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國慶黃金周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中國足協在官網發佈了《中國足球協會關於自2018年10月起調整中超、中甲聯賽,足協盃賽“U23球員政策”的通知》。該《通知》的核心只有一個,那就是在今年剩餘的中超、中甲聯賽和足協盃賽中,各隊U23球員的上場名額將隨著球隊入選國腳人數的變化而變化。
這意味著,哪支球隊貢獻的國腳多,哪支球隊就能在今年剩餘的比賽中,在陣容上擁有更多的變量。
U23政策三次調整
這是中國足協第三次調整U23政策。
2017賽季,為了推動中國年輕球員的成長,中國足協出臺規定,要求每傢俱樂部每場比賽至少要派一名U23球員首發。這被媒體稱之為U23政策。
2018賽季之前,U23政策第一次作出調整,規定每場比賽每傢俱樂部U23球員的實際累計上場人次,不得少於本隊外籍球員實際累計上場人次。
今年亞運會期間,因為U23男足出征亞運會男足比賽,為了避免有些球隊因為被抽調球員過多而無法完成U23政策的規定,中國足協第二次作出臨時調整,明確在亞運會期間,在每場每隊至少要有1名U23球員首發的前提下,俱樂部可以按照被徵調進U23男足的球員人數,相應減少U23球員在中超、中甲聯賽和足協盃賽中的上場人數。
9月30日下發的《通知》,是U23政策第三次進行調整。
根據這次調整的規定,為男足國家隊、男足國家集訓訓練營和U21男足國家隊、U19男足國家隊貢獻3名(含3名)以上國腳的中超俱樂部,貢獻2名(含2名)以上國腳的中甲俱樂部“受益”最大,他們在今年剩餘的比賽中甚至可以不必再派U23球員出場。
俱樂部反響不一
此次調整一齣臺,各傢俱樂部反響不一,高興的有之,煩惱的有之。
從數據上看,今年亞運會期間,中超聯賽共進行了6輪,根據當時U23政策的臨時調整,只需派上1名U23球員的恒大和上港都是5勝1負拿到15分,是得分最多的兩支球隊。而沒有U23球員被抽調去征戰亞運會,仍然需要執行U23與外援“3+3”策略的河南建業和重慶斯威,則成為兩支得分最少的球隊,僅僅拿到3分。
得益於被抽調的U23國腳人員較多,恒大、上港和魯能在只需派出1名U23球員的情況下,6輪聯賽平均得分為13.3分;7支需要派出2名U23球員出場的球隊,平均得分為8.7分;而一直在執行原政策的6支球隊,平均得分只有5.7分。
明擺著,對於爭冠集團的球隊來説,被抽調的國腳越多,球隊越能夠發揮自己的陣容優勢。這些球隊本來就兵多將廣,目前的國腳也多是來自這些強隊,U23政策此次調整,對於這些強隊來説如同摘下“緊箍咒”,在聯賽中的競爭力也更強。
所以,不少排名靠後的俱樂部紛紛表示對於這次U23政策調整不理解。他們認為,入選成年男足國家隊的國腳人數被計入U23球員的減免人數中並不合理,畢竟,被抽調非U23球員與U23球員的上場關係不大,而如果將其限定為U23球員入選成年國家隊(國家集訓隊),再相應減少俱樂部U23球員上場人次似乎更為合理。
政策調整為哪般
不過,U23政策調整既已出臺,本賽季肯定是要推行下去了。而現在的問題是:這次調整的意義何在?會不會一直延續到下個賽季?
在中國足協下發的U23球員政策調整《通知》中,首次提出了“男足國家集訓訓練營”的概念。不過,這個訓練營究竟是怎麼回事,足協方面目前還沒有給出解釋。但有人據此分析認為,明年國奧隊將參加東京奧運會預選賽。希丁克剛剛上任,要加速和球隊的磨合,只能採用長期集訓的方式。因此,也不排除這次U23政策調整,是為了讓國奧隊能夠長期集訓,同時又不過分損害俱樂部的利益。
本報記者 李立 J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