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少年:宋海莎
相關信息
姓名 宋海莎
性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湘西州保靖縣復興學校
簡介

宋海莎,一個黑黑瘦瘦的女孩,13歲,家住保靖縣清水鄉大灣村,目前就讀于復興學校九(2)班。在清水鄉大灣村這個靠兩畝薄田幾分貧土生活的小寨子裏,艱難的生活卻賦予了這位14歲女孩堅毅的品質,樸實的性格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和別的14歲女孩不同,宋海莎文靜、靦腆、樸素而自信。如果不是我們和長沙愛心人士去家訪和詢問村裏的人,我們也許就很難讀懂這位堅強的女孩背後生活的艱辛和對家庭的擔當。

孝心故事

         一年以前,在宋海莎的家中,還有勤勞的父親、被疾病纏身但卻慈愛的母親、雙目失明而年邁的奶奶、還有哥哥妹妹三兄妹間的互愛,這個貧窮的家庭雖然吃著粗茶淡飯但總是有著歡聲笑語,和諧而溫馨。然而禍從天降,2015年3月的一天,父親在給村裏一戶村民做了整天繁重的勞動之後,猝然離世,永遠離開了這個他掛念的家。一家人還來不及悲傷,生活就使得這個家立即陷入了窘境。失去了頂梁柱,為了生計母親只好拖著多病的身體去花垣打零工掙點錢補貼家用,而當時還只是13歲的宋海莎就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裏的生活重擔。
        哥哥到縣城讀高中,學習正緊,懂事的宋海莎對哥哥説:你安心讀書,爭取考個好學校,家裏的事情我多做點,為母親減輕點負擔。從此宋海莎就儘量利用週末時間把妹妹和奶奶一週的衣食起居安排好,還承擔起家裏的所有家務活如砍豬草喂豬、掃地、擦桌凳、洗碗、做飯,洗衣服等。有時田地裏的農活緊張了,就請假回家和哥哥把家裏的玉米掰了許多天背運回家中。為了不讓多病的母親操心自己的學習,宋海莎就在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同時還輔導妹妹的作業,當別的同齡孩子還在自由自在玩耍娛樂的時候,她已經如一個母親般把家裏的一切照料的井井有條了。
        學校開學以後,宋海莎就必須住校了,家裏離學校很遠,假如能坐到車的話必須轉兩次車,假如走路的話得走上六個多小時。回家一次很不容易。而如今媽媽的身體已經不能直立走路了,因為父親的離開,生活的重擔和對親人離去的悲傷使得母親的病情愈發嚴重,瘦弱而單薄的身軀被風一吹就好像要馬上倒下,宋海莎渴望每週五回家能夠看見媽媽平安的在家,用她的話來説,有媽媽在,就覺得這個家還在。開學後因為回家的不便和需要學習,家裏的家務活就必須積攢了。週末放學後別的孩子都在享受爸媽爺爺奶奶帶來的美食,在家裏上上網或許找同學痛痛快快地玩一場。而宋海莎一回到家就忙著清洗一週甚至兩周家裏積攢下來的臟衣物,還忙著洗菜、做飯,為家裏做一餐他們認為不錯的飯,雖然只有兩個素菜,有時米飯裏還得摻加上玉米或是紅薯,碰到媽媽掙錢不多或者大米不夠的時候,還得餐餐吃紅薯、吃玉米、吃洋芋,至於吃肉,那只是過年時候的一種幸福。以至於宋海莎在學校裏吃到營養餐時,每次都是把碗裏的肉片吃得乾乾淨淨,從不會像別的孩子那樣把肥肉扔掉。有時親戚看不過,給她家送來兩斤肉的時候,海莎總是把肉挑給媽媽和哥哥吃,她自己只是專吃白菜啊蘿蔔的,媽媽心疼她,她説:我和妹妹在學校裏能夠吃到營養餐的肉,吃得很飽了。看著海莎如此懂事而乖巧,媽媽的眼裏有淚水打轉。
        地裏的農活總是做不完的,母親又喪失了做重體力勞動的能力,哥哥讀書正當緊,宋海莎就獨自挑起了做家裏農活的大梁。現在,對她來説鋤地、拔苗、播種、收割稻穀和玉米,樣樣都是好手。去年為了不給親戚們造成負擔,她一個人曾把兩畝地裏所有的玉米掰完並搬運回家。有機會你能拉起小海莎的手,觸摸到她手掌上的老繭時,你就會懂得生活是怎樣給予了這個14歲女孩的磨難。
        14歲,正是天真爛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海莎為了幫媽媽掙錢,先後利用寒暑假去花垣街上發傳單。太陽酷暑下或寒風冷冽中,她夾著一疊厚厚的傳單,成千上萬張的,帶著微笑向每一個過往的路人宣傳,一天下來,也能掙上三五十元錢。這樣的生活對別的孩子來説可能只是為了好玩,或者作為一種生活體驗,而海莎的目的很簡單:母親每次買藥要花好幾百塊錢,自己多掙一點就能讓母親多買幾次藥。一個暑假下來,小海莎在大街上一張張散發著她的每一點期望,自己渴了捨不得買一根冰棍,餓了就到大排檔裏炒一份五塊錢的蛋炒飯,最終她掙到了800多塊錢。當她拿著所有的錢交給母親時,母親淚如滿面,知道這件事的村裏人都被感動了,於是村裏人都把海莎當做教育孩子的典範。
        幸福也許是心裏的一種感動,幸福也是內心最簡單的一種需求。問及海莎為什麼要發傳單、做農活這些事情的時候,海莎總是一臉幸福地説:我只想要媽媽的病能早日好起來,只要媽媽能在我哥妹仨的身邊,,我就覺得很幸福了。 “母親的病一天沒有好,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小海莎一臉堅強。
        生活的不易,掙錢的艱難,使得小海莎額外珍惜每一分錢的支出。每個星期上學來,母親叫她不要走路去學校,因為一路有些是荒無人家的地方,她一個女孩子獨自走路不安全,都會給她十二塊錢的車費,但海莎每次只拿8塊錢。她説花垣到復興遠,她就坐車,從花垣過河到家裏走路只要一個小時,她就走路,這樣可以省下4塊錢。4塊錢,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孩子來説,都顯得多麼微不足道,海莎卻説這4塊錢可以買兩包鹽,可以買一塊肥皂,可以…….當班級裏別的學生每週都能和父母要上幾十塊錢的零花錢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從沒見過海莎到商店裏買過零食,沒見過她吃過零食。
        每到期末放假的時候,看著別的同學爸媽開著車或者騎著摩托車來接,她多想媽媽此時就出現在自己的身邊,哪怕就是用手輕撫一下自己的頭。但是她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每個學期學校放假,海莎都是自己背著被子和書籍獨自走在回家的10多裏的山路中,她説這樣既可以鍛鍊的身體,同時也節約了“開支”。
        雖然很忙碌,雖然很清貧,海莎卻從沒有丟下學習。在任課老師的眼中海莎是個聽話、懂事、成績優異的好學生;在同學眼中海莎是個熱心、講信用、勤快的人;在班主任眼中海莎更是一個自尊、自立的人。“我不想得到別人可憐,再説也沒什麼好可憐的,沒有了爸爸,有媽媽我其實也非常幸福”!海莎總是這樣説。
        懷揣著一份堅毅,一種感恩,一個14歲的女孩就這樣用責任和堅強挑起了一個家,抒寫了青春最華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