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戲曲頻道 | 專題首頁  
">
《南曲戲文八百年》
大明朝永樂五年,明成祖朱棣御筆親題了他命當朝大學士解縉、姚廣孝等人歷時五年纂修的一套大型類書,這部傳世大典的編撰露世,讓這個生平並沒有什麼宏功偉績的皇帝自鳴得意了一番:“《永樂大典》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永樂遷都後,《永樂大典》被珍藏在故宮的文昭閣內,秘而不宣。1860年,清咸豐十年,八國聯軍侵華,北京淪陷。《永樂大典》慘遭浩劫。兩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書冊所剩無幾。絕大部分藏卷在這場災難的硝煙中神秘地失蹤了……
《張協狀元》是一部描寫婚變的作品。它寫書生張協在五雞山落難時被貧女所救,兩人結為夫妻。張協富貴後忘恩負義拋棄貧女。後貧女被赫王收作養女,張協攀高附貴向赫王乞婚,最終與貧女“夫妻重圓”。這個故事較之出現更早一些時間的南戲負心戲《趙貞女蔡二郎》和《王魁負桂英》等劇來説並無多大新意,但它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早期南戲的創作水平,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下某些人性的灰暗面,在演劇格律上也形成了較之當時流行在一帶的北雜劇截然不同的樣式……
和北雜劇相比,南戲在劇本結構、唱腔和行當排場上都有許多明顯的不同之處:在雜劇中,一個劇本稱為一本,一本由四折及一個楔子構成,即全劇由五段戲組成。而在南戲中,戲的段落稱“出”,一個劇目多達四、五十齣,少的也有十幾齣,可連演幾天,長短可以自由伸縮;雜劇的劇本分為旦本和末本,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均不唱。如《望江亭》一劇是旦本,由正旦譚記兒主唱,正末白士中不唱。《漢宮秋》一劇是末本,正末漢元帝主唱,正旦王昭君則不唱。楔子則可以由主角以外的配角唱。而南戲則採取了更為開放自由的態度……
《荊釵記》一般多認為是元人柯丹邱所作。劇本講窮書生王十朋和大財主孫汝權分別以一支木頭荊釵和一對黃金寶釵為聘禮,向錢玉蓮求婚。玉蓮因十朋是“才學之士”,而留下了他的荊釵。成婚後,王十朋赴京考中狀元,因拒絕万俟丞相的逼婚,被調至煙瘴之地潮陽任職。他的家書被孫汝權截去,改為“休書”。玉蓮不信“休書”是真,堅拒繼母要她改嫁孫汝權的威逼,投江自殺,被人救起。王十朋驚聞錢玉蓮自殺,設誓終身不娶。後夫妻間仍以荊釵為緣,得以團聚……
元代的吳中,已經是南戲的又一下活動中心了。而其時南戲流行的地區也已經走出溫州,遍及大江南北。兩京的戲臺上,南曲戲文是頗為時新和受歡迎的。自元滅南宋以後,流離的北方劇作家大批南下,南戲較之已經高度成熟的雜劇曾一度相形遜色。但它在南方民眾中的基礎卻是相當牢固的。北雜劇的南下,使南北交流的機會大大增加。一些地方作家參與了南戲聲腔的改造和劇本的編寫,一批雜劇演員則加入了南戲的演出。
《琵琶記》是從早期南戲《趙貞女蔡二郎》改編而來,寫的是趙五娘和蔡伯喈的故事。蔡伯喈即蔡邕,東漢末著名文人,但在民間傳説中,蔡伯喈只是借用歷史人物之名。陸游《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説:“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説蔡中郎。”可見在南宋時蔡伯喈故事已經成為民間講唱文學的流行題材。而《南詞敘錄》則在《琵琶記》劇目下注言:“即舊伯喈棄親背婦,被暴雷震死。”蔡伯喈在《琵琶記》以前的作品中是個不忠不孝的反面人物。而《琵琶記》在保存《趙貞女蔡二郎》意在維護家庭穩定這一核心內涵 的同時,又對劇情作了重大改動……
自《琵琶記》後,昆山新腔盛行一時。南戲逐漸被昆劇傳承,形成幾乎涵蓋全國的大劇種。南曲戲文自北宋末,南宋初延綿兩百多年的創作自此終結。至1920年,《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浮出海面,其間,南戲沉寂了近六百餘年。八百年玉管珠喉,八百年舊曲新歌。出將與入相間,世事都變遷。回眸處,九山河畔的榕樹新芽滴翠,宛若當年一般的綠……
專家解説
戲曲理論家沈沉:南戲是中國最早的一種戲曲形式,首先出現在溫州,稱為溫州南戲,時間大概是南宋南渡以後,它和北雜劇不一樣,北雜劇有嚴格的格律,南戲沒有,任何人都可以唱。南戲在溫州出現之後,很快就傳到杭州,然後又從杭州傳到當時元代的都城,就是現在的北京,當時叫大都,從那以後,南戲就傳遍了全國,可以説,以後中國出現的一些戲曲形式,都是南戲的徒子徒孫。
劇作家張烈:當時南戲處於早期狀態,他們的演員只有七個角色,演出七個行當,出現了一個角色扮演很多人物的表演形式,另外,當時的舞臺上不象現在的戲曲這麼成熟,也沒有椅子,也沒有凳子,也沒有桌子,想用到桌子的時候,就人當作桌子,用到椅子的時候,人就當作椅子,需要門的時候,演員就來裝扮門,它明確地告訴觀眾,這是在演戲,它可以當場改換服裝,明確告訴觀眾剛才我是演什麼,現在我要扮什麼。
戲劇評論家沈祖安:南戲四大名劇《荊》《殺》《劉》《拜》,就是《荊釵記》、《殺狗記》、《劉知遠》、《拜月記》,《劉知遠》後來叫《白兔記》,這四個戲具有相當的生活情趣,相當的人民性,戲曲的流傳,往往不是因為原來的題材又多麼高大,或有什麼重大的題材,而是在普通的小人物的平凡的生活中出現了一些閃光的東西。
戲曲理論家吳雙連:《琵琶記》是我們現存的南戲作品中最優秀的,也是最早的文人作品,至今已經有六百多年,而且這個戲是長演不衰,自從它出來以後,所有的歷代比較古老的劇種,沒有一個劇種不演出這個戲。
南戲視頻欣賞
">
" class=list>新編南戲《荊釵記》片段欣賞 
">
" class=list>崑曲《琵琶記》片段欣賞 
">
" class=list>新編南戲《張協狀元》片段欣賞 
">
" class=list>新編南戲《拜月記》片段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