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講述黃河故事:中國國家畫院奏響“黃河頌”
田華、邵大箴、傅庚辰藝術成就展在中國文聯舉辦
“連環畫世界裏的中國共産黨”主題展覽舉辦
“景·色——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何香凝與北京畫壇的朋友們
2020上海中國畫院年展開幕
南風徐來——北回歸線油畫群體作品展在北京開幕
《意·幻——鷗洋·楊纓 雙個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碧血丹心——紀念沙孟海誕辰120週年書法篆刻藝術展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深圳羅湖美術館開幕
“齊白石 李苦禪 許麟廬藝術聯展”即將在榮寶齋舉行
“科技·人文·未來——大學校園雕塑邀請展”亮相南科大
“行走的人——在中國與世界之間的吳為山”在關山月美術館舉辦
“凡花——樊昌哲畫展”亮相國家畫院美術館
“淋漓華章——孫博文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自約·視界——金日龍抽象藝術二十年
“見證不朽”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展亮相青島
“20回望——陸陽繪畫作品展”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開幕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暨脫貧攻堅主題美術作品展
“黃河魂 赤子心——王克舉百米油畫長卷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農民畫作品展在杭州富陽開幕
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漫畫大展在邱縣開幕
被大師徐悲鴻稱作“一代明星”的人是誰?
“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亮相浙江美術館
中國書壇蘭亭書法雙年展開展群英薈萃
致敬最美逆行者——醫師節主題名家書法展在京舉行
美育中國 雕塑夢想——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追夢水雲間——52件白煦書法作品捐贈國家圖書館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開幕
用藝術凝聚海南自貿港建設的蓬勃精神力量
一幅畫是怎樣誕生的
向史而新——浙江百年水彩畫作品展開幕
“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工程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記住鄉愁 來國博品味山東民間藝術
展現中國明清肖像畫的嬗變與演進
數字孿生,打造2020北京服裝學院本科線上畢業作品展
用一場“水陸出行展”,重塑上海和蘇州的雙城故事
富貴與清雅:清代仕女畫家筆下的佳麗
崇高的信仰——中國美術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99週年美術作品展
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鴻與民族美育的時代理想
古月光輝——韓美林岩畫系列特展開幕
海上風標——謝之光、林風眠、關良誕辰120週年作品展
中央美院“彼時/此時”本科畢業展上線
“百年開渠——劉開渠與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展在杭開幕
上海博物館“春風千里——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
國博館藏《大觀園圖》:3米多寬畫卷,容下173位紅樓夢中人
藝術的溫度——全國抗疫主題藝術作品展在杭州開展
大英博物館開放190萬張藝術品圖像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九)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七)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四)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六)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八)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六)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五)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三)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綜合篇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四)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插圖篇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版畫篇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四)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四)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三)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二)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三)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二)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三)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水彩·粉畫篇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油畫篇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中國畫篇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宣傳畫篇(一)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二)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兒童畫篇(一)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二)
