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産量有了保證,質量上也嚴格把關。在種子的外包裝袋上有一個條形碼,條形碼的背後是種子的具體信息,四川省種植協會副會長周小東介紹説:“這個條形碼最重要是我們把種子賣到老百姓手中的時候,如果老百姓對這個種子有疑慮的時候怎麼辦呢,他可以通過掃描器掃描條形碼,他就可以知道這是哪個廠家、基地生産的,這個種子質量怎麼樣,在電腦裏都有存儲,可以溯源的。這樣的話能讓老百姓保證用上放心種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到轉基因科學普及。在中國的一部分社會輿論中,轉基因被貼上了危害自然環境、人體健康的標籤。由於過去重科研、輕科普,被妖魔化的轉基因輿論壓力導致轉基因産業化屢被擱淺。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要讓社會公眾,也包括媒體全面地、客觀地,原原本本地對轉基因技術來龍去脈,它的發展的歷史現狀、特性、安全性,以及存在的風險,包括對我們現在中國的這一套安全管理體系,也包括其他國家的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安全管理體系能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全面的了解。”
將轉基因科普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意味着政府已經認識到普及轉基因知識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陸續被其他國家超越,“反轉”呼聲對轉基因科研也産生了不利影響。韓俊表示:“中國現在已經批准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木瓜,現在棉花基本都是轉基因了。同時,我們批准進口了一些國外的轉基因農産品,主要是大豆、油菜籽、棉花、玉米,主要是大豆,我們去年進口的大豆超過7100萬噸,大部分都是轉基因大豆。”
一號文件指出,中國將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韓俊表示:“我們是大膽地支持科學家,要搶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中國作為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人多地少,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強,在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方面我們投入了大量資金,我們不能夠落伍,這一點應該説是毫無疑問的,是明確的,我們中國的農業轉基因産品市場不能都讓外國的産品佔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