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此前,中國足協通過官方網站發佈的關於限制高價引援的通知以及關於調整中超、中甲聯賽U23球員出場政策的通知,堪稱中超新政。中超新政的發佈也引發了廣泛爭議,並且引起了國外媒體的高度關注,如西班牙的《馬卡報》、巴西媒體“UOL”、澳大利亞的“Goal.com”等國際知名媒體都對新政進行了報道併發表了觀點。而揚子晚報三位體育名記自然也有話要説。
新政堪比破壞力巨大的原子彈
24日晚足協出臺新政:下賽季中超比賽各隊上場球員中23歲以下球員必須與外援數量相同。這個政策對中超的破壞力堪比原子彈。我想問的是:3名外援、3名U23佔據上場球員的一大半,大批當打之年的球員將無球可踢,如此暴殄天物的政策如此“輕鬆”地出臺了,這是在培養人才還是扼殺人才?中超的水平、質量將大幅度下滑,關注度和影響力將嚴重削弱,這難道是中超可持續發展的“良策”?各俱樂部所有計劃、規劃將付之東流,損失慘重,投入熱情嚴重受挫,足球本是市場行為,這無視市場主體,無視投資主體政策,是勤政還是亂政?是誰給足協如此的生殺大權?
對足球來説,這是個全然不懂職業足球的政策——中超本就是職業聯賽,職業聯賽與一個劇團的高水平演出一樣,只有高水平、高質量的演出,才能吸引觀眾,才有存在的基礎和條件,你聽説過為了演出團體出新人,每場演出必須由幾名23周歲以下演員出場的規定嗎?這不是笑話嗎?!如雷貫耳的西甲雙雄,他們買球員一擲千金的手段比我們中超俱樂部大多了,巴薩頭牌梅西是阿根廷人,皇馬一哥C羅是葡萄牙人,這影響西班牙足球嗎?
對足協來説,這是又一個“出線足球”的經典——在中國足球三十多年的發展中,中國足協出過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政策,南北分區、取消升除級、壓縮賽程、國奧隊參加職業聯賽等等,所以政策的出臺都不是為了促進職業聯賽的正常有序健康發展,而是為了國家隊服務,這次政策的出臺還是為了這個,就是讓聯賽成為下屆奧運會適齡球員的練兵場。可是,三十多年了,一次次為“出線”豪賭,一次次輸得灰頭土臉,怎麼還要豪賭呢?説到底,他們不是為了足球,而是為了政績。 揚子晚報記者 朱仕農
80億中超即將落幕?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但毀掉它只需一天。因為新政,中超聯賽的黃金時代很可能就此落幕,這不是聳人聽聞。上世紀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期,中國香港聯賽各隊外援球星雲集,足球市場人氣達到頂峰。球場幾乎每場爆滿,球迷通宵達旦買票。然而因為“消減外援”的政策,中國香港足球盛極而衰。1984-85賽季開始前,中國香港足總頒布限外政策,將外援註冊人數和上場人數都限制在3人。到了1985-86賽季,外援政策進一步限制到“注二上二”,而1986-87賽季更是直接宣佈各隊必須使用“全華班”。至此,精工集團心灰意冷,並於當年解散球隊。而中國香港代表隊之後也再沒能通過世預賽亞洲區第一階段。目前的中超聯賽的確火爆,但並非沒可能重蹈香港覆轍。
消減了外援,增加了U23球員,球隊的水平必然會有所下降,中超比賽的觀賞性也難以得到保證。球迷還會繼續為水平下降,觀賞性缺失的中超買單嗎?球迷流失之後,贊助商還會繼續掏錢嗎?中超的版權還能再賣到80億嗎?
