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CBA公司昨天宣佈新疆隊更換主教練,阿的江正式取代外教戈爾的位置,後者變為球隊助教。至此,目前聯盟中前八名的球隊,除北京首鋼外,其他球隊都是由本土教練執教,總共20支球隊也只有6位洋主帥,“外來的和尚已經不太好唸經了”。這是因為外教在CBA聯賽想要取得成功,他們面對的困難更多,挑戰也越來越大。很多洋帥在將自己的執教理念灌輸到球隊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伴隨的是球隊戰績的下滑,而如果球隊管理層缺乏足夠耐心或是對於洋教練沒有足夠信任的話,那麼分歧與矛盾就很容易産生。而以本土教練作為主帥,同時聘請洋教練作為副手,在最近幾年CBA中已逐漸成為構建教練團隊的趨勢。
本土教練擁有獨特優勢
算上阿的江取代戈爾成為新疆隊主教練,截止到目前CBA本土主帥的人數已達14人。比如山東隊在賽季開始前突然更換了主教練,吳慶龍接替凱撒執掌帥印。凱撒在上個賽季帶領山東隊進入CBA四強,他與球隊合同還有一年。所以凱撒被更換的消息很突然,他當時已經帶隊備戰新賽季,卻被通知下課。吳慶龍上任後,雖然山東隊缺少了丁彥雨航這個得分強點,但他們目前還是保持在前八名位置。在失去絕對核心的情況下,吳慶龍激活了一些老將,比如張慶鵬,他在凱撒執教時期出戰機會很有限,但這個賽季這位37歲的老將場均能得到10.8分,是他近五個賽季以來最高的。
再像是吉林隊,上個賽季他們走的是聘請洋帥的路線,先是韓國教練金榮植,賽季中途變為西班牙人胡安,但球隊戰績一直沒有達到預期。這個賽季吉林隊把主教練換成了本土教練王晗,他此前是吉林隊球員,也擔任過球隊的主教練,最近三年他一直在青島隊擔任助理教練,這些經歷讓他重新回到吉林隊後,省去了很多磨合時間,同時也將這些年的教練經歷變為寶貴經驗,有助於他更好地執教吉林隊。球員柴長易、姜偉澤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都談到了王晗對於他們成長的幫助,而這些年輕球員的進步也是吉林隊在這個賽季成績上升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本賽季CBA確實是本土教練佔了主導地位,聯賽前八名中除北京首鋼外,都由本土教練來統率,杜鋒、李春江、李秋平、郭仕強都是本土教練的佼佼者,他們執教的球隊也佔據著積分榜前四名。他們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本球隊非常熟悉,威望很高,利於戰術的貫徹實施,這也是多數外籍教練所無法獲得的優勢。
洋帥想成功困難多得多
截止到目前,CBA中的6位洋帥分別是北京首鋼隊的雅尼斯、江蘇隊的貝西洛維奇、同曦隊的金納拉斯、四川隊的鮑曼、天津隊的武賈尼奇和廣州隊的胡安。這其中,只有首鋼是排名前八的球隊,四川隊和天津隊則是聯賽最後兩名的球隊。
雅尼斯在北京首鋼隊獲得認可其實有很多因素。雖然他在上賽季執教首鋼之前並未有執教CBA球隊經歷,但是他之前擔任中國男籃助理教練已經有四年的時間,對於中國球員有著比較深的了解。而且雅尼斯得到了首鋼俱樂部管理層足夠的信任,給予他充分的主帥權力。比如兩個外援傑克遜和漢密爾頓的選擇,就是雅尼斯“欽點”的,雖然他們單個來講不是能力特別強的外援,但很符合雅尼斯團隊籃球的戰術需要,呈現的效果也符合預期。最後一點是,雅尼斯非常重視防守,而這方面一直也是首鋼隊多年以來的優良傳統,可以説雅尼斯與首鋼“對了路子”,他在球隊防守方面完成了升級。相比之下,鮑曼在四川隊遇到的情況就要艱難很多。雖然鮑曼在歐洲執教時,雅尼斯是他的助教,而鮑曼也是一個特別強調防守的教練,但四川隊一直都是攻強于守的球隊。鮑曼上任後第一堂課就是練防守,這種風格的巨大改變,顯然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實現的,目前四川隊場均失分排名聯盟中下游。
因此外教想要在CBA帶隊成功,面對的困難要多得多,特別是與國內球員溝通方面,外教就不如本土教練有天然的優勢。一旦球隊在外援的選擇上與洋帥的執教風格不匹配,管理層又沒有足夠的耐心,那麼就會很容易産生裂痕。
土帥為主洋帥為輔成潮流
本賽季CBA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球隊更多起用本土教練為主帥,但同時會聘請外教作為其助手。這樣的複合型教練團隊搭配,更符合CBA球隊的情況,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某北方球隊的總經理對北青報記者説:“相比洋帥,本土教練在很多方面都有優勢,比如對於國內籃球圈更熟一些,他們得到的信息,擁有的人脈,要比外籍教練好許多。他們對於各個球隊與CBA現狀的熟悉程度,使他們能夠很快進入角色。外教不是不好,但他們需要面對的困難更多,要適應這邊的生活和聯賽節奏,還要熟悉球員,我想這怎麼也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但球隊的投資人哪有這樣的耐心?另外,現在很多球隊都是教練在管理球隊,主教練擁有絕對權威,這方面外教是不可能達到的。外教在場上可能是權威,但在場下的管理是開放的。如此情況下,本土教練擔任主教練,洋帥擔任助理教練,這樣的團隊組合,往往能夠發揮出多方面的優勢,洋帥雖然壓力小了,但他們能帶來先進的理念給球員們很多幫助,這也有助於本土教練在訓練和比賽中更好地指揮球隊。”
從本土教練的“吃香”程度來看,CBA和中超相比正好掉了個個兒,孰優孰劣,成績才是硬指標。CBA本土教練至少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吃香”的局面很難改變。
文/本報記者 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