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新網上海1月25日電(記者 繆璐)“國家政策對中國體育産業發展的支持,民眾對體育項目的關注,賽事轉播方面技術的日趨成熟,這些都表明冬奧會來中國恰逢其時。”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接受中新網記者獨家專訪時如是説。
眼前的楊揚,一身灰色大衣配墨綠色圍巾的商務裝扮,盡顯優雅、幹練。舉手投足間,仿佛依稀可見北京申辦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時,身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楊揚,遊説其他委員時從容不迫的身影。
彼時40歲的楊揚正懷著二胎,儘管作為高齡産婦,但她卻利用一切空閒時間去找委員們聊天,介紹北京在舉辦冬奧會方面的優勢。楊揚説:“我特別喜歡別人提問題,他提問就説明他在乎,我就覺得有戲。”
“當時很多人覺得,不下雪和冬季運動項目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不夠,是北京申辦冬奧的硬傷,但實際上這些問題都能解決。不下雪就用人造雪,現在很多國際型賽事都這樣做,專業技術人員不夠,可以人才引進。”楊揚的聲音突然提高了一個分貝,“但中國的賽事組織能力,比賽接待能力,以及中國可以為奧林匹克事業發展帶來的巨大貢獻卻是無可替代的。”
北京申辦冬奧會時,曾向世界承諾,將帶動“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的冰雪産業發展開始駛入“快車道”。“2018冰雪産業高峰論壇”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冰雪産業規模達3976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3年仍將持續增長。中國冰雪賽事數量也逐年增加,參賽及觀賽人員數量增長,參賽格局也呈現多樣化。
作為中國短道速滑隊第一位個人全能冠軍、中國冬奧首金的獲得者,楊揚5年前在上海創辦飛揚冰上運動中心,成為推動冰雪運動發展的一員。如今,飛揚的學員已有上千名,並與20多所學校(幼兒園)在體育課上合作,普及冰上項目,5年內更培養了9名選手進入中國國家集訓隊。
一邊當著國際奧委會委員,一邊教小朋友滑冰,如此“接地氣”的行為,在楊揚看來,除了是對滑冰這項運動的“回饋”,還是對自己所處職位的有益補充,“運動員是體育運動推廣的一個無形資産,同時飛揚的工作,也讓我在國際組織提建議時更能説到點子上,因為我有真正的實踐。”
近日,為了在南方城市普及推廣冰上運動,楊揚將戶外真冰冰場搬到了上海東方明珠塔下,這塊面積達600平方米的“星空冰場”花費了數百萬元人民幣。
“當時提出這個項目的時候,我頂著巨大的壓力,公司的團隊都反對,預算可以算出來,光靠門票完全沒辦法達到收支平衡,這樣一來,如果沒有贊助,真的支撐不下去。”現在回憶起來,楊揚還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
剛開始,楊揚只是抱著“試水”的心態,沒想到開業後不久,一天就有600余名參與者。“我之前以為持觀望態度的人會比較多,沒想到大家都願意到冰上感受一下,而且不僅有上海本地人,連外地遊客也參與進來,前兩天還有一個外國商會來包場。”説到這兒,一直端坐著的楊揚開始晃動起身子,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從運動員到到將第一塊戶外真冰冰場帶到上海,楊揚的角色幾經轉換,“你怎麼老是有新事”也成為朋友給她的“標簽”,但楊揚顯然十分喜歡這個人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兒,不停地探索新東西,就是我的夢想。”
楊揚笑著解釋道:“就像冰場運動我一定堅持用真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別人實現不了的,才能體現我的個人價值,還是蠻有成就感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