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美術家在行動之漫畫篇(一)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開展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專題系列展開幕
吳悅石、王鏞迎春書法展——書從畫出天然取勝,法自秦漢質樸深情
中國文聯知名老藝術家沈鵬、吳雁澤、李維康藝術成就展開幕
“又一春——寇克讓書法作品展”在榮寶齋開幕
首屆唐卡藝術展暨世界唐卡藝術大會在京舉行
國博百大名家系列展“藝道長青——石魯百年藝術展”開展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楹聯書法作品展開幕
石油精神翰墨行——中國書法家志願服務彙報展開幕
“自知者明——熊秉明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白壽章書法作品展在京開幕
2019“中日書法名家作品展”在中華世紀壇舉行
“童夢復興——那小先繪畫展”萌翻上線
“時代的印記”“百年油畫的軌跡”走入濰坊
“行遠同夢——華僑華人與新中國特展”將在國博展出
《趙普隸書論語》首髮式暨書畫作品回顧展在京舉辦
90位中青年美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成果彙報展
從成都博物館“走進”重華宮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實驗藝術作品展”在廊坊開幕
幽蘭香遠——國圖建館110週年藝術名家手稿展
“印記中國”大眾篆刻作品展在京開幕
世界美術的嘉年華——第八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開幕
“中華精品字庫工程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紅色迴響—從陜甘到浦東的赤心畫語作品展在京開幕
“大道繪心——魯石書畫作品展”在國家畫院舉辦
滄海遺珠——范昌乾書畫精品回國展在京舉辦
“金石為開”第四屆駱芃芃師生篆刻書法藝術展開幕
“藝術與和平——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巡展墨西哥
浙江美術館十週年 四大展覽同期開幕
“首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題藝術作品展”開幕
“水墨清韻”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在京開幕
“筆墨松喦——錢松喦誕辰120週年紀念展”開幕
“雲月八千里——江明賢墨彩巡迴展”在京開幕
第十四屆全軍美術作品展覽在京開幕
“宜興中青年紫砂陶藝名家晉京作品展”在恭王府舉辦
“榮寶齋畫院建院15週年中國書畫名家邀請展”開幕
軍旅書法家高軍法書法彙報展在京開幕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一直到上中學時,家裏都沒有幾本書,更談不上書房。書,只有每年不同的課本,後來有了一本《新華字典》。那年頭在揚中還真沒看到哪家有書房的。我見過中學老師的宿舍,也就是一張床和一個書架。
國家民族畫院唐卡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工藝美術大師桑傑本歷時5年,精心組織創作56米長的巨幅唐卡長卷《一代宗師 十世班禪》,通過精彩的故事、鮮活的語言、豐滿的形象,讚頌在黨的領導下,十世班禪為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漫畫所呈現的輕鬆詼諧和諷刺暗喻,給其他藝術門類的藝術家更多創作的可能性。現當代藝術的表達不僅在技法上風格上呈現,在此基礎上更趨向於藝術家的個人表達,用作品述説對於生命的體驗和對社會的見解。
特邀藝評人:劉悅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在藝術標準普遍失范的年代,當代中國藝術其實更亟待建立自身的標準,其中創新性的標準的設置尤為重要。但是,中國與西方竟有著不同的藝術創新路徑,由此所設立的藝術標準也就有所差異。當代中國藝術的創新,的確不能脫離全球性的語境,但又要有本土的特質,否則就難以成為為中國自本生根的藝術。
從深圳展覽館到深圳美術館的轉身,反映了發展過程中的探索以及轉變的過程,而像深圳美術館這樣能夠反映城市和國家發展的歷史則是非常特別的。如今,深圳美術館也進入到發展的盛期,新館在建設之中,將成為中國美術館事業高速發展的見證。當我們回顧這40年來的歷史,不難看到曾經的艱辛過往以及幾代人為之努力的不易,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珍惜改革開放的成果。
特邀藝評人:尚輝(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作為從上世紀80年代成長起來的油畫家,徐裏的創作歷程既經過現代主義藝術的洗禮,也經過民族藝術傳統的回歸,而他所確立的意象油畫探尋方向可能更為深層、也更接近中國文化的本原;他通過書寫性筆線所達到的物我合一、所承載的格調與境界,才真正凸顯了意象油畫以文心詩境作為其內核的中國藝術精神。
作者:理查德·懷恩(Richard Vine)。對於其作品表面的多樣性,徐裏的作品,準確地看,是中國和諧共存這一傳統的縮影。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全國的很多博物館都在開始收集新冠災難中的見證物,這是比SARS時期的進步。但是,各館的收藏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是一個問題,還有待此後的驗證。千萬不可一哄而起,在如今的疫情中,有很多歷史的記錄,可以直接對應大數據的時代。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由深圳設計師朱黎設計的中國防疫博物館的Logo以及其他視覺形象應用非常特別的創意。中國防疫博物館的專業指向不同於其他類型的博物館,因為與史無前例的新冠肺炎病毒和災難的關聯,而館藏以及展示的內容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災難和不幸,是人們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而這又是大家共同的經歷和遭遇。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在影響到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過後,建立“中國防疫博物館”的倡議,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當新冠肺炎疫情過去之後,人們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反思它的很多方面,而用博物館的方式來存留這些歷史記憶,用博物館的方式來反思過去的不當或存在的問題和存留許多歷史的文獻和歷史的資料。
