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六屆三中全會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7日 12:31)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走過了曲折而輝煌的25年,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實現了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突破。

  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踏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征程。這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作出的重大歷史性決策,也是對全黨新的重大歷史性考驗。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中國共産黨人創造性地將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相結合,開闢了民族復興的光輝歷程

  從改革率先在農村突破,到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從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到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到邁向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目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25年,中國共産黨人在實踐中艱難探索、在探索中勇於實踐,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走出一條富民強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5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每一次躍升,都緣于改革理論的突破。而改革不斷突破,都緣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正像閃電走在雷鳴前一樣,思想要走在行動前面。

  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

  這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偉大創舉,是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經驗的總結,也是思想不斷解放取得的理論成果。它突破了把市場經濟視為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基本特徵的傳統觀念和社會主義的傳統模式。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鮮明地指出應當堅決按照經濟規律辦事,重視價值規律的作用。由此,中國人民開始了以市場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偉大征程。

  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作出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我國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指出新的經濟運行機制,總體上來説應當是“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制。

  從1984年到1988年,我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加速發展的飛躍時期,展現了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改革和發展相互促進的局面。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宣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重大突破。這標誌著黨對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有了一個新的突破和飛躍,標誌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制訂了繼續深化改革的總體藍圖。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從此進入了全局性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至此,歷經15年,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目標及其框架在理論上、認識上已基本完成。這以後的10年間,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經濟增長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産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又連續邁上新臺階。

  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場深刻的變革在古老的東方大國激蕩。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部署。十六屆三中全會承前啟後,明確提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把新世紀新階段的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又進一步向前推進。

  發展是執政興國第一要務:一個基石和五大支柱構建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廈,改革的偉大實踐,使社會生産力得到空前解放和發展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十一屆三中全會特別是十四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以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的重大進展給予了高度評價。

  25年來,特別是近10年來,在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戰略的推動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進展出乎人們的預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改革的不斷深化,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在宏觀和微觀經濟領域的改革,均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廈的輪廓已初步顯現在世人面前。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堅固基石。

  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五大支柱”不斷加強:

  ──以公司制為主要組織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大力推行,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

  ──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生産要素市場初具規模。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由市場競爭決定,企業普遍實現自主生産經營。四通八達、服務週到、種類齊全的商品市場體系基本建立。目前,95%以上的商品資源都由市場來配置,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社會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於求的已達99%。

  ──間接調控為主的、比較健全的宏觀經濟調控體系開始發揮主要作用。宏觀調節由主要依靠計劃指令和信貸規模控制等直接手段,轉向綜合運用發展規劃、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間接手段。宏觀調節重點由干預微觀經濟轉向調節市場供求總量變動。

  ──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逐步深入。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參與分配的新制度正在形成,各種勞動收入與合法的非勞動收入得到國家保護和社會認可。各類市場主體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得到鼓勵。

  ──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穩步推進。以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和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為主要內容,獨立於企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到2002年底,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達1.47億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億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達9400萬人。

  實踐證明,市場的作用每擴大一步,改革的進程每加快一步,經濟發展的水平就躍上一個臺階。人們在新舊的對比中稱讚中國發展之神速;人們在體制的變化中感受著改革的巨大力量!

  歷經多年發展,中國跨越溫飽和總體小康兩個階段,經濟總量進入世界“重量級”陣容,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新奇跡。幾年前,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800美元,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勝利實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目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接近1000美元,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正在加速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我們有過成功的喜悅,也曾走過彎路。這些來之不易的經驗將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寶貴的借鑒──

  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堅持統籌兼顧,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進步。

  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的改革道路,還要善於借鑒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其他國家經濟體制轉軌的有益經驗,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可行途徑,建立起符合先進生産力發展要求的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活力和生機。

  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著力解決深層次體制矛盾,必須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注重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統籌規劃,協調推進,牢牢把握改革的進程。

  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要把握好改革力度、開放節奏、發展速度和社會承受能力的協調統一,在全社會形成推動改革的高度共識和強大動力,實現穩中求進。

  當前,我國的改革正進入艱巨的攻堅階段:經濟結構不合理、分配關係尚未理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就業矛盾突出、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仍然存在,生産力發展仍面臨諸多體制性障礙。這一切,要求我們借鑒以往的經驗,以與時俱進的科學態度,在已經初步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的基礎上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做好完善體制的大文章。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是我們參與國際競爭,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出的極為重要的一步

  從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一個新的歷史跨越、新的偉大實踐,也是一項更加艱巨、更加宏偉的系統工程。

  走過25年不平凡道路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並提出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新任務。在全國人民剛剛踏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征程之時,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各個方面作出了全面規劃和工作部署,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體制保證,必將加快推進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注入強大動力。

  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改革提供新的動力;革除弊端,激活要素,參與國際競爭需要改革取得新的進展。

  根據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要貫徹“五個統籌”、做到“五個堅持”:

  ──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以人為本。

  這些基本要求和原則,是25年改革成功經驗的總結,充分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體現了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緊密結合、相互統一的戰略思想,反映了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

  當前,改革進入了總體攻堅的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只是初步建立,還很不完善,改革的進展很不平衡,計劃經濟的核心部分尚未徹底觸動,深層次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我們正面對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日益加快的國際環境,面對著加入世貿組織後帶來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以往25年的改革相比,今後的改革更具深刻性、複雜性和嚴峻性。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要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要適應經濟市場化不斷發展的趨勢,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非公有制企業要進入更多投資行業和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享受與其他企業同等待遇。同時,要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産權制度。這將有利於進一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大發展,建立完善的基本經濟制度。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要建立有利於逐步改變二元經濟結構的體制。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制度。在加大對農業支持力度的同時,必須進一步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在繼續推進城鎮化進程的同時,逐步統一城鄉勞動力市場,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這將促進我國從二元經濟結構到現代社會經濟結構的根本轉變。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要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要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市場,大力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資本和其他要素市場,努力提高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大力整頓市場經濟秩序,促進商品和各種要素在全國範圍內自由流動。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要完善宏觀調控體系。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來。在投資體制改革、稅收制度改革、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涉外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要有新的進展。

  除此之外,要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制度,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等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

  應該看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有著諸多有利的條件:經濟快速增長為深化改革提供了比較寬鬆的環境;國家經濟實力增強為解決改革進程中的矛盾提供了比過去雄厚的物質基礎;對於深化改革問題愈益廣泛的社會共識,改革實踐經驗的積累和指導思想的正確,以及可供借鑒的國際經驗和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改革的認同,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利因素。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25年來,改革猶如滾滾春潮,波瀾壯闊。中國大地發生深刻巨變。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將為中華民族贏得偉大復興的光輝未來。(記者孫傑、賀勁松、趙承)

責編:劉雅虹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