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4年退役時,李娜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要建一所自己理想中的網球學校,這所網校不以掙錢為目的,也不以培養冠軍為目的。昨天接受採訪時,李娜説籌辦網校遇到的困難比想象中多太多,但她仍在為此努力。此外,談及剛剛殺青的自傳電影時,李娜承認了姜山的扮演者為胡歌。
推廣
希望小球員了解草地文化
“通往溫布爾敦之路”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U14挑戰賽昨天重返中國,李娜又一次現身給小球員們做技術指導。今年中國區賽程分為兩個階段,經過在北京為期一週的選拔賽後,8名選手將參加5月13日在南京舉行的南京大師賽,冠亞軍將代表中國參加8月11至17日在倫敦舉行的“通往溫布爾敦之路”全球總決賽。
與硬地、紅土場地相比,中國球員對草地的熟悉和認知要差很多,這也是李娜極力參與此次活動的一大原因。“草地很特殊,一年也就有一個月時間。我覺得這個活動可以讓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草地網球文化,這個非常重要。”李娜一直強調文化,這是草地與硬地、紅土截然不同的地方,“草地跟硬地、紅土的規則是完全不一樣的,及早接觸後腦子裏就會有一個概念,如果到了溫網,我應該會怎樣怎樣。當時我們第一次打草地時稀裏糊塗的,我都不知道要穿草地鞋的,也沒有任何人提醒我們説是不一樣的。”
四大滿貫中,溫網是李娜成績最差的一個,她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也留在了溫網。儘管成績不如其他三個大滿貫,但溫網對李娜來説又是最神聖的一個,她退役後的首個元老賽也是在溫網,“現在回想起來,以前當運動員時就是一門心思訓練、比賽。現在去會感覺非常輕鬆,完全不會像以前那麼緊張了。而且打元老賽嘛,輸贏無所謂。”李娜稱去年答應去溫網打元老賽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她覺得該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了,“去年我們家孩子才知道我是打網球的。”
今年年初,李娜去澳網打了元老賽。不過李娜透露今年不會重返溫網,“今年溫網時間不湊巧,正好孩子要上幼兒園,我只能陪著他們了。”
拍片
承認姜山扮演者是胡歌
一個月前,陳可辛執導的電影《李娜》在墨爾本殺青。聊到這部自傳電影時,李娜打趣稱自己知道的並不多,“我知道的你們也都知道,你們不知道的我也不知道。”不過,李娜在採訪中承認了姜山的扮演者是胡歌。
關於男女主角人選,《李娜》片方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當記者把外界風傳的兩個男主角候選人告訴李娜時,她有些驚訝,“本來就是胡歌呀,不早就報道了嗎?”
李娜透露影片開拍前,陳可辛曾跟她聊過,“包括選劇本,他們也問過我。我説沒關係,電影本來就是真真假假的嘛。拍成什麼樣我們都可以接受。”
與陳可辛接觸前,李娜只看過他執導的《甜蜜蜜》,之後又追看了《親愛的》,“相信陳可辛拍人物是非常在行的。”為了拍攝李娜澳網奪冠時的場景,片方幾乎是在武網中央球場做了1比1的還原,“當我走進球場時,真沒想到他們那麼用心,把整個球場都佈置成澳網的場地。澳網這邊也非常支持,讓攝製組隨便拍。”
影片目前正在進行後期製作,李娜透露,她了解到的消息最快也得年底上映了。“雖然女主已經默默練了兩年網球,但可能跟陳導要求的那種運動員的狀態還是不太一樣。”李娜希望影片最終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最好能激勵年輕人,“其實就是講述一個普通人如何為了理想去努力。別人眼中的李娜和自己眼中的李娜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們也可以通過電影看到陳可辛導演眼中的李娜是怎樣的。”
陳可辛曾拍過一個7分鐘短片,李娜本色出演,片中她與過世多年的“父親”隔空交流。李娜在片中表演到位,父女間真摯的感情讓人淚目。談及自己出色表演時,李娜笑著説是因為“劇本寫得好”,並戲稱自己是“一個被網球耽誤了的演員”。
轉型
辦網校的夢想還沒實現
退役後這些年,李娜的商業價值絲毫沒有下降,反而有新贊助商加入。當媒體打趣她如今的多重身份時,李娜笑著説自己是全方位發展,“生活艱辛呀,養兩個孩子多累呀。”
這幾年,李娜成功轉型,自如地遊走于各個商業活動中,但有一件事未能如願。退役時,李娜便表示要籌建一座網校,但至今未果。
“我現在的主線還是網校,網球陪伴我這麼多年,我肯定還是會以網球為軸心做一些事情。”談及網校,李娜神情瞬間凝重起來,“説老實話,困難比我想象的要大太多了。我跟所有潛在的合作方説的是,我不會指望網校掙錢,我的概念裏面是要先虧10年,10年以後才有可能(掙錢)。但現在的商人,10年可能對他們來説時間太長了些。”
在李娜的計劃中,她的網校不以培養世界冠軍為主,“有時候跟大家説完網校,很多投資方的想法就是要培養冠軍。我説不是,培養冠軍是體校和體院的事情,他們的理念跟我完全不一樣。”李娜稱,如果她想掙錢,早就去開俱樂部了,又掙錢,責任還小。李娜透露,當時去長江商學院接受面試時,考官問她的公司今後是否上市?李娜説不上市,“我的想法和很多人不一樣,我不願意為了上市而上市,我希望公司能夠做出實際的東西,而不是玩虛的。”
自幼練習網球,李娜深知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走職業這條路,“我的網校主要是為了99%走不上職業網球的小朋友,我希望我的網校是這樣的。”在李娜的理想中,孩子們可以邊打球邊讀書,到了18歲可以自主選擇走職業還是讀大學,“沒有所謂簡單的夢想,能夠輕易實現的夢想,那還能是夢想嗎?我相信所有的創業者都知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管怎麼樣,我還是在這條路上努力走,並沒有放棄。”
專題采寫/新京報記者 孫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