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競猜點播CBA中超國足英超意甲歐冠國際足球/法甲網球

光陰故事·五四特刊 鄭鳳榮 老鳳還巢 新燕接力

體育資訊來源:新京報 2019年05月06日 10:2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她是中國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運動員,也是中國第一個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運動員。

  1957年11月17日,20歲的鄭鳳榮在北京田徑運動會上以1.77米的成績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紀錄。

  黎明

  隊內不示弱,堅持大運動量訓練

  上世紀50年代,中國體育可以説是“一窮二白”,時任國家體委主任的賀龍號召在全國範圍內組織跨界跨項選拔人才。

  “當時組建國家隊,工人、農民、學生、軍人、自由職業者,各界的人都有。”鄭鳳榮來自學校,出生於濟南的她先後在濟南市中學生運動會、華東區第一屆田徑運動會嶄露頭角,憑藉跳高、跳遠的優異成績入選國家田徑集訓隊。

  1953年12月到國家隊報到時,整個田徑國家隊有100多人,隊內實行軍事化管理和訓練,每天要出早操,吃飯排隊時唱革命歌曲。

  為了不落後於解放軍運動員,16歲的鄭鳳榮在日常生活訓練中毫不示弱。每天早上出操,鄭鳳榮在集合時間開始前早早醒來,穿好衣服在被窩裏等著,集合哨聲一響,她都是頭一個跑出去,從不遲到。

  鄭鳳榮是第一個堅持大運動量訓練的運動員,有時候,晚上看不見橫桿了她還在繼續跳,“天暗了就在橫桿上係一條白手絹,這樣比較醒目。訓練結束後,飯都涼了,只能吃冷飯冷菜。”

  那個年代的訓練條件非常艱苦,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電風扇、空調。天氣冷的時候,隊伍在廣州、上海等地訓練,天氣轉暖後,再回到天津、北京等北方城市。

  報春

  周總理激勵,27天后打破世界紀錄

  憑藉個人的刻苦訓練和教練黃建的科學指導,鄭鳳榮的成績快速提升。1954年全國大中學生田徑運動會,鄭鳳榮獲得女子跳高冠軍,並以1.45米的成績打破全國女子跳高紀錄。1956年,在訪問蘇聯的比賽中,鄭鳳榮成功跳過1.61米的高度,平了當時的全國紀錄,成為我國第一個跳高運動健將。

  1957年10月20日,周總理專程到北京體育學院觀看鄭鳳榮的跳高比賽。一心想跳好的鄭鳳榮難免有些緊張,在跳過1.70米後,試跳1.75米失敗。

  接見鄭鳳榮時,周總理手裏拿著一束鮮花,這讓鄭鳳榮不知所措。這時,一旁的賀龍説了句:“總理給你獻花,你就拿著嘛。”周總理握著鄭鳳榮的手説:“照個相吧。”一張珍貴的照片就此誕生。

  鄭鳳榮這才開口:“總理,我沒有跳好。”周總理勉勵她説:“你跳得很好,你還年輕,時間還長著呢,以後你一定能夠打破世界紀錄,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不但會有鄭鳳榮,還會有張鳳榮、李鳳榮”。

  27天之後,周總理的鼓勵成為現實,鄭鳳榮成為第一個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中國人。鄭鳳榮也一直將周總理的鼓勵銘記在心,“我至今都很感激周總理,是他的激勵成就了我。”

  1957年11月17日,北京市田徑運動會在先農壇體育場舉行,女子跳高決賽中,鄭鳳榮將最後一跳的高度設為1.77米。第一跳,失敗;第二跳,她反復丈量著起跳點的位置和平時容易疏忽的手臂動作,這次終於成功了。

  鄭鳳榮不僅成為我國第一位打破世界紀錄的女運動員,也是我國第一位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運動員,是1936年以來亞洲第一位打破田徑世界紀錄的運動員。美國媒體當時驚呼:“一位20歲的中國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向世界田徑宣告,6億中國人不會永遠是落後。”國內媒體稱她為“昭示中國體育運動春天來臨的一隻燕子”。

  傳承

  外孫女接棒,要幫外婆實現奧運夢

  鄭鳳榮和老伴段其炎分別為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男子、女子跳高冠軍。這個體育世家裏,如今又出現兩位青年才俊,分別是外孫鄭恩來和外孫女鄭妮娜力。

  鄭恩來原名鄭泰,據鄭鳳榮介紹,鄭泰3歲開始學滑冰,5歲打冰球,16歲打進職業隊。2017年5月16日,在鄭鳳榮80歲大壽那天,鄭恩來表態願意放棄加拿大國籍,代表中國隊出戰2022年冬奧會。當年6月23日,中國冰球協會公佈海外選拔集訓名單,20人大名單中出現了鄭恩來的名字。

  鄭妮娜力曾以外籍華人華僑運動員身份,出現在2017年第13屆天津全運會的賽場,由於行程緊張,她只參加了標槍比賽。鄭妮娜力的主項是七項全能,曾在國際田聯高居U20首位,個人最好成績為6133分。

  2018年11月12日,是鄭妮娜力的20歲生日,當天她向國際田聯遞交聲明,表態願意代表中國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她表示,“我的外婆在運動員時期始終未能參加奧運會,我要幫外婆實現夢想。”

  不過,按照國際田聯的相關規定,鄭妮娜力要在3年之後才可以代表中國隊參加奧運會比賽,這意味著她將錯過2020年奧運會。鄭鳳榮説:“無論是泰,還是小妮娜,在加入中國國籍這件事情上,他們都是自己做的決定。我們很欣慰,也希望倆孩子能夠成為人才,為國爭光。”

  “過去我們練體育的目的很單純,就是刻苦訓練、為國爭光,那是我們最大的動力。”歲月不可留,往事不可追,鄭鳳榮已經將這種精神默默傳承到下一代。

  采寫/新京報記者 徐邦印

相關閱讀
我要糾錯編輯:錢睿斌 責任編輯:王曉遐
新聞聚焦
專題推薦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