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戲文八百年》之二——《張協狀元》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18日 10:01
月色在八百年前照在溫州一個叫做九山的地方。那一晚,是一群落拓士子的歡會。久試不第的心頭鬱結化作了狂拓不羈的處世之風。酒酣興至之際,操起箏琶,調起管弦,來一段笑看世事的自度之曲。忽然,席間有人提議:”不如按照《狀元張葉傳》重編一齣“書生負心”之戲文,以醒世人之心,搏一個書會魁名!“於是,南戲中現存年代最久遠的作品就這樣誕生了。《張協狀元》開場的《滿庭芳》詞中這樣寫道:“這番書會,要奪魁名。佔斷東甌盛事,諸宮調唱出來因”。東甌是溫州的舊名。在唱完這段諸宮調後,又在第二齣的《燭影搖紅》詞裏説:“九山書會,近日翻騰,別是風味。”九山書會的才人們就是這樣結集在南宋某年溫州的清朗月夜下,演繹成了一個用説唱和歌舞來表演的故事。
《張協狀元》是一部描寫婚變的作品。它寫書生張協在五雞山落難時被貧女所救,兩人結為夫妻。張協富貴後忘恩負義拋棄貧女。後貧女被赫王收作養女,張協攀高附貴向赫王乞婚,最終與貧女“夫妻重圓”。這個故事較之出現更早一些時間的南戲負心戲《趙貞女蔡二郎》和《王魁負桂英》等劇來説並無多大新意,但它較為真實地反映了早期南戲的創作水平,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下某些人性的灰暗面,在演劇格律上也形成了較之當時流行在一帶的北雜劇截然不同的樣式。
當北宋皇朝的車輦略有些狼狽地駛到潮濕的南方陪都時,秋雨正淅淅瀝瀝地下著。雖然時局動蕩,但西子湖依舊需要用夜夜笙歌來點綴她不盡的嫵媚 。由於宋室遷都,隨駕前往臨安的還有一批以演戲為業的藝人。當時在杭州的雜劇組織以緋綠社最為出名。《張協狀元》的《燭影搖紅》曲子裏就提到“教坊格律,緋綠可同聲”的句子。緋綠社的名伶們擅演的是他們在故都汴梁演慣了的諸如《莊周夢》、《張生煮海》等雜劇劇目。而此時,在距離杭州——這個號稱宋元兩代最繁華的城市不遠的東南海陸,溫州郡的草野戲臺上正搬演著中國戲曲史上最早成熟的藝文形式——南戲的悲歡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