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 > 宏觀

京津冀十年合體夢:“轉”“接”間的利益博弈

發佈時間: 2014年04月06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破題“各懷私心”需足夠權威指揮官

  有望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京津冀一體化“蛋糕”雖頗為誘人,但外界一致認為,由於三地利益掣肘,其“烹飪”過程料將頗為艱難。

  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楊開忠教授曾指出,京津冀區域發展規劃是中國最難協調的區域規劃之一。

  其實,中國官方也已意識到這一點。習近平對此曾明確指出,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祝爾娟認為,“一畝三分地”觀念的更深層次其實是體制問題,“囿于現行行政、財政等體制問題,官員不得不首先考慮自己所在區域的發展,所以大多著眼一些能夠滿足自己需求的合作,這導致三地協同發展一直沒有較大進展。”

  分析稱,如今京津冀如同一輛三輪驅動的戰車,只有輪子朝一個方向轉才能前進,而不是原地打轉,而這時就需要一個足夠權威的指揮官。

  祝爾娟對中新網記者説,確實非常需要一個超越現行行政體制的更高層面的協調機制,“如果沒有這個設計,京津冀協同發展將很難邁開步子,再好的設想也很難實現。”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對此表示,基於京津冀地區複雜的主體情況,應建立國家層面的京津冀協調委員會。

  “京津冀地區內有兩直轄市一省,北京內還涉及各個部委,若無高規格的領導、協調機制,協調發展將難以推進。”趙弘建議,該委員會應該由國家領導人擔任主任,最好設在國家發改委下,成立一個專司,負責推進京津冀協調發展。

  除了這一縱向協調機構之外,祝爾娟進一步認為,還應建立橫向協商機制。由她主編的《京津冀發展報告(2014)》建議,應建立常態化的“京津冀市長聯席會議制度”。

  在祝爾娟的設想中,這應該是一個橫向協商與縱向協調相結合的協調機制,“橫向協商是三地溝通協作的基礎,如需從更高層面通盤考慮的,則應訴諸於縱向協調這個更高層面的協調機構”。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