徐悲鴻的藝術人生與中華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從理論到實踐,毅然開啟了以西融中的道路。作為書畫家,徐悲鴻秉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的優點,不但胸懷大志,洞曉文以載道的重要性,而且善於言論,精於文字,勤於表達,筆鋒犀利,並熱心藝術宣傳,關注文化傳播。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寫信在社會的運動中,是一種套路,一種很陳舊的套路,但是,舊瓶裝新酒,屢試不爽。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悲劇性的作品在和平年代依然有著打動人的特別的力量,它們在眾多的以歌頌為主的新中國主題美術創作中,其特殊性正在於它們不同於那些眾多作品的獨立性,是它們的悲劇的特質。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50年代全國美術界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新年畫創作運動,美術家通過各種題材的畫作表現了新中國的集體意識和努力的目標。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風起雲涌的外部環境,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孕育了潘天壽鐵骨錚錚而又溫厚敦實的品格,也造就了他格局宏大、氣象深穆、雅儒雄闊的藝術。。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畫壇巨匠黃賓虹以“借古開今”的創造方式和“渾厚華滋”的美學追求,成為一代標領。其畫學理論與藝術實踐都彰顯出民族優秀傳統,以其精深、博大富於哲學思辨和自然之理的論説,以其豐厚的藝術實踐佐證了本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內在活力。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 ,像宋玉明這樣的著名畫家的後人,其藝術道路與一般沒有家學的畫家是全然不同。他們首先面對的是家學,從小的耳濡目染,是延續還是發展?是傳承還是創新?如此種種都是繞不開的問題和困境,而且會時時困擾著他們;社會也會用另外的尺度來比較他們與父輩的高下,或衡量他們的關係,這就有了用不同的標準來評判他們,來看待他們。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熊先生是20世紀融通中西文化,且以哲學、文學、藝術修行悟道的文化自覺者,無論是他的文字或繪畫、書法、雕刻,總是在千錘百煉的歷練中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在中法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中,我們對於像法國這樣的西方國家的熱情,可能要高於法國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情。熱情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為,行為造成逆差。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回首1949年以來的中國畫發展,經歷了從改造到發展、從傳承到創新的過程。在這一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老一輩的中國畫畫家以其傑出的才能和非凡的智慧,創作了眾多的留存在新中國美術史上的精品力作,推動了傳統中國畫在新中國的發展,並積澱了傳統中國畫在新中國發展的新傳統。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當代畫家表現豐收的作品中,涉及國畫、油畫、版畫等不同畫種和不同的主題表達,不管是如何的變化,“豐收”對於農民、對於社會的意義,都沒有變。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關於吳冠中先生的文章,近年來我已先後寫過三篇。其中,《中國畫的圍墻終會打破》是針對吳先生的創新;《線的生命》是關於其藝術生命歷程;《真的猛士》則是我塑吳先生像的一點感受。現將三篇文章略加改動並作組合,以記錄一位藝術工作者對先輩的景仰之情。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這些當年表現農村題材的美術創作,雖然當時的現實變成了今天的歷史,可是,它們傳達的新中國的氣象以及美術創作中的時代精神,尤其是一代美術家在這個時代機遇中的努力和智慧,都在這些作品中顯現出了特別的意義。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美育,即審美教育,是一種傳授審美觀念與審美經驗的教育形式,以豐富的直觀性使心靈在感受形式、領悟意義和體察價值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溝通情感與理性並融入意志抉擇和動機取捨,從而實現各種能力全面、協調、和諧發展,最終促進人格的完善。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面對中國漢畫學會走過的30年,對於我們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來説,30年真是彈指一揮間,如流水一般從我們眼前流過。
特邀藝評人:劉悅笛(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生活美學就是要以“美生活”來提升“好生活”,以有品質的生活來昇華有質量的生活,並對人民大眾進行生活美育的普及。生活美育則是生活美學的邏輯推演,生活美學通過生活美育得以落實。
教育部長陳寶生:來一場教育理念的大轉變、學校美育觀念的大昇華,確保總書記關於美育的重要論述在校園落實落地、開花結果。
特邀藝評人:高洪(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主任),新時代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是按照美育規律,在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之中,在鮮活的學習生活的實踐體驗之中,實現人的真正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現實問題。
特邀藝評人:范迪安(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加強美育”,指的是要在教育理念、育人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德、智、體、美、勞這個整體,把美育貫穿到人的全面發展的全過程中,尤其是要在學校教育把美育作為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特邀藝評人:徐裏(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從美協角度回顧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復評評審情況,對整體作品面貌進行了分析和梳理,總結五年來美術創作領域的變化與成就。
