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鱸魚,何華先足足做了9年,廣東水産市場裏的無名小販,成了名震一方的“鱸魚大王”。
何華先:把這條魚做大,我把銷售網絡鋪好,以後再做第二條魚,我一樣可以做到最大。
記者:這是什麼啊?
何華先:這個就是巴魚,河豚。
記者:巴魚?
何華先:對。
廣東當地所説的巴魚,就是河豚。
這是一種會叫的魚。
佛山的捕魚工人們,已經聽慣了這樣的叫聲。
捕魚工人:和青蛙叫聲差不多。
記者:怎麼叫?
捕魚工人:非常好聽。
捕魚工人:你叫一下聽一下。
記者:對啊。
捕魚工人:非常好聽,它叫的是嘰嘰嘰。
記者:嘰嘰嘰?我怎麼聽是呱呱呱呢?
記者:你們會學它叫嗎?它怎麼叫的?
捕魚工人:來一個,嘰嘰嘰。呱呱呱。
記者:鱸魚做得比較成熟了,現在為什麼又開始做這個品種了呢?
何華先:因為我們現在把全國的物流建立好了,我們全國可以配送50多個城市,什麼品種活魚都可以從我們這個物流平臺配送出去。
然而,品種越做越多,銷售量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一個要將何華先十多年努力毀於一旦的致命問題。
阿柱和阿亮都是跟何華先合作了十多年的老夥伴。他們在水産業已經做了二三十年,資歷老、經驗足,也練就了一手絕活。
活魚收購商潘國亮:我的手就是溫度計。
記者:手是什麼?
活魚收購商潘國亮:手是溫度計,手臂就可以當溫度計來測量。
記者:你每天隨身攜帶一個溫度計啊?
活魚收購商潘國亮:沒有帶。帶這只手就是溫度計。不用帶儀器。
記者:那你試一下我看看,我看你的溫度計準不準?
活魚收購商潘國亮:應該23攝氏度。
記者:你就這麼一下就上來就説23攝氏度?
活魚收購商潘國亮:對。
記者:這也摸不出來什麼。23攝氏度?
記者:24攝氏度。
活魚收購商潘國亮:我剛才説23攝氏度。應該正常來説相差一兩度。24.1攝氏度。
記者:那還挺準的。
然而,就是這能把手當溫度計使的絕活,成了何華先的一塊心病。
何華先:如果要真的運好這條魚,溫差1攝氏度都不能差,一定要控制好這個溫度標準,差1攝氏度養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很重要。如果説前面差1攝氏度,溫差差1攝氏度,這個魚在後面的運輸過程,你運到河北,可能運不到北京,到河北就不行了。
來源:央視網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02日 22:52
視頻簡介:這是一場南魚北調的戰役。這是一間給魚營造美夢之旅的工廠。他是魚的造夢人。2014年,他將廣東的活魚運送到全國50多個城市,銷售額近20個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