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新賽季中超球隊最多三名外援上場 首髮鬚有23歲以下國內球員
緊急剎車能否遏制天價引援
本報記者 劉碩陽
一張通知單,讓1月16日由平常的一天變成了中國足球改革的一個節點。當日上午,中國足協在其官方網站上公佈,在前一天于湖北武漢召開的中國足球協會職業聯賽理事會中超、中甲俱樂部聯席工作會議上,經與會的中超、中甲俱樂部代表討論,中國足協同意對2017賽季中超、中甲聯賽的相關規程內容進行調整。其中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在即將開始的新賽季中超聯賽中,每場比賽上場的外援減少為累計3人次。同時在新賽季的中超、中甲聯賽中,上場運動員名單中應列入至少兩名U23(23歲以下)國內運動員(1994年1月1日後出生),其中一名U23國內運動員應為首發運動員。
限制外援“事出有因”
在中國足協的通知下發之前,中超聯賽的轉會窗口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瘋狂。阿根廷球員特維斯加盟上海申花、巴西球員奧斯卡轉投上海上港,兩個世界級球星的轉會,背後浮現的均是堪稱天價的轉會費與薪金。比利時國腳維特塞爾拒絕意甲勁旅尤文圖斯而選擇天津權健,本賽季英超頭號射手迭戈·科斯塔甚至為來到中超而甘願離開目前排在榜首的切爾西,來自中超的吸引與誘惑不言而喻。然而,這種“影響力”的提升伴隨的並非全是讚譽,德甲勁旅拜仁慕尼黑俱樂部主席赫內斯便表示,中超球隊的天價引援可以用“病態”來形容。
本月初,國家體育總局新聞發言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應調節、抑制高價引援,合理限制球員過高收入。要以打造百年俱樂部為目標,加強俱樂部規範運營建設。加強對俱樂部財務審查和監管。逐步將俱樂部對一線球員費用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確保俱樂部財務狀況良好。同時,要用好規則和政策杠桿鼓勵長期培養本土球員。要利用好規則杠桿,在確保比賽精彩和維護公平、發揮外援作用和鼓勵培養本土球員之間找到平衡。
由此看來,足協本次對聯賽規程的調整雖看似突然,但卻“事出有因”。新賽季中超引援的不少案例之中,外援的轉會費均高出其現有身價數倍之多,而足協新賽季對於外援上場的限制,很大程度便是出於規範市場、引導俱樂部理性投資考慮。
國內球員迎來良機
新賽季中,中超各隊的上場外援將由以往的“3+1”縮減為累計3人次且不分國籍。外援騰出來的空間,給國內球員提供了更多表現的機會,而武磊、于大寶等國腳也表達了對新規程的支持。保證U23隊員上場的規定,則讓不少年輕隊員興奮不已,在上賽季的中超聯賽中,1995年齡段能夠獲得相對穩定出場時間的只有高準翼和李曉明兩人,其餘絕大部分隊員只能枯坐板凳。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杯足球賽上,3名“95後”球員高準翼、鄧涵文和王靖斌的表現可圈可點,也從側面説明了中國足球目前並非沒有優秀的年輕球員,只是大部分潛力新星缺乏在高水平比賽中鍛鍊成長的機會。球員期待的是更多的出場時間,而教練則考慮的是新規程對於整個球隊的影響。據報道,大部分的中超、中甲俱樂部對新規程持支持態度。對廣州恒大、江蘇蘇寧等隊來説,由於陣中坐擁多名國腳,新規程的施行並不會太多影響到其自身優勢。而在遼寧宏運隊主帥馬林看來,保級隊在新賽季的生存也許會更艱難。
對於年輕球員出現在球隊出場名單中這一規定,中國足球並不陌生,早在2002年,中國足協便曾要求各俱樂部在甲A聯賽每場比賽中派出至少兩名21歲以下隊員,但這項規定隨著中國國奧隊衝擊雅典奧運會失利而終止。不過,目前的日本、韓國聯賽中,也都有保證年輕隊員出場的規定,這也使中國足協此番修改規程有了更多的借鑒。
規程修改著眼未來
中國足協公佈了對新賽季中超、中甲聯賽規程的修改內容後,引發各方反響,對於不少已經開始“招兵買馬”的俱樂部來説,留給他們調整的時間有限。也有觀點認為,在中超外援身價走高的同時,國內球員身價“通脹”同樣不容忽視。在目前優秀本土球員資源極為有限的情況下,對本土球員需求的增加或許會導致國內轉會新的熱潮。
對此,足協在通知中也提到,中國足協針對中超、中甲聯賽近期出現的俱樂部非理性投資、高額支付國內、國際球員轉會費和球員薪酬等情況,將出臺一系列的措施,規範俱樂部的運營和管理。
由此可見,此次足協對於聯賽規程的調整,不僅僅是對“天價引援”的一次剎車,同樣有著對中國足球未來發展的考慮。由“天價引援”引發的“軍備競賽”不僅影響著整個聯賽的生態,也壓制著本土球員成長的空間。如今的中超、中甲俱樂部中,從中鋒到中後衛這一條“中軸線”被外援佔據的並不在少數,在這樣的情況下,本土球員的發展狀況難以好轉,理應有一套綜合措施去應對。
2018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12強賽,中國隊目前以2平3負的成績小組墊底,出線機會渺茫。再過4年的卡塔爾世界盃,1995到1997年齡段的球員將成為主體,但從目前該年齡段的青少年國字號球隊表現來看,情況並不樂觀,倘若不能得到充分的鍛鍊和發展,或許國足未來又將早早告別世界盃。時間看上去很長,但能抓住的機會其實並不算多。調整規程看似突然,其實已是刻不容緩。