特邀藝評人:杜衛(杭州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美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國的美育傳統把美育納入“修身”的主要途徑,體現了濃郁的家國情懷;把美育定位於以倫理為主要內涵的人文素養的化育,形成了美育和德育內在融合的“心育”特色。
特邀藝評人:馮遠(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央文史館常務副館長),大量的實踐表明,欲求達到精深、精湛、精良的藝術高峰並非易事,探取藝術堂奧,不光需要學養、能力的不斷提升,還需要時間和藝術積累。
特邀藝評人:高洪(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教育委員會主任),新時代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是按照美育規律,在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之中,在鮮活的學習生活的實踐體驗之中,實現人的真正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現實問題。
特邀藝評人:吳為山(中國美術館館長),寫意是貫穿于中國藝術的核心語言並具有審美共通性,它在詩畫理論中得到深刻的闡發和印證,成為中國藝術的審美特質。
特邀藝評人:連輯(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連輯先生通過人類歷史上的兩個典型文化案例告訴我們:文字對一個國家的統一有著多麼重大的意義。讓我們從漢字的書寫入手來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本源和基礎,認識傳統文化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特邀藝評人:陳履生(中國國家博物館原副館長),當代書法的問題是不分青紅皂白地混為一談,所以,説不清,理還亂。實際上關聯到書法的是兩個方面:一是傳統書法;一是作為藝術表現形式而又不同於傳統書法的以書寫為手段來表現某種藝術觀念的當代藝術。
《一日一字聖教序》126期:佛
《一日一字聖教序》125期:乎
《一日一字聖教序》124期:況
《一日一字聖教序》123期:迷
《一日一字聖教序》122期:猶
《一日一字聖教序》121期:智
《一日一字聖教序》120期:在
《一日一字聖教序》119期:睹
《一日一字聖教序》118期:莫
《一日一字聖教序》117期:潛
《一日一字聖教序》116期:形
《一日一字聖教序》115期:或
《一日一字聖教序》114期:不
《一日一字聖教序》113期:愚
《一日一字聖教序》112期:雖
《一日一字聖教序》111期:徵
《一日一字聖教序》110期:可
《一日一字聖教序》109期:顯
《一日一字聖教序》108期:像
《一日一字聖教序》107期:知
《一日一字聖教序》106期:故
《一日一字聖教序》105期:也
《一日一字聖教序》104期:形
《一日一字聖教序》103期:無
《一日一字聖教序》102期:其
《一日一字聖教序》101期:以
200601期:家資是何物——唱兒歌學寫“資”
200531期:長慶二年春——唱兒歌學寫“慶”
200530期:紙上得來終覺淺——唱兒歌學寫“終”
200529期:咸陽遊俠多少年——唱兒歌學寫“鹹”
200527期:孤帆遠影碧空盡——唱兒歌學寫“遠”
200526期:風光不與四時同——唱兒歌學寫“同”
200415期: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唱兒歌學寫“但”
200414期:隱跡表祥輪——唱兒歌學寫“祥”
200413期:天末去帆孤——唱兒歌學寫“末”
200412期:養怡之福——唱兒歌學寫“怡”
200411期:王孫自可留——唱兒歌學寫“可”
200410期:獨在異鄉為異客——唱兒歌學寫“為”
200409期:臣心一片磁針石——唱兒歌學寫“針”
200408期:從今若許閒乘月——唱兒歌學寫“閒”
200407期: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唱兒歌學寫“觀”
200406期:莫避春陰上馬遲——唱兒歌學寫“避”
200405期:作詩銘其背——唱兒歌學寫“銘”
200403期:人生得意須盡歡——唱兒歌學寫“生”
200402期:海內存知己——唱兒歌學寫“內”
200401期:倦極便倒臥——唱兒歌學寫“極”
200331期:魚龍潛躍水成文——唱兒歌學寫“文”
200330期:新年都未有芳華——唱兒歌學寫“未”
200329期:同物既無慮——唱兒歌學寫“慮”
200328期:誰看青簡一編書——唱兒歌學寫“編”
200327期: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唱兒歌學寫“其”
200326期:係向牛頭充炭直——唱兒歌學寫“充”
200325期:遊子身上衣——唱兒歌學寫“身”
200324期:他鄉各異縣——唱兒歌學寫“縣”
200323期:登泰山而小天下——唱兒歌學寫“泰”
200322期:零落成泥碾作塵——唱兒歌學寫“作”
200321期:仰觀眾星列——唱兒歌學寫“列”
200320期:詩工畫妙俱臻極——唱兒歌學寫“臻”
200319期:禹廟蘭亭今古路——唱兒歌學寫“禹”
200318期: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唱兒歌學寫“壯”
200317期:天生我材必有用——唱兒歌學寫“必”
200316期:何方可化身千億——唱兒歌學寫“億”
200315期:主人何為言少錢——唱兒歌學寫“何”
200314期:兒童散學歸來早——唱兒歌學寫“童”
200313期:有禮太古前——唱兒歌學寫“禮”
200312期:閒居少鄰並——唱兒歌學寫“並”
200311期:何事長向別時圓——唱兒歌學寫“事”
200310期:魚龍潛躍水成文——唱兒歌學寫“魚”
200309期:白日落昆明——唱兒歌學寫“昆”
200308期:留取丹心照汗青——唱兒歌學寫“丹”
200307期:碧水東流至此回——唱兒歌學寫“此”
200306期:斯是陋室——唱兒歌學寫“室”
200305期:蓬頭稚子學垂綸——唱兒歌學寫“垂”
200303期:當戶理紅粧——唱兒歌學寫“理”
200302期:紅軍不怕遠征難——唱兒歌學寫“軍”
200228期:野徑雲俱黑——唱兒歌學寫“雲”
200227期:每逢佳節倍思親——唱兒歌學寫“每”
200226期:江上往來人——唱兒歌學寫“往”
200225期:雕欄玉砌應猶在——唱兒歌學寫“砌”
200224期:碧玉粧成一樹高——唱兒歌學寫“玉”
190826期:郡亭枕上看潮頭——唱兒歌學寫“郡”
190822期:飛鳥相與還——唱兒歌學寫“相”
190821期:千千石楠樹 萬萬女貞林——唱兒歌學寫“貞”
190820期: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唱兒歌學寫“周”
190819期:高處不勝寒——唱兒歌學寫“高”
190816期:每逢佳節倍思親——唱兒歌學寫“佳”
190815期:抗言談在昔——唱兒歌學寫“抗”
190814期:春蠶到死絲方盡——唱兒歌學寫“方”
190813期:碧玉粧成一樹高——唱兒歌學寫“碧”
190812期:炎炎日正午——唱兒歌學寫“炎”
190810期:惜秦皇漢武——唱兒歌學寫“漢”
190808期:造化鐘神秀——唱兒歌學寫“神”
190807期:天階夜色涼如水——唱兒歌學寫“涼”
190806期:霜葉紅于二月花——唱兒歌學寫“于”
