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王宇涵 |
性別 | 男 |
所屬地區 | 常州市武進區成章中學 |
簡介 | 2014年12月22日上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液科病房裏,來自金壇的10歲男孩王宇涵躺在病床上,他身邊的造血幹細胞採集機已經運作了一個多小時。市一院血液科醫生證實,為了挽救患上急性白血病的母親,王宇涵成為常州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太婆,加上王宇涵,一家人四代同堂,本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庭,誰知禍從天降,2014年5月潘國英在蘇州一家醫院查出了白血病,一家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嚇呆了。從蘇州轉到常州市一院時,潘國英在中華骨髓庫還沒有找到配對者。
        各項治療漸漸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等醫院的骨髓配型再移植又不知道要多長時間……王宇涵是家裏的“獨苗”,家人們並不想打擾到他,影響他日後的學習和生活。然而被瞞了幾個月,王宇涵還是知道了母親的病情。
        得知可以做骨髓配型,儘管不理解這其中的醫學原理,但他脫口而出:“我不怕,我要救媽媽。”身為人子的他覺得,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可以沒有母親。多次請求、多次勸説,那個平時淘氣的王宇涵,在捐骨髓救母這件事上,比誰都堅決。檢查、配型等一道道程序後,王宇涵被證實與母親的骨髓吻合點有七個之多,是很理想的捐獻對象。挽救媽媽的希望,落在了年僅10歲的孩子身上。
        作為母親的潘國英,難忘兒子的付出——採集造血幹細胞之前,王宇涵接受了12針“動員針”。因為目前臨床採集造血幹細胞多采外周血,但造血幹細胞都在骨髓中,外周血中的含量極低,所以移植前需要給捐獻者打一段時間的“動員針”,這樣才能促進造血幹細胞增殖入血,以簡單地分離外周血中的造血幹細胞,達到移植需要。平時打針都會怕的王宇涵,在打“動員針”的過程中,儘管一開始時痛得直咬手指,愣是一聲沒吭。
        移植手術1個月後,潘國英的造血功能全部重建,基因檢測發現,不正常幹細胞全部清除。母親的身體裏,靜靜流淌著兒子的血液。2015年1月12日,王宇涵度過了難忘的11歲生日,在母親病房前,一家人迎來了久違的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