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競猜點播CBA中超國足英超意甲歐冠國際足球/法甲網球

大昭評論:排球為啥叫好不叫座 觀賞習慣不可忽視

體育資訊來源:人民網 2018年01月31日 09:31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球迷觀戰有氣候條件等客觀影響和項目偏愛的主觀選擇,但觀賞習慣和傳統文化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當下的季節天寒地凍,在風雪交加中進行的亞足聯U23錦標賽決賽,雖説考驗了球員的意志,但競技和觀賞都打了折扣。與此同時,在室內進行的CBA(中國男籃職業聯賽)和排球聯賽部分場次熱火朝天,球員十分投入。不過,球市嚴重冷熱不均。球迷觀戰有氣候條件等客觀影響和項目偏愛的主觀選擇,但觀賞習慣和傳統文化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三大球聯賽職業化改革腳前腳後,相差不過一兩年,足球最火,籃球次之,唯獨排球至今仍未走完慢熱的過程。本賽季,中國排協動了不少腦筋,連名稱也冠以“超級”,但面子上的包裝難能豐富裏子。

日前,上海男排主教練沈瓊感嘆,全國十三冠的上海男排不如女排的球市紅火,同為排球,男排想沾女排的光都難。上海女排比賽場場有電視轉播,體育館裏坐滿球迷,大呼小叫,男排那邊沒有觀眾,沒有轉播,連外援都納悶。沈瓊告訴球迷“男排也好看”,“希望球迷們來現場加油”,這話是為振興中國的男排而言,但聽起來像是在求人。

有人認為好看的比賽就應當叫座,也有人認為叫座與否取決於市場,非人為所能左右。其實,現有競技賽事中,能夠職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項目少之又少,即使在世界範圍內,大部分項目也都不“職業”。美國雖是體育強國,又是排球的發祥地,卻沒能打造出職業化的全國排球聯賽,國手只能長年四散到歐洲的聯賽中保持競技狀態。可見,市場選擇是確實存在的。

然而,體育市場不是天生的,需要各方培育,適應社會文化進步。體育産業發展,可以緩解人才培訓、隊伍生存和競賽成本的壓力,也可以提供運動員、教練員這個主體不斷進取的部分動力,但是,內生動力欠缺,不能指望從市場得到補足。提高競技水平,不僅是要為國爭光,也是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

賽場輝煌與球市火爆未必總能同步,中國足球水平與球市有天地之差,並不覺得尷尬。中國排球在世界體壇的競技排位高於籃球和足球,而聯賽的大眾基礎、市場需求乃至信息傳播的規模和質量都不高,只能説組織者的作為尚未感動球迷這個“上帝”罷了。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30日 11 版)

相關閱讀
新聞聚焦
專題推薦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