190805期:魚龍潛躍水成文——唱兒歌學寫“龍”
190726期:飛入菜花無處尋——唱兒歌學寫“尋”
190725期:功蓋三分國——唱兒歌學寫“功”
190724期:吾家洗硯池頭樹——唱兒歌學寫“池”
190723期: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唱兒歌學寫“以”
190722期:霽光浮瓦碧參差——唱兒歌學寫“差”
190720期:怒髮沖冠——唱兒歌學寫“冠”
190719期: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唱兒歌學寫“中”
190718期:三十侍中郎——唱兒歌學寫“侍”
190717期:少壯工夫老始成——唱兒歌學寫“始”
190716期:早有蜻蜓立上頭——唱兒歌學寫“立”
190715期:日出江花紅勝火——唱兒歌學寫“勝”
190712期:雨者雲乎——唱兒歌學寫“乎”
190711期:桃之夭夭 灼灼其華——唱兒歌學寫“灼”
190710期:滿架薔薇一院香——唱兒歌學寫“架”
190709期:卷霧出山楹——唱兒歌學寫“楹”
190708期:抬望眼 仰天長嘯——唱兒歌學寫“仰”
190705期:總為浮雲能蔽日——唱兒歌學寫“蔽”
190704期:孤城一片萬仞山——唱兒歌學寫“仞”
190703期:綠樹陰濃夏日長——唱兒歌學寫“夏”
190701期:家書抵萬金——唱兒歌學寫“金”
190628期:清淮奉使千余裏——唱兒歌學寫“奉”
190627期:上則為日星——唱兒歌學寫“則”
190626期:艷艷隨波千萬里——唱兒歌學寫“波”
190625期:水晶簾動微風起——唱兒歌學寫“微”
190624期:棗花至小能成實——唱兒歌學寫“實”
190621期:願驅眾庶戴君王——唱兒歌學寫“庶”
190620期:鄉音無改鬢毛衰——唱兒歌學寫“改”
190618期:轉朱閣 低綺戶——唱兒歌學寫“閣”
190617期:非是藉秋風——唱兒歌學寫“藉”
190530期:屬國過居延——唱兒歌學寫“居”
190529期:桃花潭水深千尺——唱兒歌學寫“深”
190528期:焦遂五斗方卓然——唱兒歌學寫“遂”
190527期:城春草木深——唱兒歌學寫“城”
190524期:嘉瑞天教及歲除——唱兒歌學寫“瑞”
190523期:窗竹影搖書案上——唱兒歌學寫“案”
190522期:七夕今宵看碧霄——唱兒歌學寫“霄”
190521期:煮豆持作羹——唱兒歌學寫“持”
190520期:低頭思故鄉——唱兒歌學寫“思”
190517期:心心視春草——唱兒歌學寫“視”
190516期:雕簾畫棟撐雲表——唱兒歌學寫“棟”
190515期:功蓋三分國——唱兒歌學寫“蓋”
190514期:泉眼無聲惜細流——唱兒歌學寫“惜”
190513期:忠信吾所蹈——唱兒歌學寫“蹈”
190510期:人生代代無窮已——唱兒歌學寫“代”
190509期:又恐瓊樓玉宇——唱兒歌學寫“宇”
190508期:陰陰溪曲綠交加——唱兒歌學寫“加”
190507期:謂經海底問無由——唱兒歌學寫“謂”
190506期:循環不可尋——唱兒歌學寫“循”
190430期:等閒識得東風面——唱兒歌學寫“得”
190429期:疑是地上霜——唱兒歌學寫“地”
190425期:惜秦皇漢武——唱兒歌學寫“武”
190424期: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唱兒歌學寫“道”
190423期:不敢高聲語——唱兒歌學寫“敢”
190422期:應照離人粧鏡臺——唱兒歌學寫“鏡”
190415期:白露收殘暑——唱兒歌學寫“暑”
190412期:竹杖芒鞋輕勝馬——唱兒歌學寫“杖”
190411期: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唱兒歌學寫“尚”
190410期:梅雪爭春未肯降——唱兒歌學寫“降”
190409期:接天蓮葉無窮碧——唱兒歌學寫“接”
190408期:商人重利輕別離——唱兒歌學寫“利”
190405期: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唱兒歌學寫“我”
190404期:忽如一夜春風來——唱兒歌學寫“如”
190403期:不及汪倫送我情——唱兒歌學寫“及”
190402期: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唱兒歌學寫“茅”
190401期:千金散盡還復來——唱兒歌學寫“金”
190329期:令公桃李滿天下 何用堂前更種花——唱兒歌學寫“令”
190328期:問渠那得清如許——唱兒歌學寫“渠”
190327期:大珠小珠落玉盤——唱兒歌學寫“珠”
190326期:空山新雨後——唱兒歌學寫“後”
190325期:養怡之福 可得永年——唱兒歌學寫“福”
190322期:春江潮水連海平——唱兒歌學寫“水”
190321期:望帝春心托杜鵑——唱兒歌學寫“帝”
190319期:隨風潛入夜——唱兒歌學寫“隨”
190318期:北國風光——唱兒歌學寫“光”
190315期:曾記否——唱兒歌學寫“記”
190314期:步趨麟趾——唱兒歌學寫“趾”
190313期:牧童遙指杏花村——唱兒歌學寫“花”
190312期:照人肌發秋——唱兒歌學寫“肌”
190311期:我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唱兒歌學寫“孟”
190308期:黃河之水天上來——唱兒歌學寫“之”
190307期:邀我至田家——唱兒歌學寫“至”
190306期:伯牙弦絕已無聲——唱兒歌學寫“伯”
190305期:一片孤城萬仞山——唱兒歌學寫“孤”
190304期:奔流到海不復回——唱兒歌學寫“海”
190222期: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唱兒歌學寫“千”
190221期:三十功名塵與土——唱兒歌學寫“土”
190220期:大江東去浪淘盡——唱兒歌學寫“江”
190218期: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唱兒歌學寫“士”
190129期:楊家有女初長成——唱兒歌學寫“成”
1205期:人有悲歡離合——唱兒歌學寫“合”
1203期:三國周郎赤壁——唱兒歌學寫“赤”
1112期:盈盈公府步——唱兒歌學寫“步”
1026期: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唱兒歌學寫“三”
1018期:京華結交盡奇士——唱兒歌學寫“交”
1017期:白頭搔更短——唱兒歌學寫“白”
1016期:旦辭黃河去——唱兒歌學寫“旦”
1016期:即從巴峽穿巫峽——唱兒歌學寫“巴”
1012期:孤帆遠影碧空盡——唱兒歌學寫“帆”
1011期:山頂千門次第開——唱兒歌學寫“次”
1010期:左牽黃 右擎蒼——唱兒歌學寫“右”
1009期:煙花三月下揚州——唱兒歌學寫“州”
1008期:五花馬 千金裘——唱兒歌學寫“五”
0930期:無邊光景一時新——唱兒歌學寫“新”
0929期:朝如青絲暮成雪——唱兒歌學寫“青”
0928期:只識彎弓射大雕——唱兒歌學寫“大”
0927期:寒雨連江夜入吳——唱兒歌學寫“寒”
0926期:泠泠七弦上 靜聽松風寒——唱兒歌學寫“七”
0925期:一曲新詞酒一杯——唱兒歌學寫“一”
0921期: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唱兒歌學寫“惟”
0920期: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唱兒歌學寫“是”
0919期:上德如流水 安仁道若山——唱兒歌學寫“仁”