足協出臺新政的初衷是好的,U23的新規看似是想要給年輕球員創造更多的比賽機會,但卻有拔苗助長之嫌,接下來很有可能造成的局面是,各支球隊瘋搶U23球員,適齡的本土球員會有超乎想象的溢價,這樣的溢價與其自身水平並不相符,是畸形的發展。另外,其他年齡段的本土球員生存空間將會進一步被壓榨,93、94年齡段球員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一些有潛力的苗子恐怕只有靠預備隊過活,對其他年齡段的球員也有衝擊。
足協將於6月5日,在廣州召開大會,中超16支球隊的主帥都必須與會,裏皮也將參會,足協高層都將到場,大家一起探討未來中超發展、外援政策以及U23球員使用方法。希望這一次大會可以讓足協聽一聽各俱樂部的聲音,把具體制度再細化,科學合理化。如繼續一意孤行,中國足球危矣!揚子晚報記者 黃啟元
“半夜雞叫”引人反思
2017年5月的一個晚上,玩球的大老闆們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也遇到了足協版“半夜雞叫”:5·24外援新政。對於5·24新政,足協都強調,將制定完善具體實施辦法,希望各俱樂部提早準備,屆時認真貫徹落實。看來,中國足協是玩真的了。顯然它的目的,也是抑制投機,倡導理性投資的理念。但恐怕最終是一個多輸的格局。球迷要失望,絕大多數球迷是奔著大牌來的,比賽不精彩,遠離足球的人會越來越多。老闆們吃不消,80個億的贊助,你説變就變,關門打狗,這種沒有契約精神的聯賽誰敢投資。中國足球的形象更承受不起,一份文件下來説改就改了,國際足聯可不是你家開的,外援可不是順民,好不容易樹立的形象再次瓦解。
“半夜雞叫”帶給人們的反思是深刻的,儘管出臺調控政策的動機無可厚非,從事後效果看也起到了抑制投機的作用,但就對市場的影響而言,政策的出臺時機與方式無疑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之後,監管部門對股市基本不再採用這麼激烈的手段,而是越來越傾向於運用市場化調節手段。足球也會講市場規律嗎?
揚子晚報記者 張昊
相關新聞
看新政得利者怎麼説
李太鎮:
頂層聯賽應該開放!
揚子晚報訊(記者 張昊)足協U23球員新政,對於很多中超俱樂部來説是災難,但對於一直堅持搞青訓的俱樂部、機構或者個人來説,卻是一個不小的利好。因為U23球員身價水漲船高,過不了兩年就可以賣上大價錢。
本報記者也聯絡到朗姿珂締緣足球俱樂部執行董事李太鎮。這位曾經被稱作“李瘋子”的足球青訓老闆,在中國足球最低谷的時候賣房搞青訓,如今李太鎮的青訓在國內名列前茅,甚至遠遠超過很多職業俱樂部的青訓。U23新政對於李太鎮和他的朗姿珂締緣足球俱樂部來説,可謂讓他的球員身價增值不少。
然而在接受採訪時,李太鎮用“震驚”兩個字形容了他聽到新政後的第一反應,他説,“足協的新政出發點是好的,但職業足球有自己的規律。我認為頂層聯賽,就應該讓大家放手去做,你願意花多少錢買外援你就去買,你願意自己培養球員就去自己培養,頂層聯賽應該是開放的,應該起到激勵青少年球員去奮鬥的作用。如果頂層聯賽缺少了外援,精彩程度下降了,那麼受到的關注度也會下降,大家對足球的投資熱情又會降低。”本報記者也請他這個青訓專家給出如何提高青訓水平,為中國足球培養人才的辦法,他説:“首先,可以用比賽來鍛鍊年輕球員,但是要自下而上的那種。比如部分業餘比賽,可以限制比賽年齡在23歲以下參加;比如説乙級聯賽,年齡限制在24或者25歲以下;此外任何比賽正規程度一定要加強,讓年輕球員真正得到鍛鍊。千萬不能發生那種頂級聯賽是小孩在踢,業餘和乙級聯賽是一幫年紀大的球員在踢,那麼這個人才培養的金字塔就反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