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京津冀十年合體夢:“轉”“接”間的利益博弈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06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交通可連,利益何通?

  40分鐘,這是北京、天津與保定三地間高鐵所需要的大致時間。到2015年保津城際鐵路通車後,這一切將成為現實。

  然交通可連,利益何通?在這片人口稠密、區劃複雜的土地上,面對著發展水平的巨大落差,推行一體化無疑是高難度動作。

  一如往常,在此次“合體”中,河北表現仍最為積極。在3月26日出臺的《河北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中,河北率先表態“將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

  按照這一討論稿,河北將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産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

  但具體到實際操作層面,北京、天津到底該如何“瘦身”轉型,河北又將如何“承接”,一“轉”一“接”之間,各方如何協調利益,無疑將是最大挑戰。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教授蔡繼明認為,最關鍵的是要做好地區間的區域分工。除了國家層面的協調之外,地方政府應擺正自己的位置,誰做龍頭、誰來服務,三地應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區域間的協調合作。

  在國家層面總體規劃出臺之前,輿論猜測重重。河北會不會成為污染企業集聚地?這引起輿論極大關注。

  “各省份對企業進入都有一定的準入門檻,並不是説污染企業想進就能進。”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單菁菁指出,況且經過近年幾番調整,北京已沒有太多高污染企業。

  單菁菁對中新網記者談道,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其實是一個存在巨大潛力的地區,“如果在這個地區打破一些僵局,就能獲得一些突破性、跨越性的發展,這對國家而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那麼,如何打破這種僵局?分析認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打破當前以政治經濟學競爭為主、以産業體系競爭為輔的現狀,讓市場在一體化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記者 馬學玲)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