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習近平與“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創新

新聞頻道 學習中國 2015年11月01日 08:3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圖為:2014年6月9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

三、在繼承中創新 在創新中發展

  我們強調的創新,是在繼承上的創新,創新不能脫離歷史,不能遠離昨天。習近平指出:“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要認識到沒有繼承,就沒有發展;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必須始終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一方面,對過去既定的目標任務和行之有效的決策部署,都要繼續堅持,紮實推進。決不能為了所謂的‘政績’,一件事還沒落實,又要朝令夕改。我們現在的所有工作,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來進行的。另一方面,要着眼於當今時代的發展變化,運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不斷推進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完善已有的東兩,不斷開創新的局面。朝令夕改是有害的,故步自封也是一種失職。”

  五中全會要求:“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佈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習近平指出:“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不創新就要落後,創新慢了也要落後。”

  要大力推進理論創新。有正確理論指導才能有科學實踐。習近平指出:“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於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他強調:“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要繼續與時俱進,推進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

  要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是創新發展的保障。五中全會提出:“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習近平指出:“突出創新,就是要加強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他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他還強調:“從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着手,推進思路創新、機制創新和方法創新。”

  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是推動産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佔領先機、贏得優勢。”他強調:“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創新的競爭。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産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産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他還強調:“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把創新抓出成效,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産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産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形成有利於出創新成果、有利於創新成果産業化的新機制。”

  要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以先進文化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培育共同理想,振奮全民精神,凝聚全民力量,確保實現“十三五”的奮鬥目標。習近平指出“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切實增強新形勢下文化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內在動力,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衝破一切束縛文化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不斷增強浙江文化的競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着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億萬人民、為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共産黨的歷史就是一部生動的創新史。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在今後的實踐中,繼續寫好這部創新史,才能無愧於前人,無愧於後人。因此,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以解放思想的新境界,推進各項事業的新發展,做到既保持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體現工作的時代性和創造性。”

編輯:劉亮 責任編輯:王敬東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