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屆三中全會確立中國經濟外交路線圖
第一,再次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做出承諾,鞏固已經取得的成就,對於已經形成的利益格局通過修憲,予以承認和維持。在發表的決議中,突出強調了“依法保護各類産權”,明確指出建立現代産權制度的“四個有利於”。
第二,對過去十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予以矯正。中國市場經濟的起始階段明確奉行“不平衡發展戰略”,因此帶來發展失衡就是自然的。而三中全會則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題目下,提出了“五個統籌”的總原則,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這個目標的提出意味着中國將採取措施,平衡各種利益,走均衡發展的路子。
第三,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市場經濟的目標,包含着政府制度轉型的重要內容。所謂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指的就是政府過當干預、官商勾結、權貴橫行。不完善的市場經濟,就是指法治不健全的市場經濟。因此,完善的市場經濟的目標,意味着中國將進入一個國家政治制度創新的新時期,政府的權力、行為將得到憲法約束,相應地,社會、公民的權力將得到提升。
三中全會前後中國的亞太政策
從上面對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描述可以看出,其中並不包含對國際秩序和中國外交方針的承諾。但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政策不變的背景下,經濟戰略“路線圖”的確立,同樣也預示着、指引着政治路線圖和國家間關係的路線圖。
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後,中國對外關係方面最活躍的部分是其周邊外交,尤其是亞洲外交。十六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的第七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期間,中日韓三國政府首腦舉行了第五次會晤,併發表《中日韓推進三方合作聯合宣言》。三國承諾,將共同推動亞洲各種形式的區域合作。三國將抓緊落實《東亞研究小組最終報告》提出的各項措施,推動10+3合作向東亞合作方向發展,支持東盟在這一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在東盟地區論壇、亞太經合組織、亞歐會議等機制中加強合作。
溫家寶總理在印尼期間闡述了中國對待自己力量崛起的態度:中國的發展強大將給亞洲各國帶來發展機遇和實際利益,將為亞洲的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他強調,積極促進亞洲的發展振興與和平穩定,是中國的既定方針。“睦鄰”、“安鄰”和“富鄰”是中國實現自身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發展是和平力量的增長,將為地區穩定做出更大貢獻。中國致力於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致力於促進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10月8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與東盟十國外長簽署文件,宣佈中國正式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從而使中國成為東南亞地區以外第一個加入該條約的大國,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東盟十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了簽字儀式。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盟國家領導人聯合宣言》,宣佈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這是中國首次同別國或國家集團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三中全會結束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了在泰國曼谷召開的APEC第十一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他發表的演講闡述了中國的三點主張。第一,要加強相互信任,保持亞太地區穩定。第二,要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第三,要推動相互開放市場,健全多邊貿易體制。
十六屆三中全會前後中國集中闡述亞太政策主張,是不同尋常的,這表明中國已經形成了十分清晰的亞洲政策和亞洲秩序的構想。
中國的亞洲政策與十六屆三中全會闡述的“路線圖”存在着相當程度的一致性:
1、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市場經濟的建立,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亞洲的存在,中國對此有着明確的自我認知。對於自己實力增長所引起的反響,也有着清醒的感知。中國希望維持這樣的存在。正如在國內選擇了維持既得利益現狀一樣,中國在亞洲也選擇了維持現狀。
2、胡錦濤主席提出的第二項政策主張,是促進亞太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一政策主張,與三中全會提出的“五統籌”,異曲同工。為什麼?原因在於,糾正市場經濟第一個10年的偏差,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亞洲其他國家也面臨着這樣的挑戰。在中國的亞洲政策中,不僅僅中國面臨着均衡發展的問題,面臨着政治制度轉型的問題,亞洲許多國家也面臨着這樣的問題。
3、中國未來10年面臨的重大問題是如何約束失衡的力量結構。對國內力量結構的調整,是很大的政治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力量的外溢也需要通過憲政秩序予以約束。
4、中國正在成為亞洲區域經濟自由化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2002年,中國先於日本、韓國宣佈與東盟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明確了關稅減讓的時間表。中國在該地區正日益自覺地扮演一個自由貿易推動者的角色。其中的根由在於中國過去10年中經濟的外向程度的迅速提高。中國目前的對外開放度接近40%,高於日本,也高於其他發展中國家。根據預測,中國的對外出口還將繼續高於GDP增長速度,對外依賴度也勢將繼續上升。
由此看來,十六屆三中全會向亞洲傳達的,是一個福音。亞洲應當歡迎這次會議。(張劍荊——《中國經濟時報》副總編、知名國際評論專欄作家)
責編:范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