唐會昌二年,一位名叫李鄰德的明州商人駕駛木帆海船自明州港啟程,沿海北上到達了朝鮮半島和日本。自此這條海洋航線不但將三地緊密地聯絡在一起,還成就了明州作為海內外貨運中轉站的地位。
當唐末出現了五代十國的混戰局面時,揚州、廣州等港口都現出了一派外商逃難的蕭條景象。而在沿海港口中只有明州因為遠離了戰火,而繁榮依舊。宋代朝廷不僅在明州設立了專門管理海外商貿的市舶司。還規定去往日本、朝鮮半島的官方出使船或商船都要從明州啟航。南宋定都臨安,明州自然成為了距離國都最近也是最大的港口。
明州港市舶司的稅收是臨安重要的財政來源,而朝廷用的香料、珠寶等奢華品也都要靠明州進口。各國商賈雲集明州,他們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繁榮,也促成了中華文明在海外的傳播。
今天漫步寧波上林湖溪畔,像這樣佈滿了瓷器碎片的道路滿目皆是。而同樣的青瓷片在海外的出土已屢見不鮮。從東漢末年起,明州上林湖便是中國青瓷的發源地之一。浙江越窯燒制的青瓷曾被朝廷指定為貢品,其身價與珍寶、絲綢一般高貴。青瓷同絲綢一樣,是海外貿易中最受青睞的商品。
不過在無論是絲綢,還是青瓷,今天都已遺跡寥寥,而能影響至今的是當年文化的傳播。南宋時,與臨安咫尺之遙的明州更是文化人匯聚之地。在這裡海內外文化的交流盛況空前。林立的古剎寺院、藏書樓,承載著昔日的輝煌。而當寧波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地圖上時,曾經喧囂熱鬧的海港卻一下子安靜了下來。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