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穩住經濟基本盤,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深改時評 > 來源:人民網 2020年05月15日 A+

原標題:

  連日來,各地復工復産都在努力跑出加速度,緊鑼密鼓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同時通過優化政務服務、深入推動改革來促進相關行業的轉型升級。總體來看,遭遇新冠疫情一季度的“大考”後,中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在快速恢復中展現出了充分的韌性,也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接下來,凝心聚力,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然來不得半點鬆懈,必須瞄準可能的風險隱患早做準備,著力穩住經濟的基本盤。

  “兩會”召開在即,面對今年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各界都熱切關注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越是不確定性增加,“保”的意義就更大。圍繞“六保”、“六穩”,如何實施更加精準的調控?怎樣才能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期待參會的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在凝聚共識中增強信心、共克時艱。

  宏觀調控的優勢就在於相機抉擇,及時讓政策奔著問題去。當前經濟運行整體上處於恢復期。同時,外部環境錯綜複雜,不確定性增加,只能依靠擴大內需穩住基本盤。所以,今後一段時間的調控主攻方向要放在抓“六穩”、促“六保”上,及時完善稅費減免、金融支持、降低成本等助企紓困政策,期待更多來自基層一線的聲音。

  保經濟基本盤要先保市場主體。億萬市場主體構成市場經濟的基礎,企業在員工就在,經濟回升就有動力,就業就有支撐,收入與消費就可持續,就能形成良性循環。或許有人説,基層稅收的壓力太大,銀行信貸的成本過高,但看問題要分主次、看長遠,應急狀態下的短期付出,如果能換來基本盤穩定,重回正軌的生産與消費將會迅速回補政府財力,信貸風險也將有效修復。因此,如何保住億萬市場主體,增強中小企業化危為機的信心,更需群策群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方試行的産業鏈負責制很值得推廣,就是選派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下沉企業一線,擔任“産業長”,協調相關企業的上下游供需關係。千萬不要覺得這背離所謂的“市場本意”,政府的“有形之手”就該在這時出手、積極作為、為所當為。只有保證鏈條不斷,企業生産線才能堅持下去,相關的就業、信貸才有依託。此外在加快全面復工復産中,為保住更多就業崗位,必須抓緊實施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托底。

  保市場主體的另一面是淘汰落後産能。之前“去産能”的艱難行進,在當前形勢下可能面臨難得的機遇。如大浪淘沙,必然有些落後産能、高污染行業要在競爭中淡出,這也是實現市場出清和提質增效的必由之路。但是社會政策如何托底,如何讓保障措施落到每個企業、每個家庭,考驗著代表委員們的智慧和技能。

  把脈中國經濟發展態勢,把制度優勢和市場規律結合好,匯聚發展澎湃動力,我們就一定能穩住經濟基本面、挺起經濟基本盤,就能為渡過難關贏得時間、創造條件,實現穩中求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編輯:劉波 責任編輯:張雷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