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有是內蒙古呼和浩特人,他從年輕時起就一直從事澱粉設備製造,一幹就是十幾年。1999年,正趕上食品行業發展較快,對澱粉的需求量大。石有靠四年時間建了三個年銷售額過千萬的澱粉廠。因為對市場的判斷和獨到的眼光,他的企業很快就崛起成為武川縣的龍頭企業。
石有:那個時候像我們這種模式加工出來的澱粉很好賣,因為質量有保證。一噸澱粉能掙一千塊多元錢。
可2005年,石有卻突然要做一件投入全部積蓄的事兒,而這個事情當地都沒人敢做。
2005年的一天,石有到澱粉廠例行檢查,發現旁邊堆了許多不要的土豆。為保證澱粉質量,平常也有扔掉壞土豆的情況。可石有發現,這壞的土豆怎麼比以前多了呢?最近農戶們的土豆産量也有降低,石有想到,有可能是種子出了問題。
石有:種子工程抓好了,農民種起來的土豆品質好、産量高;要是種子不好,逐年退化、老化、病毒也多了,産量也低。
武川縣幾乎家家都種土豆,可大家都是一批種子用好多年。他們自産自銷,不想多花錢,也不相信産量真的能擴大。石有覺得,種子的需求量這麼大,這商機他可不能錯過。
記者:當地是種土豆的大縣,但是沒人做這個事?
石有:做得少,過去做得少,這幾年才做的多了。賺是賺不了多少,但是這個工程不做不行。
2005年石有流轉四萬畝土地,走訪農戶家,推廣起了自己的種薯。他選中幾家農戶,低價把自己的種子賣給他們,並且保證無論好壞都以高五分錢的價格回收土豆。到了收穫季節,十幾戶農民通過換種,效益都有很大提高。
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三聖太村農戶趙愛生:就像一畝地過去産三千斤。用了他的脫毒種薯,能産四千到五千來斤。提高,比例我也不會算。
記者:那是多賺多少錢?
農戶:按市場價,每畝多賺四五百塊錢,五六百。
其他農戶看到有人換種後産量提高、賺錢多了。終於改變了三年不換種的習慣,紛紛向石有購買種薯。
這是石有的種薯庫房,兩萬平方米裏面能存三萬噸種薯。不賣給農戶的時候,就要放在這一個個大庫裏面。自動溫控裝置保證三到五度,才能不讓它們受凍或者發芽。而這些長長的線和針,完全能讓他們呼吸到新鮮空氣。
記者:這個和我們之前看的土豆不太一樣?自己吃的那種。
石有:你吃的喜歡個兒大一點的,是吧?這是種薯,一般太大的就按商品薯走了。太小的也變成加工薯了。
記者:這麼大的就都是種薯。
石有:對。就像這個,一般來説整重。這種的偏大,這個就最好,你手裏邊的。機械化作業的時候,他就整顆就種進去了。一顆就算,像這個,咱們還得切一下。
看完種薯,石有特地帶記者去看看他在武川縣的種薯基地。
石有:這是種薯基地,全部都是。兩面都是,能看到的。這一帶大約有一萬來畝。
記者:一萬畝。
石有:這是一個指針式噴灌(機),全部是自走式的。
為了保護土地,保證種薯質量,石有嚴格遵守小麥土豆輪換種植。趕上今年種植小麥,地裏都是秸稈堆。這些秸稈,可派上了大用場。
包頭市達茂旗養殖戶:要不説(這片地區)的就是這兒了,達茂的多遠都問見了,過來拉草。
今年旱災再加上幾場大雪,許多農戶緊缺草料喂牛羊。石有的秸稈算是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而最開始石有籌建種薯基地,也是為了解決當地農戶們的基本問題。他購買最好的自動噴灌設備,就是為了保證種薯的種植,保證一系列下游産品的質量,帶動農戶們的種植熱情。
農戶趙愛生:石總那陣沒來的時候,咱們這兒種的很少。因為啥?種下的小土豆,商品薯賣完,大土豆賣完後,小的(土豆)沒法轉化。喂羊喂不了,個人生活生産用不了。農民種的很少。自從企業來了以後,他簽訂單,農民有了定心丸,敢大面積種。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08日 22:10
視頻簡介: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在土豆主産區內蒙古,有一位土豆達人叫石有,他做了一輩子土豆的相關産業,做過土豆設備、賣過土豆澱粉、也種過土豆,可現在,他不做吃的土豆了,他要把土豆喝掉。本期節目帶你看石有如何從土豆中喝出商機! (《致富經》 20160308 土豆喝出的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