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廣網北京6月24日消息(記者車麗)我國是糖尿病第一大國,糖尿病發病率高,但知曉率低,大眾對糖尿病的認識也還存在著很多誤區。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關於糖尿病防治的部署和要求,由中國家庭報社主辦的“中國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專題研討會日前在線上召開,旨在集思廣益,向中國糖尿病健康科普提供具有權威性且易於傳播的關鍵信息。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紀立農教授指出,要促進糖尿病防治相關知識的分眾傳播,以增強科普行為的有效性。“不同群體對健康的理解不同,”紀立農表示,“許多年輕白領將健身當作一種時尚,這是出於保持良好體態、維持職業形象的考慮;許多中老年人的第一目標則是少得病,延長健康壽命,不給家庭造成負擔等。因此,比起千篇一律的倡導,從不同受眾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地傳遞好相關信息非常重要。今年,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出門戴口罩成為國民習慣,我們宣傳科普的最終目標也是要通過科普使人們的健康行為成為常態。因此,針對不同人群選擇不同的傳播方式、平臺、內容,都非常重要。”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洪天配教授指出,對於糖尿病,不僅要重視治療的達標率,預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糖尿病科普工作中,科普知識的內容應更具時代性、全面性、精準性,科普知識的分類應盡可能細化。
“糖尿病前期的症狀一般不太明顯,了解相關症狀有助於及早發現和治療。一般而言,糖尿病患者會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即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還有許多患者沒有典型的臨床表現,僅僅是表現出體力的減退、精神萎靡、乏力、易疲勞、易感冒、工作能力下降等這些症狀,因此通過科普喚起高危人群對於Ⅱ型糖尿病的重視非常重要。”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肖新華教授指出,國家對糖尿病的防控非常重視,《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將糖尿病列為需要重點防控的四大慢病之一。防控糖尿病,僅僅局限于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從源頭抓起,加強預防。
“糖尿病有‘三級預防’,第一級是針對糖尿病的潛在人群,防患于未然,這是最重要的;第二級是針對既有的糖尿病患者,控制好他們的病情,預防出現並發癥,這是我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第三級是針對已發生並發癥的糖尿病患者,防止並發癥進一步惡化,降低致死致殘風險。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一級預防,日後應當進一步加強。”肖新華強調,“一直以來,人們的固有觀念是得了糖尿病才開始飲食控制,其實Ⅱ型糖尿病的發生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相關的,可以説是‘病由口入’,希望政府和廣大主流媒體,通過宣傳幫助人們樹立合理膳食觀念,讓‘管住嘴,放開腿’成為人們的習慣。”
近年來,健康中國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毛群安指出,“‘健康中國行動’中提出了一些關於糖尿病防治的核心信息,如飲食控制、科學運動等。在健康科普宣傳中,要立足現階段我國國情,充分結合糖尿病防治行動的主要內容,充分吸納醫務工作者的專業意見,形成更加全面、凝練的科學表達。內容方面,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個人、針對不同機構推出個性化的宣傳內容,如對青年人而言,直接提‘肥胖’可能比糖尿病更能引起他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