0917期:鐘鼓饌玉不足貴——唱兒歌學寫“足”
0915期: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唱兒歌學寫“忘”
0913期: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唱兒歌學寫“人”
0912期: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唱兒歌學寫“南”
0911期: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唱兒歌學寫“下”
0910期: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唱兒歌學寫“回”
0907期: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唱兒歌學寫“三”
0906期: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唱兒歌學寫“河”
0905期: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唱兒歌學寫“黃”
0904期: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唱兒歌學寫“氣”
0831期: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唱兒歌學寫“春”
0830期: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唱兒歌學寫“寺”
0829期: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唱兒歌學寫“秋”
0828期: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唱兒歌學寫“晚”
0827期:圍入青山小冊方——唱兒歌學寫“冊”
0824期: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唱兒歌學寫“有”
0823期: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唱兒歌學寫“空”
0822期: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唱兒歌學寫“舟”
0821期:憑誰問 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唱兒歌學寫“飯”
0820期: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唱兒歌學寫“來”
0817期: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唱兒歌學寫“雨”
0816期: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唱兒歌學寫“石”
0815期:天上星星亮晶晶——唱兒歌學寫“星”
0814期:薄霧濃雲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唱兒歌學寫“永”
0813期: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唱兒歌學寫“火”
0810期: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唱兒歌學寫“年”
0809期:白頭搔更短——唱兒歌學寫“白”
0808期: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唱兒歌學寫“上”
0807期:君臣相顧盡沾衣——唱兒歌學寫“臣”
0806期: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唱兒歌學寫“間”
0803期:惶恐灘頭説惶恐 零丁洋裏嘆零丁——唱兒歌學寫“丁”
0802期:牛氣小沖天——唱兒歌學寫“牛”
0801期:長安一片月 萬戶搗衣聲——唱兒歌學寫“安”
0731期: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唱兒歌學寫“衣”
0730期:一旦辭黃河去——唱兒歌學寫“旦”
0727期:泉眼無聲惜細流——唱兒歌學寫“流”
0726期:明月松間照——唱兒歌學寫“松”
0725期: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唱兒歌學寫“清”
0720期:萬壑樹參天 唱兒歌學寫“參”
0719期:會須一飲三百杯 唱兒歌學寫“百”
0716期:我勸天公重抖擻——唱兒歌學寫“公”
0713期:江山如此多嬌 唱兒歌學寫“多”
0711期:沙場秋點兵——唱兒歌學寫“兵”
0709期:一夜玄霜墜碧空——唱兒歌學寫“玄”
0710期:鴻雁及羔羊 有禮太古前——唱兒歌學寫“羔”
0706期:先撇在橫豎捺長——唱兒歌學寫“長”
0704期:高天厚地一詩囚——唱兒歌學寫“囚”
0704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唱兒歌學寫“正”
0702期:白水為泉豎鉤長——唱兒歌學寫“泉”
0629期:力能托住田——唱兒歌學寫“男”
0628期: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唱兒歌學寫“德”
0627期: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唱兒歌學寫“宮”
0626期:左右豎向中——唱兒歌學寫“西”
0625期:女字反捺不要長——唱兒歌學寫“媛”
0522期:宿鳥對鳴蟲——唱兒歌學寫“鳥”
0521期:榮辱與共——唱兒歌學寫“共”
0518期:遙憐小兒女——唱兒歌學寫“兒”
0517期:黃金桿撥春風手——唱兒歌學寫“桿”
0516期:一枝一葉總關情——唱兒歌學寫“葉”
0515期:嵩雲秦樹久離居——唱兒歌學寫“久”
0514期:江山留勝跡——唱兒歌學寫“跡”
0512期:月傍九霄多——唱兒歌學寫“九”
0510期:昔聞洞庭水——唱兒歌學寫“庭”
0509期:自緣身在最高層——唱兒歌學寫“在”
0508期:市人行盡野人行——唱兒歌學寫“市”
0507期:還持鹿皮幾——唱兒歌學寫“鹿”
0504期:雨裏雞鳴一兩家——唱兒歌學寫“家”
0503期:更被鷺鶿千點雪——唱兒歌學寫“更”
0502期:悵然吟式微——唱兒歌學寫“式”
0428期:素手青條上——唱兒歌學寫“手”
0427期:欲將輕騎逐——唱兒歌學寫“輕”
0426期:明日巴陵道——唱兒歌學寫“明”
0425期:家書到隔年——唱兒歌學寫“隔”
0424期:可比一斑之豹——唱兒歌學寫“比”
0423期:花箋對草字——唱兒歌學寫“字”
0420期:忠心安社稷——唱兒歌學寫“心”
0421期:幾陣秋風能應候——唱兒歌學寫“風”
0419期:蘇武牧羊——唱兒歌學寫“羊”
0418期:山岌岌 水淙淙——唱兒歌學寫“山”
0416期:花圃月濃濃——唱兒歌學寫“月”
0413期:小字雖小 學問可大——唱兒歌學寫“小”
0412期:嵯峨十二危峰——唱兒歌學寫“十”
0411期:天浩浩 日融融——唱兒歌學寫“天”
0410期:門外打頭風——唱兒歌學寫“頭”
"草書大神"懷素的獨門絕技
永——解密書法的“黑匣子”
王羲之憑什麼稱為“書聖”?
