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女足夢碎法蘭西,鏗鏘玫瑰拼勁兒十足,卻因實力不濟早早出局。剖析這次世界盃暴露出的問題,關注度低、投入少、青訓弱、基礎差、缺乏基層教練、職業聯賽效果不顯著……大多還是中國足球和女足老生常談的問題。隨著本屆世界盃再掀起對中國女足的關注,加上2020年中超男足“捆綁”女足的政策出爐,希望中國女足接下來的路能走得更加平坦,更多新人能得以涌現。
更新換代已勢在必行
事實上,女足運動在歐洲乃至全世界,關注度都遠遠不及男足。相比之下,中國女足在國內已經得到了較高的關注度和支持。無論從媒體還是球迷人數上,本屆世界盃中國女足都掀起了一定的影響力,儘管這是每4年才能有一次的景象。
本屆中國女足平均年齡26歲,雖然不算大,但真正出場的基本都是參加了上屆世界盃的老將。球隊中有11人擁有世界盃大賽經驗,此外,畢曉琳、王焱和楊麗雖然未能出征上屆世界盃,但都進入了裏約奧運會的名單。這11人中除了中衛李佳悅外,其餘全部在法國世界盃上出場亮相。可以説,本屆世界盃中國女足的主力新面孔,只有門將彭詩夢和後幺姚偉。
幾乎是原班人馬連打兩屆世界盃,這種情況著實不多見。這也説明中國女足當前後繼乏人。教練組曾透露,球隊每天訓練都給隊員佩戴測試器,晚上統計的數據顯示,年輕球員的跑動距離不如同位置的老球員。這也是為什麼世界盃這樣的重要比賽時刻,教練組更加信任老將們。
中國女足的更新換代勢在必行。誠然中國女足的註冊人口遠不及歐美,但兩屆世界盃從國青、國少成長起來的球員貌似只有彭詩夢、姚偉和宋端,這也有些説不過去。為了給國字號隊伍儲備人才,足協成立了黃隊。但黃隊每次組隊,熱身賽和海外拉練一圈後,竟然沒有人能夠入圍一隊,這樣的隊伍成立又有什麼意義?
相比于中國女足,近鄰日本女足已經開始了大刀闊斧的磨練新人。本次世界盃她們平均年齡只有24歲零7個月,是全部24支參賽隊伍中平均年齡第二低的。主教練高倉麻子曾于2014年率日本U17女足登頂世界冠軍,2016年她接過國家隊教鞭後,首先就是倡導球員年輕化。雖然日本女足本屆世界盃同樣止步16強,但在與荷蘭隊的比賽中她們場面佔優,差一點逆轉。經過了世界盃的歷練,東京奧運會和下屆世界盃,日本女足的這批球員將是狀態正好的時候。
收入提升成績卻沒提高
中國女足世界盃出局,有關姑娘們“清貧”的聲音又出現了。但事實上,中國女足的國腳收入並不低。“女足月薪只有3000元”這樣的新聞早已經是“老皇曆”。
此次世界盃期間,德國一位紙媒同行告訴記者,德國隊中收入最高的是效力於里昂的毛羅然,年薪大概在12萬歐元上下。其他德國國腳中,一些年輕人的年薪只有兩三萬歐元。相比之下,中國女足部分國腳的收入都比毛羅然要高。
據記者了解,在如今中國女超聯賽中,大連權健隊的薪金被公認為最高,她們的一線主力隊員年收入可達百萬元人民幣。其餘球隊的國腳年薪基本上都可以超過七八十萬元。本次世界盃,隊中不少國腳年薪可突破百萬元,很多俱樂部一線的非國腳女足隊員,年薪也能超過40萬元。在大巴黎踢球的王霜,此前在武漢踢球時年薪就已經超過了200萬元,而她加盟大巴黎其實是降薪一半加盟的。
女足隊員的收入大體是由基本工資、訓練費和獎金組成,其中大頭部分是獎金。幾支排名靠前的女足俱樂部,女超聯賽、足協盃和錦標賽三項賽事都有贏球獎金。單場贏球獎每人可達3萬元。三大賽事中僅以一年14場的聯賽為例,如果拿到一半場次的勝利,球隊每人就可以拿到逾20萬元。
國家隊集訓期間,國腳們所拿到的單日津貼也由原來的100元漲到了600元。之前女足出國比賽全部坐經濟艙,現在已經升級為了公務艙。就這一點來説,連日本和澳大利亞這些世界級女足強隊都沒有做到。
收入不低的中國女足聯賽卻吸引不了更多的青少年參與,收入不低的女足國腳卻踢不出更好的成績,這不得不説是一種悲哀。或許是意識到了畸形發展的問題,中國足協設置了3000萬元的女足俱樂部全年投入上限,同時要求中超俱樂部在2020年必須配備女足。
女足挂靠男足困難不少
女足挂靠男足這條準入規則看似美好,實施起來卻會遇到不少問題。
首先,中國女足發展的基礎依然非常薄弱,開展女足運動的會員單位數量少,覆蓋面小,人口基數低。2015年,女足成年聯賽恢復成為女超聯賽,實行主客場賽制和升降級制度。2016年還增設了女超預備隊比賽,實施內外援轉會制度。當年我國在中國足協註冊的女足運動員人數分別為:成年女足運動員589人,U18運動員2051人,U16運動員3158人。如果男足帶女足,8支女超球隊顯然不夠男足球隊分。
同時,當前的女足俱樂部,多還是採取與地方體育局合作共建的模式,肩負著全運會比賽任務。如果“追隨”男足前往另一個城市,如何協調與地方體育局的關係是個問題。此外,男足俱樂部能否給予女足更多的投入,真正去帶動女足的發展是關鍵。
作為中國足協女足青訓部部長,孫雯現在的工作就是要為中國女足的發展打基礎。孫雯對於男足“捆綁”女足很支持,她曾表示,歐洲大部分都是男足俱樂部帶女足。男、女足都在一起,很多資源可以共享。但男足帶女足也得看男足俱樂部的意見,“就像男足的青訓梯隊建設,這種與自己切身相關的事情,很多男足俱樂部都做得不好,更別説建立女足了。”
孫雯直言,如今中國女足可選的人才太少,只是單純拉球員來練習,成長的高度太受限。對於未來的青訓思路,她認為還是要保證人才基數。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妨將好的青訓苗子集中起來,高水平的球員在一起訓練提高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