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體育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仁川亞運會開賽以來,中國軍團的奪金狂潮已讓人産生了審美疲勞,將視線轉移到中國冷門項目上,那裏同樣有美妙變幻的風景。36個項目中,中國軍團唯一沒有參加的比賽項目是卡巴迪。記者昨天受好奇心指引來到卡巴迪的比賽現場——松島國際大學,一探究竟。
觀眾席坐滿人
亞運會上卡巴迪並不“冷”
昨天下午,卡巴迪男子比賽共進行了四場,分別是印度對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對泰國、伊朗對馬來西亞和韓國對日本的比賽。東道主韓國的比賽在最後進行,但在第一場印度對陣孟加拉國的比賽時,上座率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大多是韓國家長帶著孩子來觀看比賽,而到了韓國隊的比賽時場內已是座無虛席。
卡巴迪這項運動對於中國觀眾來説很陌生,但説到“老鷹捉小雞”這個遊戲大家都明白,其實卡巴迪就是另類的“老鷹捉小雞”,只不過“老鷹”在捉“小雞”時,如果雙腳踏入指定區域也可能被“小雞”們撲倒。“老鷹”指的是進攻方,“小雞”指的是防守方,進攻方一名隊員盡可能多地接觸對方防守隊員而不被逮住並且平安返回己方半場才能得分。被進攻隊員碰觸過的防守隊員要離場,直到己方得分,才能夠按照順序依次復活繼續比賽。雙方交替進攻,比賽分上下半場各20分鐘,比賽結束時得分多者獲勝。
據悉,在本屆亞運會期間,《紐約時報》對卡巴迪作了一篇報道,因為這項運動同樣沒有被西方國家深入了解。據統計,今年的卡巴迪聯賽,印度國內有超過4.35億的收視人口,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世界盃足球賽與溫網決賽。
其實很有技術含量
不僅身體要壯還要考驗肺活量
或許你要問:這有什麼技術含量?幾個大男人在場子裏抓來抓去,有什麼意思?
看過之後,你會發現,卡巴迪絕對是對人的智慧、勇氣、敏捷、力量,包括肺活量的鍛鍊。和肺活量有什麼關係?又不是潛水。卡巴迪第一強隊印度的領隊辛格告訴記者:“進攻一方的人,必須一直喊著‘卡巴迪’,不能歇氣,如果憋得受不了了,那就要回到本方,結束一次進攻。”所以,憋氣時間的長短,其實就是進攻時間的長短,如果一方領先,而又憋氣時間長,那麼就可以佔據更多的主動。“我可以一直不停地喊上兩分鐘卡巴迪”。辛格不無自豪地説。場上的進攻隊員,不但要憋著氣“拍人”,還得想著如何退回自己的半場,畢竟不能“打狼不成,反被狼吃”。所以,每一名進攻隊員既要大膽進攻,又不能太孤軍深入,既要觀察眼前,又要防範身後和左右,可謂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卡巴迪流行于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辛格説,卡巴迪深受印度人的喜愛,印度在卡巴迪界堪稱“領袖”,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他們連拿了五屆冠軍,優勢無人撼動。
學校可以推廣
不用投錢卻有鍛鍊價值
記者在卡巴迪比賽現場發現,這是一項饒有趣味的體育運動,規則簡單、入門快,孩子們都很喜歡。但為什麼卡巴迪在我國卻遭到冷遇?
首先,這項運動沒有進入奧運會賽場,所以不受重視。作為綜合性體育賽事的金牌大國,我國不開展這一運動,不會有對金牌總數産生任何影響;其次,沒有電視轉播,大家對這項運動不是很了解。雖然這是一項趣味性很強的體育運動,但百姓沒有渠道觀看比賽,所以無法深入了解這項運動也就無法開展;第三,這項運動被看過的人稱為“老鷹捉小雞”,貌似難登大雅之堂。這項運動似乎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戰術方面的運籌帷幄,顯得有些“小兒科”。
其實這項運動在我國也開展了一段時間。卡巴迪是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的,當時由首都師範大學組建了一支隊伍參賽,此後就連續缺席亞運會。究其原因,是由於在我國學校沒有開展這項運動,所以也就沒有這方面的後備人才。
其實,在學校體育中開展卡巴迪運動,是有很多利條件的。首先,規則簡單孩子們便於理解;其次,沒有器材和場地的要求;第三,安全性高。並且,這項運動需要敏捷性、很好的肺活量、肌肉協調性和快速反應能力,對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有百利而無一害。
揚子晚報特派記者 刁勇 黃啟元(仁川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