書法檔案:顏真卿的得法
書法檔案:褚遂良的神用筆
書法檔案:《蘭亭序》之謎[完整]
書法檔案:書法中的連讀
書法檔案:結構大師——歐陽詢
國寶迷蹤:《蜀素帖》之謎 米芾是潔癖狂
羲之“第一粉”唐太宗騙取《蘭亭序》
國寶迷蹤:《蜀素帖》之謎 未寫滿的“蜀素帖”
書法檔案:書法的轉捩點
國寶迷蹤:《遊春圖》被質疑為展子虔之作
國寶迷蹤:《蜀素帖》之謎 “米顛”拜石記
唐太宗癡迷《蘭亭序》
國寶迷蹤:《蜀素帖》的由來
國寶迷蹤:《遊春圖》之謎 皇宮文物遭洗劫
國寶迷蹤:《遊春圖》之謎 “怪爺”張伯駒
國寶迷蹤:《遊春圖》面臨巨大危機
國寶迷蹤:《蘭亭序》之謎 真跡下落
國寶迷蹤:《蜀素帖》之謎(完整)
國寶迷蹤:《蘭亭序》之謎 王羲之的成才路
國寶迷蹤:《歷代帝王圖》之謎 流失海外的傳世之作
國寶迷蹤:《歷代帝王圖》之謎 13位皇帝評選標準
國寶迷蹤:《歷代帝王圖》作者之謎
國寶迷蹤:《歷代帝王圖》之謎 創作背後的秘密
國寶迷蹤:《淳化閣帖》製作過程
國寶迷蹤:《蘭亭序》之謎 王羲之“書聖”地位的確立
國寶迷蹤:《虢國夫人遊春圖》 張萱留下的千古之謎
國寶迷蹤:《淳化閣帖》回歸故土
國寶迷蹤:《韓熙載夜宴圖》之謎 目識心記的“諜報圖”
國寶迷蹤:《淳化閣帖》驚現於世
國寶迷蹤:《虢國夫人遊春圖》流傳史
國寶迷蹤:歷經劫難的《五牛圖》
國寶迷蹤:《五牛圖》的畫外之音
國寶迷蹤:《五牛圖》作者的身世
國寶迷蹤:三希寶帖 讓張作霖唸唸不忘的寶貝
國寶迷蹤:《蘭亭序》遺失之謎(完整)
國寶迷蹤:三希寶帖 亂世中的國寶命運
國寶迷蹤:三希寶帖落難記
國寶迷蹤:三希堂裏的秘密
國寶迷蹤:三希寶帖(完整)
國寶迷蹤:《虢國夫人遊春圖》之謎(完整)
國寶迷蹤:《韓熙載夜宴圖》之謎
國寶迷蹤:《五牛圖》真相(完整)
國寶迷蹤:《遊春圖》之謎(完整)
國寶迷蹤:散氏盤真偽之謎
國寶迷蹤:《歷代帝王圖》之謎(完整)
書法檔案:蘇東坡:執筆無定法
書法檔案:皇帝書法班的失敗
國寶迷蹤:《淳化閣帖》回歸之謎(完整)
蔡邕:一個為書法確立審美原則的人(一)
蔡邕:一個為書法確立審美原則的人(二)
蔡邕:一個為書法確立審美原則的人(三)
鐘繇:一個開書體新風的人(一)
歐陽詢:一個險絕精緻的書者(一)
王羲之:一個書法正統的代表人物(一)
鐘繇:一個開書體新風的人(二)
漢碑與漢簡——漢代書法的真實面貌
傳世經典——三希之作(一)
王羲之:一個書法正統的代表人物(二)
王羲之:一個書法正統的代表人物(三)
王羲之的書論思想(一)
王羲之的書論思想(二)
傳世經典——三希之作(二)
經生與經生體:自成體統的書法現象(一)
經生與經生體:自成體統的書法現象(二)
造像與往生:魏碑的宗教含義(一)
造像與往生:魏碑的宗教含義(二)
造像與往生:魏碑的宗教含義(三)
歐陽詢:一個險絕精緻的書者(二)
顏真卿:一個締造二王之外又一巔峰的人(一)
顏真卿:一個締造二王之外又一巔峰的人(二)
顏真卿:一個締造二王之外又一巔峰的人(三)
[長信宮燈]守護人蔣雯麗
[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守護人王勁松
[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守護人佟大為
[銅奔馬]守護人黃軒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守護人藍天野
[伏羲女媧圖]守護人尼格買提
[驛使圖畫像磚]守護人杜淳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守護人吳磊
[戰國銅餐具]守護人林心如
[木板漆畫]守護人羅晉唐嫣
[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守護人潘長江蔡明
[侯馬盟書]守護人韓童生
[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 守護人王學圻
王菲飾《大公報》記者 演繹樣式雷建築燙樣前世傳奇
翟天臨飾李白 演繹李白草書《上陽臺帖》前世傳奇
黎明飾乾隆帝 演繹金甌永固杯前世傳奇
胡杏兒飾“最美畫師” 演繹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前世傳奇
岳雲鵬飾於人傑 演繹宋金項飾前世傳奇
劉昊然肖央演繹金漆木雕大神龕前世傳奇
王勁松飾中山王 演繹錯金銀四龍四鳳銅方案座前世傳奇
宋佳飾琵琶女 演繹彩繪散樂浮雕前世傳奇
蔣雯麗飾竇太后 演繹長信宮燈前世傳奇
蒲巴甲索朗卓嘎多布傑演繹格薩爾唐卡前世傳奇
王洛勇飾諸葛亮 演繹制鹽畫像磚前世傳奇
鄭愷飾孟昶 演繹後蜀殘石經前世傳奇
李光潔飾山行 演繹四牛鎏金騎士銅貯貝器前世傳奇
佟大為飾段和譽 演繹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前世傳奇
張若昀飾聶耳 演繹聶耳小提琴前世傳奇
尼格買提飾守墓人 演繹伏羲女媧圖前世傳奇
佟麗婭飾丫丫 演繹絹衣彩繪木俑前世傳奇
藍天野飾趙充國 演繹“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前世傳奇
黃軒飾張掖長 演繹銅奔馬前世傳奇
杜淳飾張無 演繹驛使圖畫像磚前世傳奇
吳磊飾金陽 演繹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前世傳奇
王學圻飾孫臏 演繹銀雀山《孫子兵法》《孫臏兵法》漢簡前世傳奇
林心如飾夏姜 演繹戰國銅餐具前世傳奇
韓童生飾趙鞅 演繹侯馬盟書前世傳奇
羅晉唐嫣演繹木板漆畫前世傳奇
潘長江蔡明演繹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前世傳奇
鹿晗飾沈德符 演繹明衍聖公朝服前世傳奇
大寫意文人畫家——吳悅石(上)
大寫意文人畫家——吳悅石(中)
大寫意文人畫家——吳悅石(下)
神秘而傳奇的藝術人生——尼瑪澤仁(上)
神秘而傳奇的藝術人生——尼瑪澤仁(中)
神秘而傳奇的藝術人生——尼瑪澤仁(下)
水墨寄文心——徐裏(上)
水墨寄文心——徐裏(中)
水墨寄文心——徐裏(下)
時代精神圖騰的遊吟者——紀連彬(上)
時代精神圖騰的遊吟者——紀連彬(中)
時代精神圖騰的遊吟者——紀連彬(下)
妙筆通心——趙建成(上)
妙筆通心——趙建成(中)
妙筆通心——趙建成(下)
古樸雅心 恬淡高逸——梁佔岩(上)
古樸雅心 恬淡高逸——梁佔岩(中)
古樸雅心 恬淡高逸——梁佔岩(下)
揚山水魂魄 造心源奇觀——曹俊(上)
揚山水魂魄 造心源奇觀——曹俊(中)
揚山水魂魄 造心源奇觀——曹俊(下)
翰墨戲韻——張鴻飛(上)
翰墨戲韻——張鴻飛(中)
翰墨戲韻——張鴻飛(下)
古道辟新風——劉懷山(上)
古道辟新風——劉懷山(中)
古道辟新風——劉懷山(下)
筆墨之妙——劉萬鳴(上)
筆墨之妙——劉萬鳴(中)
筆墨之妙——劉萬鳴(下)
生命的壯彩——姚鐘華(上)
生命的壯彩——姚鐘華(中)
生命的壯彩——姚鐘華(下)
秀逸古雅的女教授——孫鶴(上)
秀逸古雅的女教授——孫鶴(中)
秀逸古雅的女教授——孫鶴(下)
奪神抉髓開生面——覃志強(上)
奪神抉髓開生面——覃志強(中)
奪神抉髓開生面——覃志強(下)
央視網書畫頻道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藝術窗口,也是央視唯一官方對外的書畫頻道。
郵箱:cctvshuhua@vip.cntv.cn
聲明:央視網書畫頻道從未授權任何其他組織機構或個人對外洽談業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